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

董璐[1]2017年在《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慢慢走进青春期,他们不仅在生理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心理上尤其是性发展也开始进入关键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学生自身性心理性道德的发展与当前性道德教育现状矛盾问题突出,必然对我国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以青岛市崂山区第叁中学为例,对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中学性道德教育的对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客观的探讨。本文认为目前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校性教育内容狭窄、学生性行为失范、性责任感意识低下等;加强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应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学校成为性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构建融洽的性道德教育的氛围,建设中学生网络性道德教育体系。

陈才英[2]2006年在《中学生性道德健康教育探究》文中提出中学生性道德教育是中学生性教育的核心,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性道德健康教育弥补了德育工作的一个空白,充实和丰富了中学德育的内容,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笔者认为中学阶段青少年在性生理、心理方面发生的急剧变化使他们面临深深的困惑,因此性道德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乎他们幸福的素质教育。从现代教育观来看,在中学生所要重视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中,性道德健康教育同样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知识普及。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为了对中国的未来一代负起责任,我们必须摒弃性是羞于启齿、难登大雅之堂的暧昧态度,有必要将中学生的性教育、尤其是性道德教育摆上日程。 本文揭示中学生性道德健康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分析当前中学生性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究中学生性道德健康教育的原则以及实施的途径,旨在提高中学生的性道德认知水平,完善中学生的健康性道德人格,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杨淑芳[3]2004年在《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生正处于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学生的性成熟提前,而社会成熟相对滞后,其性生理与性心理、性伦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西方消极的性文化、性观念也涌入我国,并对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产生了种种不良影响。开展中学生性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性道德教育则是中学生性教育的核心。 加强中学生性道德教育是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中学生性失误、性罪错的重要手段。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应着重进行性责任感、异性交往、爱情观、贞操观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性道德规范、增强性道德意识、提高性道德能力。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应当遵循性道德教育与性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不激发性欲的原则和立体性原则;采取课程开发与学科渗透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强化自我修养与净化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策略。

韦泓[4]2007年在《社会转型期的青春期性道德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转变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原有的单一主流文化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人们的思想经历着一系列新旧观念的碰撞,性道德观念是碰撞的焦点之一,这一碰撞在青少年这一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客观地昭示着主导的性价值观的不确定性,青少年感到空前的迷茫和困惑,继而也带来性道德观念、行为上的诸多问题。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仍然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有的中学虽然也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性教育课,但这其中以生理卫生课为主要形式的又占了大多数。这些课大体上分为叁种形式。第一种是渗透式,即在教授其它相关学科,如生物、体育课时进行一些性常识教育;第二种就是通过校医讲解生理卫生知识,且有“重女轻男”的倾向;第叁种是进行以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性教育,而性道德教育非常薄弱,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以往针对青少年性观念、性道德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或是初中生,由于选择群体的范围不够广泛,不能很好地代表青少年的情况。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我们将本次研究对象定为高中学生。本课题以广西河池市几所高中的535名学生为样本,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高中生的性道德教育现状以及影响性道德形成的信息源与求助系统等的调查,对青少年的性道德、性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目前高中生性道德教育和中学性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调查中来看,目前河池市高中学校的性教育工作存在两大不平衡:一是教育内容的不平衡,较多地讲生理卫生知识,而不能在性德育、性智育、性体育、性美育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忽略了性德育是一个重大缺陷。二是学校发展不平衡,一些学校的性教育远远落后,甚至有的学校还完全没有开展起来。从调查对象的性观念来看,呈现出多元性的趋势,他们的性观念比较混杂,传统与现代的因素都在综合地起作用。社会、学校、家庭应站在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高度看待这个群体的性教育问题。只有解决了性教育的“瓶颈”——性道德,培养学生对性的正确态度,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才能使社会生活更科学、更文明、更愉悦,也必将使整个社会的道德得以净化和提高。所谓性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调节人们性关系和性行为的道德准则。它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原则在性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部分,同时又是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即对青少年尽可能地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知识,充分发掘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掌握充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深刻领悟与反省,建立起自己的性道德体系,并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形态做出负责任的判断与选择。我国的性道德教育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各个中学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开展青春期性道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工作,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立足于创新,才能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应在充分体现性道德教育本质的前提下强调以下四个内容:一是性责任教育;二是青年责任教育;叁是男女生的贞操观教育;四是异性交往指导。学校在实施性道德教育时,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加强高中生性道德责任感的培养;结合案例开设专门的性道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开辟专门的性教育网页;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刘震祺[5]2009年在《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文中认为现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思想界出现一系列新旧观念的碰撞。近年来,随着国内性氛围的日益宽松,西方性道德观影响日益突出,使得中国传统性道德观受到冲击。在东西方性道德观的碰撞中,处于思想变革时期的大学生感到迷茫,而高校性道德教育又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大学生的性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本文立足当代中国,本着培养大学生健康性道德观的目的,以贵州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国内外研究概况,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国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的状况。第二部分为性道德教育概述。阐释了性的内涵,分析了性道德的内涵、特点和基本原则,在论述性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内容和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第叁部分为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当前贵州省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求证,概括出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现状和性道德教育现状。第四部分为对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根据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从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社会教育的潜在作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修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师凤莲[6]2003年在《当前中学生性道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生年龄在12-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性道德是指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在对待和处理异性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比如,如何正确对待男女性别的差异;如何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如何正确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等等。中学生性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男女交往,互尊互爱;端庄稳重,自尊自爱几个

