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论文_张旭

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论文_张旭

张 旭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浙江义乌 322000

疲劳综合征即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症候群。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复杂,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其病因尚不明确,与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据报道,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近年来,国内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014年8月笔者对68名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保证护理质量和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应用自评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对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68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

1.2 调查工具

1.2.1 员工疲劳综合征量表 根据WHO编撰的“员工疲劳综合征”主要躯体、情绪和心理的症状及体验,在心理学教授指导下自行设计。量表有20个条目,应用1~2级评分法,以“是”为有影响,评1分,以“否”为无影响,评0分,统计疲劳综合征总分均值及各单因素的百分率。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Cronbach’s a系数)0.88。

1.2.2 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 量表稍作改动,由5个方面36项子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则压力越大。

1.3 调查方法 由护理部统一发放调查问卷70份,1周后收回,回收有效卷68份,有效率97.14%。测评结果输入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精神科护士人群疲劳综合征调查结果见表1。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得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2.13±0.42)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2.25±0.48)分,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1.75±0.42)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1.72±0.27)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1.52±0.22)分,总分1.66±0.68。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感及疲惫、体验均占较高比例。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期的高风险职业压力及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是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易感性增大的重要原因,与国外报道一致。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是主要压力源,而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对护士影响较小。原因:(1)精神病患者病情复杂,常受妄想、幻觉支配会突然出现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暴力事件,护士面临较重的责任压力。(2)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欠缺,患者病重后才送往医院,大部分无自知力,对治疗、护理不合作,护士常受到语言、行为上攻击,为此出现**性担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对有**症或冲动行为患者实施保护性措施时,部分家属不理解,甚至由此引起护患纠纷。(4)精神科护士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科学知识,大量的护理工作使护士无暇深入学习,尤其是年轻护士担心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5)晋升和深造的机会太少,“三班倒”致工作和生活方式无规律,工作负荷过大,担心差错事故和精神科护理工作备受歧视,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使护士产生自卑心理。(6)现阶段精神病院的科室职能分工不细,过多的非护理性工作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且大多数医院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五六十名患者住一间病房,封闭、拥挤、嘈杂的环境无形中也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3.2 防范措施 针对引发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的工作压力源,研究者提出了不少对策,但多为经验之谈,极少用量化指标来研究对策的有效性。WHO指出,虽然对预防疲劳综合征还没有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但积极采取初级预防措施能减少职业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3.2.1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建议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改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设施建设,降低工作环境客观不安全因素所隐蔽的各种危险;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理解、重视精神卫生事业,尊重精神科护士;健全法制,保护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合法利益;提高医学院校对精神科护士的培养力度,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为护士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提高福利待遇。从而真正体现精神科护士的社会价值;加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定期进行减压训练,让护士认识到压力对自己及工作的影响。

3.2 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和患者对护士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常令护士感到不安,应对其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和尊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尊重护士;护士所在组织给予护士有效支持也有助工作压力的减轻。

3.3 改善护士工作性质 保证护士编制,避免超负荷工作状态;适当对工作轻重、效益高低不均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改善个人和组织环境可有效地预防和校正护士职业倦怠,正性的工作环境可降低护士疲溃感。

3.4 加强护士自身建设 保持心态平静,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生活,从容不迫地面对工作及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使自己具有正确对待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良好修养,采用适当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宏玉,郭光霞;县级医院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年04期

[2]李小妹!710003西安市,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1期

[3]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4]杨靖,张勇,郜晓辉,马闯胜,徐惠霞,周梦煜,刘爱民;精神科护士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9期

[5]王高华,黄永兰,臧德馨;综合医院护士WHOQOL-100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5期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士疲劳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论文_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