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小丹

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小丹

【摘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创作又高于生活,是作者透过观察,发现了事物的本质,让心灵受到了触动,然后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兴趣。

【关键词】观察能力 重要性 写作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项首要的任务。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用心观察,学会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创作又高于生活,是作者透过观察,发现了事物的本质,让心灵受到了触动,然后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兴趣。要做到观有所获,察有所得,需要语文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兴趣与能力相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就是指全面、正确、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写作文时举笔艰难,挖尽心思也找不到可以写的内容。“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其实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可见,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总是乐此不疲。指导学生观察,应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因兴趣而积极参与其中。以下是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比较常用而有效的一些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把直观演示法引进作文教学中,既能增强作文的真实性,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引起观察的兴趣。

 在指导写《一次科学小实验》这篇作文的时候,我把实验工具和材料带进了课堂,这次要演示的科学实验是“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在做实验之前,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我问:“同学们,如果把鸡蛋放进静止的自来水里,它会沉到水底还是会浮起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请擦亮眼睛认真观察,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同学们一听,马上就来劲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们都很用心观察,他们发现:在水中放进第七勺盐的时候,鸡蛋终于浮起来了。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鸡蛋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呢?”我先不给他们答案,而是布置他们回去查找资料、做实验。

(二)开展活动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体育节、艺术节、亲子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很多观察焦点和作文素材。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兴致更浓,感情更真实,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更有感染力。

“老鹰捉小鸡”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玩。活动前先提出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同学们是怎么做的,你当时又是怎么想的,活动结束后要写一篇作文。以下是一位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老鹰弯着腰,紧紧地瞪着鸡群,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想扑上去捉小鸡。母鸡也弯着腰,张开双臂,把小鸡们紧紧地护在身后,不让老鹰捉到。老鹰捉不到一只小鸡,愤怒极了,气得直跺脚。忽然老鹰灵机一动,朝小鸡们做了一个搞笑的鬼脸,逗得小鸡们乱了阵脚。这时,老鹰看准时机,像箭一样飞过去,一把捉住两只小鸡……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活动能带给孩子们欢乐,欢乐能让他们产生兴趣,兴趣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三)多媒体情境再现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对新鲜的事物兴致勃。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一些图片、动漫、小视频等再现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种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指导写《记一次升旗仪式》这篇作文时,除了让学生亲自参加,现场观察和感受,我再从多个角度把我们学校平时的升旗仪式拍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再次全方位地观察。然后再上网找一找天安门升旗的视频给学生看,这种壮观的场面,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自然而然产生更深刻的感受,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年龄的差异,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我在不同年级的写话和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写作题材的不同,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一)学会有顺序地观察

低年级的孩子观察事物的过程是极为零乱的,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教低年级的孩子学观察的时候,首先,我教他们先把眼前能看到的东西全部看一遍,这是整体感知。然后再教给他们简单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观察完整体,再按顺序观察。比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看图写话的时候,把这幅描写春天的美景图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幅图画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接下来是对景物更加细致的描写,就如给一棵大树添枝加叶。几句通顺的话完成之后,还要及时总结刚才观察图画的顺序和技巧,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学会抓住特点去观察

特点,就是这个人物或者事物所具有的,而其他人物或者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抓住被观察者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在指导学生描写人物片段时,课前我用一段话描写了班上的一个同学:“她的脸蛋圆圆的,红红的,长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两条弯弯的眉毛像月牙。”我把这段话读给学生听,问他们能不能猜出这个人是谁,都说猜不出。我又接着读:“她喜欢梳两条小辫子,走路时经常一蹦一跳的,两条小辫子还左右甩动,非常活泼可爱。”读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齐唰唰地投向班上的小昕同学。由此总结出:在观察人物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还可以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然后提出这次的写作要求:用一段话描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要写出这个同学的个性特点,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读就知道写的是谁。只见他们有抓住“小酒窝”写的,有抓住“大门牙”写的,有抓住“黑框眼镜”写小书虫的、还有抓住动作“挠挠脑瓜”描写“智多星”等等。

(三)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耳去细听,用鼻去细闻,用手去细摸,必要时甚至用口去细细品尝。六年级的一位小作者在写家乡风味食品《我爱家乡的馄饨》时,就做到了眼看、鼻闻、口尝。如:馄饨的皮薄得有点透明,它的馅用上好的猪腿肉剁细,拌以碎姜茐、蒜蓉及料酒、蟹油等佐料搅匀……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夹一块放进嘴里,溢出清香的汤汁,咀嚼粉红的肉馅,皮和肉都很嫩很滑,让人唇齿留香,舌头有点麻麻的感觉……小作者动用多种感官,把馄饨的色、香、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勤于观察,多写日记

一位前辈说过:“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和能力,最好的办法是鼓励他多写日记。”如果孩子从会写字、造句开始就教他写日记,一直坚持下去,每天积累一点点,都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孩子刚开始学写日记,可能只写一句话,但没关系。等他学会观察之后,就会越写越好,越写越多。写日记没有统一标准,孩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慢慢地,写作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积累的素材就会越来越多,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淌不歇。”叶老的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也为语文教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与学生同行,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睛去观察,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作文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米仁顺-《例谈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009年1月

论文作者:李小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小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