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旅游产业整合机制研究_经济学论文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视角论文,经济学论文,旅游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产业融合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程锦,陆林等(2011)、樊小兰(2011)分别对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他们的研究表明当前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产业融合概念、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和旅游产业融合效应等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深入到旅游产业融合的内部,揭示其产生、发展的机理,本文尝试着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

      一、演化经济学的本质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契合

      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演化经济学最大的特征在于以动态演化的视角观察、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演化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解释技术创新、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等领域,演化经济学已成为分析和描述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视角和手段。

      演化经济学主要有以下特征:用动态的、演化的方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看待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以达尔文主义为其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以进化论的三种机制(遗传、变异和选择)作为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强调惯例、创新和对创新的模仿在经济演化中的作用;认为经济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强调时间、历史等在经济演化中的地位;强调经济变迁的路径依赖;强调经济变迁过程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1]。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在整个大旅游产业结构中,在旅游需求、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技术创新、产业管理规制放松等因素的作用下,固有的旅游产业结构发生失稳,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发生跨界融合发展现象,融合的萌芽渐次经历技术融合、产品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之后,形成融合型旅游新业态,共同满足新兴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融合首先发生于企业层面,而后才会扩散到整个旅游产业。当传统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代表先进技术的互联网业等众多行业发生融合之后,在整个大旅游产业结构体系中,这种融合状态会表现出一定的范围和深度,也即存在着一个旅游产业融合度测度的问题[1]。

      之所以能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其原因在于二者的精神本质存在三种形式的契合,正是这三种形式的契合使得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第一种契合表现为过程性契合,即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着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而演化经济学的长处正是解释“尘埃如何落定的过程”,演化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过程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第二种契合表现为方法论契合,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源自于自组织理论,而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业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新奇的创生和渐变与突变的过程,所以,二者具有共同的方法论基础;第三种契合表现为层次性契合,即旅游产业融合首先起始于旅游企业在微观竞争环境中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走产业融合之路,开发了兼顾两个或多个产业特征的融合型旅游新产品,而其他经营者在观察到这种新型融合产品的市场效应后产生追随与模仿行为,于是在整个旅游产业层面发生了产业融合现象,而演化经济学在分析经济变迁时恰恰强调微观分析向宏观效应的演化过度,借助于一种“生物学隐喻”构建了微观(企业)与宏观(产业)间的桥梁与分析框架。

      二、演化经济学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解

      依托于进化论和遗传学,演化经济学将社会经济系统模拟为一种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运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进化逻辑解释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化,因此,演化经济学类似地比照着自然界生态系统建立了自身的分析框架,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主要依赖于三种关键性类比和三种机制[2]。

      (一)演化经济学的三个关键性类比

      1.惯例:企业组织的“基因”。惯例是指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生成的生产技术、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惯例是维持企业稳定性和差异化的要素。演化经济学家引入“企业惯例”概念,他们把企业惯例当做生物学中基因的对应物,用各企业“组织基因组合不同”的概念来解释企业之间的差异,并认为惯例的惰性特征和自我复制机制使企业之间的这种差异得以维持。温特和纳尔逊认为,惯例的执行是自动的、程序化的,能以基因引导生物体的相同方式指导企业组织处理类似的事务,而无须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但是,惯例在企业中的继承和遗传是“有选择性的”,只有当企业认为遵循现有惯例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时,企业才会遵循这些惯例,并在发展中对它们进行复制,反之,则会产生搜寻与变异。

      2.搜寻:企业演化中的“变异机制”。搜寻是指企业对固有惯例的偏离或扬弃。演化经济学家引入“搜寻”的概念对应于生物学中的变异概念。当企业认为遵循现有惯例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它就会改进现有惯例或寻求新“惯例”。企业的搜寻包括创新和模仿这两种基本模式,创新是通过研究开发去寻找原来没有的技术和惯例,模仿则是企业在已知的知识集合中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技术和惯例,创新要比模仿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3.市场竞争:企业演化中的“自然选择机制”。演化经济学家把市场竞争比作生物学中的“生存竞争”,认为市场竞争是企业对搜寻产生的多样化新惯例的选择机制,是演化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类比。当固有惯例不足以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时,企业会产生搜寻行为,而搜寻产生了新的多样化的选择,面对多样化的选择,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对其进行筛选,不同的选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取得不同的绩效,绩效的高低是企业选择新惯例的标准。

