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底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论文_吴昊

试析底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论文_吴昊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档案原始性、证据性和凭证性是真实记录历史的重要体现,因而历史的延续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档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工程底图全部是CAD绘图,施工现场需要的是纸质底图晒制的蓝图。纸质底图集唯一性、原始性、证据性和凭证性与一体,若管理不善,会给施工和科研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纸质底图档案管理,仍十分重要。

关键词:底图 档案 管理 数字化

1 底图档案的特征

各城市建设单位在完成工程设计生产时,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最后竣工的过程中,将形成大量的设计图纸、硫酸图,通常称为底图。这些纸质的底图真实记录了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面貌,对工程进行施工及交工验收使用、维护乃至改建、扩展或工程事故的分析及责任追查都起到了很重要依据作用。

1.1 底图档案具备原始参考性。纸质底图是设计蓝图的母版,也是科研生产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这是由特定的设计者在工作中即时使用的原始文件转化而来,并非事后补充编绘或随手搜集的普通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1.2 底图档案利用率相当频繁。为了更好地为工程项目建设服务,相同的一份底图,反复晒上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的蓝图也不足为奇,除此之外,在工程完工验收、质量考评、设计咨询参照、以及建筑物扩展改建等环节中,底图档案都需要被大量地调阅使用。如果设计底图纸出问题,工程项目建设将失去方向。

1.3 底图档案具有唯一性。每一套图纸都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宝贵财富,由于绘制出稿相当不易,因此原始底图往往只有一份,一旦遗失或是损毁严重,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施工、设计、科研也将受到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纸质底图档案的科学管理,相当地重要。

2 科学管理底图档案必须建立健全机制

加强底图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主要在于梳理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建立健全底图管理制度,做到每个工作步骤都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1归档验收

由于底图的重要性和出图的频繁性,为确保质量,严把底图归档入口关。底图归档验收,一查底图质量。重点查底图是否平整,字迹是否清楚,图面有无污迹。因底图是蓝图的母版,没有好的底图质量,也就谈不上高质量的蓝图。二查签署。签署不齐全的底图,不能充分发挥其档案凭证作用。三查文件号是否与工程名称一致。项目文件号是每张图纸的身份证号,具有唯一性,它在底图档案检索、利用、保管、统计中起到关键作用。若多份底图共用一个编号,会给底图日后查找利用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在底图归档验收时,要严把质量关。

2.2 底图档案的科学分类编号

底图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按照“流水号-课题分类号-袋号-底图按明细表排列的顺序号”的规则,对已归档底图进行科学编号,同时认真填写底图总账、打印柜签、袋签及底图明细表。如果有借阅的情况,还需打印备份借图明细表,以提高底图档案利用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2.3 底图修改

由于甲方的需要发生变化,或因施工条件的变化,归档发图后的底图随时可能修改。底图修改院采用版次递进的方式管理。因此,在底图档案中就会出现同一工程项目文件号有多个版次的底图,同一版次的目录包含不同版次的文表号和图号。多版设计文件增加了底图的协调难度。因此在底图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看清楚每张底图的有效版次,保证各项任务的执行者采用的都是有效版本的底图。否则,底图管理的混乱,也会给工期带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底图档案的保管护理

底图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要认真维护底图档案的秩序状态,确保底图档案在存放与使用中能够始终有序。其次,保护底图档案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人为或自然因素损害,遵循不撕、不折、不受挤压,尽量减少磨损的原则,实行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防盗等措施,尽量延长其自然寿命。例如,严谨折叠放置底图保管,以免底图断裂及不平整,确保图面复印时的清晰度。底图的存放最好采用平放或卷放的方式。另外,也可采用边缘加固等方法保护底图,如通过压边机将胶纸粘在底图四周的方式,提升周边强度,减少底图破损率。

2.5 分类排放

对底图实体进行科学分类,合理排架存放是快速提供底图利用的重要前提。工程项目通常有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竣工图三个阶段。项目从开始到竣工,跨度时间长。一个全厂性的大的工程项目就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元,文表有六、七万页,图纸两、三万张,图纸量大且利用频繁。现阶段公司的底图编号是由一组数字加字母组合而成,涵盖工程项目号、阶段、单元号、专业及目录级别等信息。为了保存一个工程项目底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项目运行中,底图处于动态管理。已经完成的项目,档案实体与计算机排序同步。即按年代―项目―阶段―单元―专业―图号进行分类排序上架,并在柜架上写明工程名称、单元、专业、图号等信息。这种分类虽然很麻烦,可效果却不一样。特别是按项目、单元抽图时,只需点击鼠标,或到库房找到这个项目的存放位,就能轻松搞定,避免了无谓的工作。

3 数字化管理

底图的原件只有一份,而且利用的频繁。图纸档案作为纸质产品,有着纸质档案的弱点,就是容易磨损、发黄变脆、破裂、易潮,不易保管。传统的档案管理无法形成资源共享,蓝图和底图都保管,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当前已实现电子签名的项目,纸版底图、PDF版电子文件同时送交档案部门存档。对近期没有实行电子签名的设计文件,做到即存即扫。在条件具备时,将早期手工绘制的底图 “孤本”档案,也进行扫描制成图形文本。这样是在抢救、修复底图档案的同时,也是将早期的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扫描后的图形文本,在公司《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中挂接,便于需求者查找、利用。电子版档案再按项目整理,储存在光盘中异质备份。电子化文件作为纸质档案的备份进行保存,一是纸质档案多一层保险;二是实现底图档案借阅、利用桌面化。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实现异地远程利用,也可以满足多人同时使用。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同时也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纸质档案。三是为底图的存放提供了便利。对已制成电子档案且破损严重、年份稍长利用较少的工程底图可以卷放,也可以异地存放。供利用的蓝图不再存档,大大缓解库房存放压力,现有库房资源能得到高效利用。

档案原始性、证据性和凭证性是真实记录历史的重要体现,因而历史的延续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档案。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相对于纸质文件,都有其独自的特点[2]。电子文件数据保存密集,电子档案具有占用空间小,提供方便、快捷服务途径等优点,但受技术所限,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具有不稳定的缺点。其次,电子工程图纸在电脑上可以任意修改、复制,或存储在其他载体上,虽然能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数字签名、电子指纹、水印等,但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原始性[1]。纸质档案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其唯一性、原始性、证据性和凭证性的作用,是电子图纸档案取代不了。因此加强纸质底图档案管理的同时增加底图档案的数字化利用率,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保持底图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是维持档案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做好底图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底图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底图档案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底图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底图档案的科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玲.也谈计算机管理后底图及蓝图保存的必要性,科技档案,2002(3):28-29.

[2]黄立新,邓琦.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林业科技情报,2009(03).

论文作者:吴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试析底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论文_吴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