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小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理论的确立,不但是对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逻辑延伸和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和体现。具有其划时代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现仅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浅谈初步认识供酌。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市场经济是指主要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组织与调节社会经济的形式或主体。是一定的经济制度下的调节形式,是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和主导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其实质是市场在社会有限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运作形式。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社会制度的区别,都是价值规律基础上的等价交换,使资源的利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邓小平同志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这足以说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而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资源配置方式与运行机制,是人们组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其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社会性,即跨出经济区域参与国际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二是具有市场性,即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都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主宰着社会再生产的发展;三是具有自主性,即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主体,市场有充分的自主权;四是具有是盈利性,即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盈利和盈利的最大化;五是具有盲目性,由于市场经济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产、供、销三方经常处于脱节状态,进而带来了生产经营者生产的盲目性;六是具有竞争性,这是由市场主体对自身的利益的追求决定的;七是具有分化性,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生产的分化改组。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没有社会制度属性,但鉴于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我国开了先河,而且我国有着特定的国情和现阶段特定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区别,故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从本质上同目前世界上运行的市场经济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合理竞争,同时又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一是前者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宗旨是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后者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私有制,宗旨是强化和壮大私有制经济;二是前者的市场经济中劳动收入分配是最一般依据,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后者的市场经济中资本家是按资分配,工人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三是前者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是通过平等竞争、鼓励先进、提高效率、适当调节、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逐步消灭差别,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后者市场经济中由于垄断限制了平等竞争,使商品价值与价格相背离导致收入分配上的贫富悬殊,必然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不同于计划经济,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生产由计划部门规定,企业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物,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整个经济的运行以行政协调为主,也就是以指令性计划、物资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统一分配调拨和政策定价为主要支柱的。由于建国初期,出于当时各方面原因,实行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轻重工业体系,集中了大量的国家资本,完成了西方国家大约100-200年才能完成的相似于资本原始积累的任务。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也有它固有的弊端,从微观经济方面看,由于企业是行政的附属,形成了计划国家定,原料国家供,产品国家销,盈亏国家包的生产方式,缺乏生机与活力,资源配置不是最优化状态,这就人为地限制了技术进步,难以提高效益,低效益的经济要支撑高速度的生产发展,就必然以压低人民消费为代价,进而导致通货膨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行了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特别是进入80年代,实行了有计划商品经济,即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逐步缩小并最后取消指令性计划,相应地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缩小和取消统一分配物资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制度,让生产资料和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逐步进入市场流通,使资源的投入和流向逐步由市场引导。实行价格双轨制,由行政定价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过渡。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功绩是打破了长期中央集权的指导性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有利条件和进行了有益尝试。但有计划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有重大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先计划、后市场,计划决定市场,实现的途径在于优惠政策和双轨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要求社会资源的配置转移到以市场为基础,先市场、后计划,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实现的途径在于要求通过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途径实现资源的配置,实现于市场的法制;二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是实物分解型的指令性计划方式,宏观调控的对象是使用价值,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价值,调控方法是以总量为主,改国家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三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微观经济组织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改革的重点是产品商品化。但实行政策性不一,税负不一,竞争不公平,导致价格不统一,行为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均衡。而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组织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统一规范,股份制、多种形式并存的法人,公平竞争,统一税负,政企分离,自负盈亏,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劳动力、产权、资金、技术与信息的市场化改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十四年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这一新的经济体制即是用邓小平经济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0年代是建立和发展乃至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启动,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建立工作,重点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价格体制;市场体系;公平高效的劳动分配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宏观间接调控体系;经济法规体系等。建立上述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一项史无前例、异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甚至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所以,务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基本路线,遵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依靠并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当前首先要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1、大力发展和推行股份制。发展股份制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好途径。所以要加快股份制的发展步伐,在运作中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改革国有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办法,积极加以推进。一是对国有小型企业,可以按照既定方针和原则,尽快通过改、转、租、卖的办法,改为非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民营,有条件的,也可以改为股份合作制;二是对一般的中型国有企业,可以采用同外资、乡镇企业嫁接改造和同有能力的私人企业合营的办法,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是股份制,也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三是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一些中型骨干企业,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下决心实行规范化的股份制。其中极少数是国有独资公司,多数是有限责任公司,一部分是股份制企业。下决心把上述企业的股份制搞好,不仅可以加快股份制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而且有利于真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更快发展。

2、建立公平的、有序的竞争机制。任何市场都必须是开放的,竞争的,没有开放和竞争就形不成市场,企业间的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要企业在国内同行业间开展竞争,不同行业也存在市场行业竞争问题,更重要的要在市场站住脚,就必须眼睛向外,打开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同国际同行业在竞争中接轨,把国际统一要求和标准做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公平合理竞争,需要国家在引导和调节上采取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即以“看不见的手”和“国家看得见的手”干预和调节相结合,以确保正常的市场平等竞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反对财产全面私有化的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另一方面又反对指令性计划的集中管理,主张平等竞争。搞好干预与平等竞争的有机结合,竞争是国家保障下的平等竞争,干预是以完善平等竞争为目的,积极的,有限度的,间接有效的国家干预和调节,是保障平等竞争的根本手段,平等竞争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基础和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是组织形成一种能使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经济秩序,就是对企业实行适当、有效的干预,通过政策和法律约束,消除影响和阻碍平等竞争的不利因素,但不插手市场经济运行。当前,要积极推行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此做为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积极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改革价格体制,稳定物价。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足以说明价格改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市场的核心是价格,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及其相关的竞争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内涵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价格竞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推行价格改革,转换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的过渡,借此改变价格关系,扭转价格结构畸形的状态,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

为了使价格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稳定中求增长,经济稳定的最重要标志是物价的稳定或基本稳定。这就要求在当前价格体制改革中,政府不应选择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货膨胀政策,不能用通货膨胀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我国国力和当前企业处于转轨和阵痛时期所承受不了的。这就要求必须控制好货币供应量这个总闸门,在货币供应量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可以比较大胆地放开价格,这样做不会引发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可以为公众和社会所承受。如果一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稳定,其恶果,不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阻,还会出现大的社会震荡,所以当前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因此,我们要积极而又稳妥地深化价格改革,要掌握人们的心理承受程度,老百姓已成惊弓之鸟,一旦物价同人们的收入水平失去平衡,就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制度,对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失去信心,就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使市场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夭折。

4、加速经济立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加速经济立法进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当前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有效措施和保证。为适应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要求,过去那种协调经济系统运行的行政指令性规则、行政手段、行政机制等必须向法制形式的规则、手段和机制方向变革,增强规范性、统一性、稳定性和强制性,这是加速经济立法的必然性。从世界发达国家市场运行机制和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实际情况看,加速经济立法也尤为必要,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追逐的,首先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垄断,地区保护,市场壁垒,假冒伪劣产品和坑蒙拐骗经营增多,公共资源浪费甚至损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等等有损公共利益的现象。另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据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针对市场主体的日益多元化所带来的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等,都迫切要求通过完备的法律规范和调整。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有法律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公司法、企业法、税法、知识产权法、银行法、商标法等法律的出台,即是实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大步骤,而更重要的是要把知法守法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并在实践中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法律制度,进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成为在严谨、周密、完整和适用的法制轨道上运行,并日趋完善、成熟,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也是为改变由于计划经济带来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以及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所以,政府应在政策上加以协调引导、鼓励支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培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6、加强廉政建设,扼制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这是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到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人平等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加以重视,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将会受到阻碍。

总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已经充满并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今后的路很长很长,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标签:;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