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决定着整体项目施工的质量,同时对施工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让建筑施工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安全施工。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如期完工。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数众多,但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整体素质文化水平较低,这就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讨论话题,由于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破坏了建筑施工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建筑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未能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操作执行,为了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就要加强施工企业与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项目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外包模式频频出现,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这些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当然,因为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明显,岗位分配混乱,导致安全问题产生时,责任推脱明显,承担意识差,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还有些建筑公司直接忽视法律条款,不仅忽视安全生产,同时,也经常拖欠建筑工人工资,任意修改工期,偷换建筑材料,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2.2 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行业为大规模集中式半自动化生产。需要人力缺口大,门槛低,导致了施工人员鱼龙混杂,不好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当前我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大部分为农民工,其受教育程度有限,且自身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律关联,因此违规操作、野蛮生产较为常见,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此外,多数农民工很少参加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如安全三级、班前教育等。在安全考试考核方面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了缺乏对施工安全风险的认知与识别,施工技术相对较差,违规作业情形较多,应对突发事故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建筑行业在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方面较为薄弱,加上建筑行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忽略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管理机构组织的执法力度,直接影响安全事故发生。 在实际安全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中,虽然部分施工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配备安全作业标准及装备,但是,人员配备依旧是不合理,相关安全设施依旧是不完备,更有些作业人员一人多职,且工作积极性极低,对于涉及安全作业的问题,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粗糙带过,并不能很好的履行自身岗位的责任意识,既不能为自己负责,也更是对他人不负责,最终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导致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也导致安全监督工作不称职,监督力度不仅不佳,更是出现忽视监督的存在,从而导致,安全生产得不到好的实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故隐患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责任
首先建设单位应制定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工期的重视,严禁盲目追赶工期,在保证合理工期的前提下,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并将其作为考核内容。其次,选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队伍时,应优中选优。作为甲方,建设单位一般不直接参与施工管理,是交由第三方监理单位负责的,因此在招投标阶段提前让监理单位参与进来以便选出资质良好的施工队伍,保障工程的安全质量。最重要的是建设单位应主动参与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建立安全管理专项资金,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3.2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
首先提高领导者的安全意识,只有领导者具备这样的安全意识才能将其反映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其次引进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加强公司内部安全人员的培养,使得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执行,即使有安全检查也能保持平常工作的状态。最后在重大危险源管理方面应进行动态性监控,不仅要求在重大专项施工前专家论证的技术方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施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状态下才能继续作业,同时也要针对危险部位加强巡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3.3加强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施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应将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其内容通过 PPT 的形式使从业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经常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并进行考核,在施工现场通过警示标语等措施提高现场的安全文化氛围,加深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绝不姑息。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
3.4积极建立好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机制
“四位一体” 的管理机制可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何为“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即企业法人、班组长、项目经理和操作人员集于一身,形成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链。 施工单位是主体,企业法人是宏观上的主导人,能对安全生产起主导作用, 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引导施工部门安全生产的的发起人。 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是安全建设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 项目经理必须将安全管理分工明确到个人, 明确人员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 班组长是施工前线的指挥,是施工前、中、后的把控,每个环节安全建设的开展都需要班组长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安排技术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把控安全生产的最后一环。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理念,是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注意的,安全管理机制链条应当避免违规操作,排除安全隐患,安全作业,一旦出现不安全行为或者有损安全生产的状况产生,应当及时上报,科学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问题多样化,不仅是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法律常识低;更是安全管理机构设施差,管理效果不显著等,更是从业人员操作技术不当,违规操作引发的相关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想上要统一认识,责任上要落实到个人,监督上要到位,积极响应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尽可能的早发现、早解决;早出现、早杜绝,从根本上有效减少已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使安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有效、顺利的开展,从而建立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推动整个建筑行业朝更加安全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薛雄飞.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5,2515:20
[2]崔滨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284+286
[3]白宇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5,10:113-114.
[4]李向路.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唐胜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2015,2205:197-198.
论文作者:于增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作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意识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