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率低的原因及措施论文_巫昊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率低的原因及措施论文_巫昊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 400074)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它的特点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但是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相比与传统的混凝土现浇模式存在着较高的成本,这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本文重点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成本在我国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成本。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控制

1.引言

目前,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已经非常先进,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停滞发展了几十年之后又重新被重视起来,国家政策大方向是环保节能,而装配式建筑恰巧满足这一需求。传统的现浇式建筑破坏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起源于国外,它可以加快施工速度,为工程提供稳定的质量,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但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很缓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了工程成本增加。笔者以构件的生产过程为对象,对装配式住宅成本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决因成本过高造成的装配式建筑普及率低的问题。

2.国内外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很多国家都在经历住房短缺,这就引起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开始提倡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住宅,于是装配式住宅在西方国家快速发展。

日本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日本有自己独到的发展方式,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混凝土构件的高质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及政策,统一的模数标准,有效的解决了产量、标准化、适应性三者的关系。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困难重重,主要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都是靠政府进行推动,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要想在全国推行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降低了成本,才会提高企业施行装配式的主动性,之后才会形成产业工业化,构件制造标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3.装配式建筑构件成本控制措施

3.1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

采用三维协同设计。这种先进的3D模型可以使构件图更加直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3D模型对构件采用可视化设计。设计出程序之后,想要改变或者更新加工图纸,只需要在软件上对参数进行更改,并且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一个模型中协同作业,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发现各个专业合作时产生的问题。在设计完加工图后,可以用Revit模拟技术三维透视图,校验构件的链接构造,精确并且检查构件的空间位置,这样可以提前发现构件存在的问题,最终就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加工图方案[1]。

3.2模具设计生产以及使用阶段

针对边模存在的问题,可以用空心矩形管材做边模的主体结构,通过改变其结构增加强度,在边模的施工表面和侧面焊接钢板,开孔在钢板上进行,这样既可以降低模板的质量,减小移动安装困难,也增加了强度,使在模板在拆卸中不易变形。

还要开发虚拟模具制造技术。用电脑软件进行模拟,可以形成3D的模具模型,在电脑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模拟模具的刚度、尺寸、强度并且可以通过专业操作对预埋件进行定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艺参数,形成最准确的模型,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之后生产出的模具就更符合标准化要求[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构件现场制作阶段

优化排产。利用成组技术就可以更好的安排施工顺序,构件的生产就会更加的科学规范,同时选择合适的生产线模式。这样就可以把生产量低的和生产量高的构件区分开来。这就要求对构件进行精确的分组,要完成这项工作,最好的运用就是电脑的辅助编码系统[3]。对每个构件进行编码,之后对构件进行筛选,选择不相似的构件的编码,把这类编码统一整理,作为聚类中心编码,然后把构件之间进行相似分析,完成这一步骤之后就可以进行相似性分析,之后重新选择聚类中心并重复上述步骤,相似构件就被统一整理。护系统技术创新。可以用更环保的能源(如水电能)运用到蒸汽养护环节,同时要配合无线传感技术对技术指令的转达,还有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过程的操作。整个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中央控制系统和养护终端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终端的作用就是将系统主机显示的现场温度通过信息传递技术反应到中央处理器,处理器分析温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然后根据分析数据对机器下达指令,这样现场的温度就可以一直保持合理状态,不仅环保又提高了温度的精度,可以更好的保护混凝土结构。

钢筋全自动化生产。专业的设备要从预制工厂采购,如弯箍机、调直切断机,利用现有的设备扫描技术,具体的过程是中央控制器线接受现场处理的数据,之后发送指令操控机器的运行,并将钢筋运输至生产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样可以实现把生产线与钢筋的成型过程相结合[5]。实现了工厂全自动化生产,这样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可以使生产效率得到巨大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使消费者和承包商更好的接受装配建筑[6]。自动化生产模式。

4.总结

通过对国外的发展经验分析,又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成本过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得出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是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然后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如果被广泛的采纳可以有效的降低目前装配式建筑的过高成本。当然装配式建筑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构件生产的标准化提高,产业的集成化和生产工业化,这些都是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我相信攻克了这些难题,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也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也相信随着房地产商对生产过程不断的改进,成本不断降低,我国的建筑行业会像西方国家一样进入下一个更发达的范式。

参考文献

[1]蒋勤俭.2011年中国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发展概论[J].混凝土世界,2012(31):94-99

[2]齐宝库.我国PC构件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4(7):18-22.

[3]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2015,42(1):7-15.

[4]李浩,李永敢.工业化住宅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流程及要点分析[J].施工技术,2011,40

[5]樊则森.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J].住宅产业,2015(8):56-60.

[6]Jaillon, L., Poon, C. S., and Chiang, Y. H. (2009). “Quantifying the wast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using prefabrication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Hong Kong.” Waste Manage., 29(1), 309–320.

[7]Gunawardena, T., Mendis, P., Ngo, T., Aye, L., and Alfano, J. (2014a). “Sustainable prefabricated modular buildings.” Proc., 5th Int. Conf. on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ICSBE, Kandy, Sri Lanka.

论文作者:巫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率低的原因及措施论文_巫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