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论文_孔庆国

也谈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论文_孔庆国

孔庆国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洸河学校 271400

【摘要】做为教育工作者,经常与家长交流、探讨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我家的孩子成绩为什么低,该怎么办?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少年?”……对于第二个问题呢,人们看过这类报道后,禁不住揪心、忧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真正“成功”的教育在哪里?

【关键字】课堂教学;伪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25-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课堂生活是学生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反思学生的课堂生活,对解决以上人们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曾几何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伪”教育现象。那么什么是“伪”教育?孙云晓说:“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董月玲说:“毁人的教育,就是伪教育”。概而言之,所谓“伪教育”就是不能满足或有利于学生个性情感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的学习生活。细细思量起来,课堂的“伪”教育现象还真不少:譬如形形色色的“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也不能动”的“观摩课”和“优质课”。再譬如师生课堂交流时的“预设交流的套话”、“赏识语言的空泛”、“评价方式的僵化”等等。至于那些“脚踏西瓜皮”、无目标随心所欲式的课堂,连起码的师德都不具备,况论“伪”教育与否,实是浪费笔墨。课堂教学中“伪”教育现象虽不胜枚举,但最大的“伪”教育就是在课堂学习目标的落实上,没有真正做到满足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著名教育专家张丹华说“中国中小学教育去个性化倾向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当我们的孩子面临国际化、全球化的公平竞争,往往会出现个性的缺失。学生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以及很多心理需求,都被考试、分数遮蔽了。”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也说,“只有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有人不堪压力跳楼了,我们才会反思教育是不是要以人为本,但已为时晚矣。”试想:为什么有这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大学毕业后,却做出了令人匪思的行为?为什么有那么多心理不健全的不良少年?这种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不能说是“高枕无忧”,与己毫不相干!

造成这种最大“伪”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义务教育是国家对所有适龄儿童实施的具有一定年限的强制性教育,它具有的最突出特点是其“普及性”。这种特点所产生的后果是:拥有不同学业基础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势必造成儿童的学习能力分化严重。这就对课堂教学中目标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情感化的目标落实,也就更加难以把握;其次在课堂目标教学初期,我们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个层次,受此影响,课堂教学还大量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次,没有把课堂知识的传授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造成了课堂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脱节现象,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动自发”精神不足,学习被动的原因。

不能否认,我们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无时无刻不在耕耘,但究竟如何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其根本出路和方法又在何方?

这使我想起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不仅给我们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它的情节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物(小豆豆、小林校长)和一个学校(巴学园)的故事。小豆豆何许人也?她是一位单纯、顽皮、好奇、善良、“不守规矩”的儿童。她单纯、好奇、善良,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塑造了她的可爱;“不守规矩”,造就了她是“问题儿童”,被一所正规学校劝退,最后不得不来到“巴学园”。“巴学园”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是一座用废弃了的电车车厢当做教室的学校,旁边的台阶便是“餐厅”,这是它的特别之处。它还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上课方式特别,每天由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写在由报废车厢组成的教室黑板上,“学生们都是按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上课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个性”。二是“自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果确实搞不懂了,或者到老师那里去问,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座位来讲解。如果学生上午完成了全天的任务,下午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田野”。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小豆豆却喜欢上了它。其实值得小豆豆喜欢的还有他们的“小林校长”。他对小豆豆的教育方式也很特别:譬如一次听小豆豆讲话,就连续听了4个小时!使小豆豆感受到了自己从未受过的“尊重”,心中充满了快乐。所有这一切都造就了“小豆豆”,也就是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

之所以不吝笔墨的叙述这则故事,原因就在于它蕴含着解决教学中“伪”教育命题最基本的方法。读者朋友你从中体会到了吗?解决教学中任何“伪”教育问题,都得以“学生喜不喜欢,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解决“伪”教育方法很多,譬如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质上形成了一个“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发展”的目标教学分类管理体系。但只有满足儿童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才会使每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在人生的发展中“自动自发”。另外,在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和终极目标,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这样,再辅之以教师的责任心、爱心、使命感,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教育才会逐步走向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滕全琳.学校教育中"伪"教育行为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9,(11):13-17.

[2]李晋刚.伪教育探微[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5):31-36.

[3]谢永康.从教育到伪教育——黑格尔和阿多诺对近代教育观念的批判[J].高校理论战线,2013,(1):44-49.

论文作者:孔庆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也谈课堂教学中的“伪”教育论文_孔庆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