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温晨昊 1 ,温才亮 2

(1.石家庄精英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5;2.河北省武安市财政局,河北 武安 056300)

[摘 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推动下,世界贸易与经济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外汇、资本、贸易均在西方主要国家实现了高度自由化,直接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解体,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形式上的终结,但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在IMF、WB中的绝对优势,美元在一次次的世界去美元化浪潮中保持了世界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经济贸易全球化不会在当前的世界贸易摩擦中终结,而是会以新的、更符合各国利益的货币结算体系为基础,出现更大范围的全球化浪潮。

[关键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化;货币结算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叫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经济规律它是普遍性的,不会仅局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也是上层建筑,它是作用于全球外汇、资本、贸易的经济条约体系。战后,世界经济版图不断演变,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些固有缺陷,直接导致该体系的瓦解。虽然体系已经瓦解,但是美元仍发挥了全球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大宗商品上,比如石油。美国不断向世界输出美元,利用美元在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攫取各国的经济利益,引发了世界新一轮去美元化浪潮和各国对构建新货币结算体系的期待。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结束和新的世界货币结算体系仍未建立的状态下,全球贸易摩擦和反全球化运动呈现出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总体态势。为了能够全面把握全球经济贸易运行的规律,有必要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全球化相关的经济史进行全面的研究。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概念

首先布雷顿森林是美国的一个地名,因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所以把这次会议的成果和地名放在一起来命名。会议的成果是在各国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而美元与黄金挂钩。

1.2 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的全球化历史背景

(1)大航海时代和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16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获得了成功。之后西方列强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早期的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以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为标志的一次生产力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和强化了全球间的联系,世界产业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动摇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1870—1914年,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起,为贸易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和产业基础。

我国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的研究才起步,实习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脱节,实习管理工作粗放、实习质量缺少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强调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相关生产实习原始记录不完整,缺乏制定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的生产性综合实习课程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逐渐加剧,世界相继于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爆发了两场席卷全球的战争。这两场世界战争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间接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传播,尤其是向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战后,工业生产和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为贸易提供了契机。

1.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WTO)。

李红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说齐海峰,你光给人家切二两好肉有什么用呀,你的好心好意贡献的还不知道是不是杨蓉的妈。还不如直接去找杨蓉,和她把话说清楚,成不成就不惦记了。”

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一个全球货币结算体系,而在这之前贸易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金融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点包括了世界各国的货币经由美元和黄金建立汇兑关系、承认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各国货币的国际支付结算原则等问题,第一次使外汇、资本和贸易的自由化具有了国际经济制度的强大支撑。

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产业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汇率的相对稳定,便于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为各国融资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也为全球产业资本构建自己的产业链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情况下扩张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这一经济制度不断地向世界各地散发大量的美元,刺激了世界范围的消费需求,扩大了世界的购买力水平。固定汇率制则相对抑制了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使其相对稳定和可控,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平稳发展。从1950—1973年的23年中,国际贸易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促进世界贸易的扩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4.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的地位,增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首先,美国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次,美国无法维持金汇兑平价的承诺。如果美国无法使大家对美元保持充分信任,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就难以维持。

我们先来聊聊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此画采用全景式构图,描绘北方山川雪后奇观,气势磅礴,动人心魄。为展现山峰那冒雪出云的场景,他用笔沉稳老辣,作品风貌古拙敦厚,颇有“范宽范儿”。范宽擅长以景造境,他存世的作品虽少,但凡是画雪之作,必属精品。这可能是因为别人画的是雪景,他画的是雪魂。令范宽想不到的是,在他辞世后近千年,他仍能赢得殊荣——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力的百大人物之一。

(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迫于美国大量输出美元而导致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世界各国兑换黄金的要求,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

(3)无法平衡。在固定汇率条件下,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会遇到无法利用汇率机制有效调节收支,或者被迫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情况,而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则被美元变相地控制和收割。

4.2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标志

(2)储备货币不合理。在这种制度下实际上没有找到一种可为各国普遍认可的货币来充当储备,更没有可能长期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支撑。

方案Ⅱ: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工业广场基本布置在井田储量中心,井筒冻结深度较浅,井筒落底至一水平,初期开拓工程量较少,初期投资、生产费用较低,建设工期较短,初期开采区域需村庄搬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黄金一直是世界贸易的主要支付货币,但黄金产量很少,不论是作为储备手段还是支付手段,都不足以支撑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国际贸易。纸币的出现,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是完全区别于金属货币的,极其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纸币得以大量发行和流通,为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支付手段。然而世界各国均对本国的纸币拥有发行权,对币值拥有决定权。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均不相同,货币的汇率也极不稳定。碎片化且极不稳定的货币体系,限制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百年来的这三次产业革命促成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飞跃,生产的产品超越了二百年前人类物质产品生产的总和,这么多的产品向何处去?除了国内消费,当然是流向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再把工业制成品销售到这些国家去,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在此过程中,布雷顿森林体系适时地出现,稳定了国际货币结算秩序,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资本向全球的扩张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理顺了国际供需关系,强化了国际分工,构筑了国际商品产业链和国际利益分配关系。

(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在去美元浪潮下,1973年欧洲各国相继对美元采取了“共同浮动”与“单独浮动”的汇率政策。自此浮动汇率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国货币的汇率将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4.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意义

4.3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较为系统和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产业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了世界的产业化分工,世界的产业化分工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规模的再扩大,直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5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与挑战

在18世纪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技术、通信技术、交通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标志,世界进入了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三次工业革命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引领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后,美元虽然失去了国际唯一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却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迫使世界主要国家使用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比如石油等。世界工业国对石油的迫切需要和石油美元的出现导致美元继续在国际货币储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叶绿素含量测定:取1 mL藻液,12000 r/min离心弃上清,加入200 μL蒸馏水混匀,再加入1800 μL 95%无水乙醇,混匀后75 ℃水浴5 min,冷却后在波长649 nm、665 nm、750 nm处测量吸光度。叶绿素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则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与会专家围绕 “生态矿山、绿色发展”的主题,分别就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矿山、绿色发展、财税政策、“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及实现途径等进行了主题演讲。既解读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家宏观政策,又介绍了企业的具体实践、先进技术和经验,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达到了预期目的。

(2)要想避免物流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改革、政策变化和未知因素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风险,就必须重新做好调整物流企业所在地的商业合作模式和海外稳定货物来源基地的布局工作。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技术、量子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将迎来再一次的飞跃,从而引发国际贸易规模和水平的再一次扩大。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加速形成,产业分工将进一步调整和强化,此过程将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性所在。

新国际货币体系具体何时形成,怎样形成?这是影响全球化的一个偶然性问题,全球化可能经历低潮,也可能造成短期倒退,但无论如何,全球化的长期和总体趋势是不可逆的,从哲学角度来解读叫作“螺旋式上升”。

孤立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的回潮与新贸易秩序的诞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会使人感到惊讶。经济全球化进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 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彼得·希夫,约翰·唐斯.美元大崩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1.025

[作者简介] 温才亮(1977—),男,汉族,河北武安人,副科长,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标签:;  ;  ;  ;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