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论文_管晓星 管圣军

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论文_管晓星 管圣军

淳安千岛湖子龙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我国岩土勘察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物探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数字化的逐渐普及,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升作用明显。论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技术;数字化;发展趋势

?

1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该种技术在实施及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获取目标区域中的信息及地质参数,以提升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工程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情况进行研究可知,存在勘察质量不高等情况,并且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精确度不高,与勘察技术不先进有直接关系,对勘察结果的真实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了不真实的勘察信息,对项目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造成了制约。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具有勘察水平高及精度高等特征,有助于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效果及质量,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取了该区域的地质特点,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获取到了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勘察数据的有效处理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人工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为现场中的工作人员提供了高端的操作平台,有助于降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使勘察工作更具精准性。

2岩土工程勘察

由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可以使用测量点的连续加密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因此,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钻井方法的缺点,如缺少判断和不准确的划分,这往往是由点和面分割地质界面的方法造成的。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勘探方法难以解决的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滑动面,弱结构面,断层,断带等在地下分布的特征,形状,埋藏深度,位置等。与传统钻井方法相比,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使用受到场地和地形条件的限制,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成本,并且探测精度高。最广泛使用和发展最快的岩土工程工作是弹性波技术。例如:SWS 工程测量与工程测试仪,其结果可绘制出地下剪切波速的等高线图,清晰地再现了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其次是电磁波技术和电法技术,主要代表是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和高密度电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已在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和规定中明确规定。弹性波速度测井技术和现场恒定时间微动测试可用于获取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施工现场和地基抗震效果评价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如动剪切模量,剪切波速,动态泊松比,动态弹性模量,优良循环,结构自然振动周期等。它们是建筑物分类,地震作用和结构地震检查的主要依据。

3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

通过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分析,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其物探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汇总探讨,明确岩土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发展的同步统一性,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进步的关键。

3.1 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技术具有技术成本较低,施工效率高、勘察精准度高、不受地形因素影响等特点。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其技术本身也进一步得到了改进和完善。TSP 勘察技术通过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结合,可以确保整个勘察过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减少外界的干扰,并且实现远距离勘察。TSP 勘察技术的应用要依据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利用震减波接收器将系统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继而得到最佳结果,目前已成为岩土勘察物探技术的主流应用。探地雷达技术是岩土勘察中的常见物探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所测区域内地下介质之间的不连续性进行分析,利用相应设备发出超高频脉冲电磁波,获取地质状况与地层分布情况,继而获取勘察数据信息。探地雷达具有分辨率高,操作性强特点,在应用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结构影响较小,不会对整个勘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T 技术能够直接对所测区域的地质内部构造进行地震波不同走势的采集,并将最终探测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工作者面前,保障在最短时间内,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施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大大提升了勘察工作效率。与此同时,CT 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对应接收点和激发点对地质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探测,确保整个岩土工程施工质量。

3.2综合物探方法运用

综合物探方法主要包括横波反射法、多道瞬态面波法以及 GIS 勘察系统。其中,横波反射法主要是对地下不同介质进行探测,以此取得对应波阻抗差异,继而直接分析并解决对应地质所存在问题,使其达到设计施工条件。原理主要是通过当地震波处于地下介质传播时,地震波信号会在介质表面形成反射,反射信号利用地表检波器进行直接结构,将其收集至地震仪中,采用地震仪分析计算反射波波长和波动图像,以此使对应区域地质信息清晰地体现出来。多道瞬态面波法主要是通过面波在介质表面的传播体现,不同介质的面波传递速度不同,使其变化特征相对较为明显,进行数据采集作业时,利用瞬态冲击力强作用力激发面波,结合相关仪器对其波动现象做全方位记录分析,可以使工作人员掌握岩土地质结构属性,确保后续勘察报告内容的全面性。GIS 勘察系统是集多功能形态配合的方式获取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的综合物探方法,其将信息存储、空间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将多种勘察获取数据做集中分析,将相差较大数据做有效筛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勘察结果准确性。GIS 勘察是当前找矿领域主流应用方法,其对我国岩土勘察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3数字化系统的构建

首先,做好信号转换工作。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数字化勘察时,各项勘察工作应建立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上,现场勘察工作的实施及开展需要建立在优化方式的基础上,以强化自动化建设及开展效果。数字化勘察工作实现了对数字信号向自然语音开始转变,通过人工的形式完成了数字的处理及识别,该种方法有助于促进勘测一体化模型的快速建立,保证了作业流程的稳定性。通过对岩土工程进行分析可知,与数字勘察及水文地质均有较强的联系,勘察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建立在数字平台的基础上,相较于人工执行数据难度较低。其次,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岩土层在遭受到破坏后,会引发空间出现严重的损坏情况,为了确保岩土工程各项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数字系统为依据,建立动态岩土模型,从空间及数字两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情况进行监控。如,在对数字进行处理时,应加大对数字探测器的合理使用,以便能够做好空间规划工作,提升岩土构造处理效果。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远程监控的作用,以便能够有效的勘察水文地质及生态环境,了解施工地的具体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可以看出,促进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当前工程建设高速发展,工程规模的逐渐增大以及其结构、功能性上的复杂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数字化能够有效保障对应工程勘察可靠性,满足当前工程建设需求。

?

参考文献:

[1]孔祥睿.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0):262+264.

[2]吕宝辉.综合物探技术在某大型隧道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物探与岩土工程测试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2017:10.

[3]补家炎.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5):104-105+107.

[4]张锡忠,穆刚.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5):175-176.

[5]刘瑾.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06):81-82.

论文作者:管晓星 管圣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论文_管晓星 管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