(新疆奎屯市兵团第七师医院 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4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0.11±1.25)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50.01±1.25)分以及抑郁评分(51.27±1.26)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55.45±2.01)分以及抑郁评分(56.21±1.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后,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认知疗法;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331-02
研究显示,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仅仅易导致人体躯体病变,同时也在经济、心理和精神方面给其带来影响,恶性肿瘤为死亡率、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临床中无良好的根治方式,多数患者常常把癌症以及死亡两者联系在一起,多数患者在承受病痛时,其心理也存在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除了控制患者身体疼痛情况外,更要减轻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症状。因此,我院对认知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观察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4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2)临床资料尚未完整患者。
纳入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8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40例:年龄在30岁直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5.21±1.15)岁,恶性肿瘤患者性别:20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
对照组40例:年龄在31岁直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6.15±1.25)岁,恶性肿瘤患者性别:21例为女性、19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均使用实施药物治疗。
对每位恶性肿瘤患者均实施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观察,并将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效果详细记录。
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应和每位恶性肿瘤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认知倾听患者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肿瘤治疗方式和基本知识教育,告知患者恶性肿瘤具体治疗方式,建立患者治疗信心,采用认知矫正方式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评论、识别以及评估,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帮助每位患者了解异常情绪情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逐渐引导患者采用正确想法替代负性想法,改变其错误认知方式,重建患者态度、观念和看法,使患者形成适应性行为和健康心理[1,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 对比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0.11±1.25)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对比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50.01±1.25)分以及抑郁评分(51.27±1.26)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55.45±2.01)分以及抑郁评分(56.21±1.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虽然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但是人们面对恶性肿瘤时,医疗技术显得束手无策,恶性肿瘤易导致人体躯体发生病变,同时也在经济、心理、精神等方面给患者带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要进行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困扰着患者,肿瘤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使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使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能力受到影响,而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疗法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对认知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观察进行分析,探讨认知疗法的效果。
认知疗法主要是指个人认知过程决定其行为和心境,对个体不良认知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改善行为障碍和个体情绪的目的,为短程心理疗法,受到心理学界、精神医学的重视。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除了能控制患者自身身体疼痛情况,还能显著减轻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痛苦,能促进患者康复,能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方面评分[3]。现如今,认知疗法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患者首选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在临床广泛应用。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敏霞,花莲英,寇琳,等.配偶同步正念减压疗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情感及心理痛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74-76.
[2]钟晓莉,赵彩云,赵天霞,等.圆桌认知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30-33,38.
[3]方琴,龙鲜梅.心理干预、认知疗法联合辨证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9):60-62.
论文作者:阎燕,龚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者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认知论文; 评分论文; 疗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