董世明, 任蕊[7]2016年在《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加之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中学生未建立完整的性道德理论知识体系,导致中学生性道德问题日益严重。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朱依林[8]2005年在《网络文化下中学生性教育与引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的网络文化。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分析,中学生俨然已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身心健康等方面所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影响也甚为深远。面对网络文化中触手可及的性内容,面对日渐增多的因网络而引发的一些悲剧事件,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成了当前学校和家庭密切关注并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处于或刚刚迈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文化下中学生的性教育与引导进行调研,通过文献调查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思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文化下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及表现出的性意识和行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叁方面找出合适的性教育的策略。研究表明,在中国,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和引导无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做得都非常不够。近两年,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青春期性教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千呼万唤后才得以走上讲台的性教育,好像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在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已普遍感觉到这是个非常有必要又很具挑战性的课题,开展性教育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性教育的成败,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而不是教育的内容。在网络文化及众多媒体环绕的今天,成年人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因此性教育不能再单纯以教师为主体,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青春发育不能等待,青春期教育必须适时;青春期经历不可重复,青春期教育必须科学,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一旦出现教育的缺失和失误,在个体成长史中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探讨了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性意识,使家庭、学校和社会达成共识:网络文化下对孩子进行健康性教育就是对世界的未来负责。应当把性道德、价值观放在性教育的核心位置。无论是理论或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彬彬[9]2007年在《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如今的青少年儿童正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并经历着东西方对“性”的分歧观念的影响,不少与“性”有关的话题,也透过大众传媒深入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少年儿童性观念、性意识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和由此带来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面对离奇古怪的由于性无知导致的性过失和性错罪时,让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促使我从实际出发,对我市中学生的性教育问题做了实际调查研究,为我市的性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使我市的性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也为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从青春期性教育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控制到教学评价,全方位构建青春期性教育的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本文以盐城市十二所中学3564名学生为对象,以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教育对策为突破口,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性教育的途径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自己去看课外书和电视、上网以及与同学交流,学校与家庭未起到该有的作用,对中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未尽到指导职责。2中学生的性知识中学生对青春发育过程中自己性器官的成熟以及外部生理体征的变化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男女性别的心理特征缺乏基本的认识。3中学生的性观念目前的中学生性生理成熟得较早,对异性容易产生性的冲动,由于受西方性解放的思想及色情书刊、影视网络的影响,他们对性的观念相对比较开放。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教育对策:1根据学生需求及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不同,确立青春期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采取多种形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3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青春期性教育途径。

易友新[10]2001年在《试论中学生性教育》文中提出中学生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水平,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性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的性文化、性观念也随机涌入我国。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性方面的有关知识,盲目崇拜、追求所谓的性自由,导致许多性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当代中学生性成熟提前但社会成熟相对滞后,性观念开放但性道德观念趋于淡漠。及时、良好的性教育能使中学生健康发展并受益终生,而且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分析研究了国内外中学生性教育开展现状和我国中学生性教育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对当代中学生性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分析了性和性教育的含义。论证了人类性行为的自然属性受社会存在和人的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制约。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瑞典、英国和前苏联等国家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实施状况,同时介绍了我国中学生性教育的开展状况。 第叁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有关中学生性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期;性教育的内容;性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途径。 第四部分主要是在分析国内外中学生性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我国中学生性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学生性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性教育的目的、具体目标、性教育内容、性教育的实施者、途径和方法以及实施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 董璐. 青岛大学. 2017

[2]. 中学生性道德健康教育探究[D]. 陈才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 杨淑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社会转型期的青春期性道德教育[D]. 韦泓.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5]. 贵州省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 刘震祺. 贵州师范大学. 2009

[6]. 当前中学生性道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J]. 师凤莲.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3

[7].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C]. 董世明, 任蕊. 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8]. 网络文化下中学生性教育与引导研究[D]. 朱依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9]. 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崔彬彬.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 试论中学生性教育[D]. 易友新. 广西师范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  ;  ;  

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