      (二)三种机制

      上述三种类比在生物学与企业、经济演化之间建立起了桥梁,但要对企业、经济的演化进行动态分析还要借助于三种机制:一是遗传机制。遗传机制的对象是企业惯例,正如生物基因遗传包括了生物个体的信息一样,技术、制度、文化和组织结构等企业惯例借助于遗传机制得以保留和传承。二是变异或新奇创生机制。该机制是对旧有惯例的打破,是搜寻活动的结果,可以理解为一种事物发展的路径创造过程,是对传统路径依赖的一种基因突变。三是选择机制。选择机制研究变异或新奇创生在经济系统如何传播。在创新扩散的初始阶段,企业固有的惯例有可能将创新扼杀在萌芽之中;但如果系统是开放和远离均衡的,由于自增强的作用,创新就会通过系统的涨落被放大,从而使之越过某个不稳定的阈值而进入一种新的扩散状态[3]。

      演化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基础源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将演化经济学应用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解释也就意味着旅游产业融合机理中的某些逻辑结构与进化论和遗传学之间存在某种结构上的吻合,这种吻合进一步证明了演化经济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的合理性。

      

      (三)演化经济学对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解释

      前文的三种类比解释了演化经济学的生物学隐喻特征,三种机制说明了它的分析框架,通常演化经济学对某种经济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其核心机制的一系列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包括:演化(evolution)、惯例(routines)、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遗传(inheritance)、新奇的创生(novelty creation)、变异(variation)、选择(selection)、路径创造(path creation)。本文将依据这些概念构建一个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经济学模型。

      演化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增长时,注重把微观过程与宏观现象结合起来,在微观基础方面,采用个体群方法和异质性假设;在宏观层面,以模仿者方程模拟选择过程,选择过程导致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经济增长。简言之,无论是旅游产业融合还是演化经济学解释经济增长都存在着一种微观向宏观过渡的思维结构。

      1.旅游产业融合的微观演化过程

      (1)惯例、变异或新奇的创生:旅游企业融合的萌芽

      惯例是指企业中一切规则和可以预测的企业行为方式,可以被看做是企业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载体,惯例构成了企业的异质性,惯例可作为企业的DNA进行遗传,以保持企业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而当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现有的惯例不能为其带来竞争优势时,企业便会搜寻新的令人满意的惯例,或通过新奇的创生来研究与开发以前没有的技术或惯例。这种新的惯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变异,变异具有非常宽泛的含义,它可以是技术、惯例、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等。就变异发生的动力而言,凡勃伦认为新奇或变异就是新思想和新的做事方法的出现,它源于随便的好奇心;熊彼特则认为创新是经济领域中的变异,它源于企业家的创造性欢乐;纳尔逊和温特则认为变异是对惯例的破坏,其原因往往是现实中经受的挫折推动了对新奇或变异的搜寻。

      就企业层面而言,旅游产业融合的初始状态是出现融合型旅游产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形式,旅游产业融合是对企业惯例的突破。当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企业原有惯例不足以满足企业的竞争需要时,旅游企业会搜索、找寻新的惯例,而此时融合型旅游新产品由于其消费者满足程度高,产品附加值大,很可能成为旅游企业在搜寻过程中产生的最富价值的选项之一,成为新的企业惯例。这种新的企业惯例是对原有惯例的变异和创新,旅游创新包括了常规性创新(regular innovation)、细节性创新(niche innovation)、结构性创新(architectural innovation)和革命性创新(revolutionary innovation)。旅游与其相关产业间发生的产业融合,既有革命性创新,如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产生的旅游电子商务,也包含了结构性创新,如旅游业与传统农业在旅游需求的导引下,从原各自产业链中截取具有旅游价值的片段组合而成的乡村旅游产品等。

      (2)路径创造、选择机制与遗传机制:旅游企业融合的扩散与发展

      在演化经济学的语境中,与路径创新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本质是企业按照惯例行事,按惯例行事会给企业带来两种方向的变化:要么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速优化,要么沿恶性循环的路径不断恶化,甚至被长期锁定在一种无效状态,企业发展长期停滞。当企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就必须进行路径创造,也即打破惯例,通过创新使企业从原有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

      旅游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企业为求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路径创造的一种方式,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与选择,并非所有的企业路径创造都可以被市场所选择。选择机制是基于绩效标准对一个群体内变异的多样性结果进行筛选,旅游产业融合在众多的多样性变异中,由于其融合型新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成为旅游产业系统内诸多变异的“主导设计”,并最终扩散到整个系统。

      当旅游产业融合成为产业系统内的一种主导设计与潮流的时候,产业融合已经作为一种基因植入了企业发展的模式之中,并通过遗传机制保证了旅游产业融合的稳定性、延续性(见图1)。

