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郑秀文,赵久丽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郑秀文,赵久丽

(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重庆 401420)

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重庆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重庆市

引言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境内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受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重庆市境内暴雨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夏季,经常会有强降水天气,并由此引发严重大暴雨洪涝,给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加强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暴雨天气的认识和气象部门对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本文通过对2017年7月5-9日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物理角度出发,对暴雨天气变化规律加强认识,进而找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和物力机制,对于暴雨天气的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及相关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暴雨天气实况

从2017年7月5日夜间开始,重庆多地遭遇强降雨,降雨导致全市境内多条道路受阻,石柱县一民房也被暴雨冲垮。据重庆市气象台统计,7月5日20时至9日08时,主城和城口、开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潼南、垫江、梁平、万州、忠县、石柱、大足、荣昌、永川、铜梁、合川、长寿、丰都、黔江、酉阳、秀山等22个区县的690个雨量站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城口、开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梁平、万州、忠县、石柱、丰都等11个区县的380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开州、巫溪等2个区县的13个雨量站超过250毫米;最大雨量为299.4毫米,出现在开州百里。

2、环流形势

2.1高空和地面形势

2017年7月5日20时,在500hPa高空图中,副热带高压北抬,588线位于长沙、成都到格尔木一线上,而584线边界北抬到35°N附近,且在华南和西风带高压脊内叠加,有阻塞高压出现在华南地区;有一冷涡出现在60°E、55°N区域内,低槽则出现在延安境内,阻塞高压始终维持不变,低槽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发展加强;6日08时,槽线位于延安-汉中-重庆沿线上,四川省内的西西南风逐渐转为西南风,588线南压趋势不太明显,此时的重庆市在槽前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强盛的西南气流中。在700hPa和850hPa处分别存在低槽,位置较为偏西,从低空往上有前倾槽的形势,倾斜角较小,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时,低槽东移且强度继续增加,尤其是700hPa处的低槽移动速度较快,850hPa处的低槽位于槽线东侧,且强度逐渐减弱为切变线,呈现出东北至西南走向,而在切变线西侧西南气流中分布有重庆地区,此时的西南风速在16m/s左右,为重庆市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

5日20时海平面气压图中,在四川中部地区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低压系统,其中心值为1000hPa,东北边界不断向湖南西南部延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湖南地区出现一低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6日08时,两个低压系统合并加强,3h变压从正值变为负值,低压中心值下降,此时在陕西北部地区。在重庆到湖南一带形成了辐合线,辐合较为明显且两侧的温差较大,是触发本次暴雨天气的不稳定能量系统。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

2.2高低空急流

6日08时,副热带高压北抬,西南急流分别在925hPa和850hPa副热带高压外围形成,急流出口位于四川西南部,此时重庆市的风速为6m/s。低槽东移的过程中,系统强度增加,急流加强北伸,到了20时,重庆风速达到了16m/s且在急流出口左侧。6日08时700hPa处,重庆上空有急流形成,此时的风速达到12m/s,到了20时急流强度增加,风速达到了22m/s,重庆仍旧在急流左侧。200hPa南亚高压中心在青藏高原维持少动,高压北侧有东西走向的急流,重庆位于急流出口辐散流场中,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和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3、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3.1水汽通量

结合850~700hPa水汽通量场,在暴雨天气还没有出现之前,最大水汽输送带在贵州和云南交界处,此时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在3g?cm -1?hPa -1?s -1,水汽输送带在朝着东北方向移动时,重庆的水汽通量达到了11g?cm -1?hPa -1?s -1,到了6日20时,增加到了17g?cm -1?hPa -1?s -1。由此不难发现,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影响重庆的降雨天气基本结束。

3.2涡度场

5日20时,在850hPa低空处,贵州中部地区存在有正涡度中心,其数值达到了12×10 -5 s -1,重庆市在其北侧。在700hPa和500hPa处重庆位于旺盛的正涡度区内,说明重庆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9日往后,850~500hPa处的正涡度强度不断减弱,影响重庆的暴雨天气逐渐减弱。

结论:

(1)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

(2)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影响重庆的降雨天气基本结束。

(3)重庆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周璇. 中国南方短时强降水及暴雨日的分布特征研究[D].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

[2]林建,杨贵名. 近 30 年中国暴雨时空特征分析[J]. 气象,2014,40(7):816-826.

作者简介:郑秀文(1993-),女,汉族,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论文作者:郑秀文,赵久丽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郑秀文,赵久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