      2.旅游产业融合由微观向宏观层面的传导机制

      旅游产业融合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发生以后,还存在着一个扩散、演化到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作如下描述:在市场竞争中,当旅游企业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时,旅游企业不断地从环境中搜寻令人满意的惯例,搜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试错的过程,此时,开发融合型旅游产品有可能成为旅游企业的选择,这种选择增加了旅游企业为应对困境的选择多样性,打破了整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停滞“锁定”状态,动摇了原有的旅游产业结构体系,旅游产业结构体系的“脱”协调状态产生。然后,通过其他旅游企业的模仿和追随效应,使得旅游产业融合在整个旅游产业体系中蔓延和扩散起来,使整个旅游产业结构得以升级和优化(见图2)。

      

      

      3.旅游微观融合向宏观融合演化中的三种效应

      在由旅游企业融合向旅游产业结构融合的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三种效应。旅游产业融合是对既定的生产方式的打破,能够为旅游企业带来充足的经济效益,这种效应称之为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在融合过程中,必定存在着首先发生融合的某些强势旅游企业,这些旅游企业通过融合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原有生产特征,获得了更高的技术水平,生产出了功能更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他旅游企业为了达到与这些先进旅游企业相同的技术、组织和业务状况,必然纷纷模仿这些先进旅游企业的行为,逐渐达到先进旅游企业的水平,这种效应称之为旅游产业融合的企业效应。在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过去产业边界明晰的不同产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共同需求,走上融合发展之路,使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消失,导致不同产业之间产业融合现象的发生,产生行业融合效应[4]。

      (1)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旅游业与相关联产业融合后产生的融合型旅游新产品,经过市场选择机制的检验,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优势和收益,这种效应称之为经济效应。在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当其他旅游企业观察到这类先动企业由于采用了新惯例而获取竞争优势后,会采取模仿和追随行为,从而产生全行业的企业效应。

      (2)旅游产业融合的企业效应

      假设某一个旅游企业首先通过产业融合获得较好的市场效果,其他旅游企业为了达到与这些先动旅游企业相同的技术、组织和业务状况,必然纷纷模仿这些先动旅游企业的行为,以逐渐达到先动旅游企业的水平。

      现假设某一产业内有旅游企业K1,K2,K3,…其中K0为产业内的先动旅游企业,它首先与其他产业发生融合,形成了新的融合型产品,这种新型融合型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和满足程度。在逐利思想驱动下,其他旅游企业(如K1)就会纷纷模仿先行旅游企业的创新行为,这样K0就成为融合过程的示范人,而K1就成为了模仿人。在下一个阶段,K1又会作为示范人,K2作为模仿人,这个过程持续下去的结果是,该产业内其他旅游企业也相继发生融合,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的生产和业务过程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原有产业的产品、组织、技术体系发生改变,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旅游产业融合的企业效应

      (3)旅游产业融合的行业效应

      设

为首先发生旅游产业融合的企业,即示范旅游企业。

,…为后动的模仿旅游企业,S为模仿扩散率,以后动旅游企业与先动旅游企业的数目来反映。旅游产业融合过程在旅游企业之间的扩散结果为:

      

      通过模仿扩散过程得到融合的总厂商数为:

      通过后动旅游企业对先动旅游企业的模仿,最终发生旅游产业融合的厂商数量为先动旅游企业的1/1-S倍,表现为凯恩斯的乘数。因而,通过产业内旅游企业一定时期的技术、组织和业务的学习、模仿过程,旅游产业内的多数旅游企业获得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获得全行业的产业融合结果。

      三、演化经济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局限性

      演化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经过斯密和马克思的萌芽时期、熊彼特的旧演化经济学时代和以尼尔森、温特为代表的现代演化经济学时代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并且在解释技术创新、经济变迁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存在着下列缺陷,这种缺陷直接影响着演化经济学对旅游产业融合的解释。

      (1)演化经济学至今尚未建立起基本的数理分析模型,与传统的以古典力学为自然科学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还缺少严密性,导致实证研究匮乏。因而,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旅游产业融合只能更多地从“机理”角度阐释,而无法进行精确的数理模型计算。

      (2)在自身理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方面还有欠缺。例如,以生物学隐喻解释经济变迁时,固然比用古典力学的概念解释之显得更为妥帖些,但是,一些生物学范畴内的机制如遗传机制,在经济领域内还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客观机制;再如,现有的研究表明,引起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包括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高新技术的拉动以及政府经济管理规制的放松与引导,也即就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而言,既包括了市场因素又包括了政府行政这只看得见的手,而演化经济学对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解释更多的是从市场自发演化角度解释之,完整性上存在缺陷。

      尽管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解释旅游产业融合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从一个较新视角而非完全依赖传统的产业经济学既有的分析框架解释旅游产业融合,对于加深、丰富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解还是有所裨益。

标签:;  ;  ;  ;  ;  

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旅游产业整合机制研究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