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刘艳丽

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刘艳丽

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64200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已有的养老居住形式俨然已不能完全符合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建筑;适老化设计

引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中国可能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一亿人,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这种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趋势对于城市住房领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合适的住房,这将成为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今年来推行的住房政策,在量的方面有力的保证了“居者有其屋”,而如何在质量上,达到“居者优其屋”,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背景下以“适老化”概念去进行设计,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开发商设计一个老年社区,更要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复合型居住社区,设计有适老户型和设施、细节,全面的适老环境及配套服务是我们追求的设计目标。

1、适老化建筑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达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达10%,即为老年型国家。我国已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2030年将达到26%。从建筑专业的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研究老年居住问题,实现其“老有所住、老有所养、老有所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老年社会中,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现有养老设施在设计上依然存在设计理念陈旧、空间形式单一、细节处理粗糙等问题,虽然能够符合规范要求,但很难再有更多突破。

虽然老年人希望能在生活上得到子女的照顾,但是鉴于老年人与子女各方面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随着养老机构的逐步发展、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其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实现居家养老需要以良好的养老服务以及适老化的居住环境为基础。然而现存大多数的住宅都是为身体机能健全的人设计的,并没有考虑人们年老、身体机能下降后的居住需求。

住宅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是在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参照老年人提工学数据进行设计、改造,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居住地产适老化设计对缓解城市快速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我国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而且过去对于老年人居住问题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导致当前在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旧住宅难以进行适老化改造,新建住宅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缺乏适合老年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内单元公共空间未考虑“适老化”等。老年居住建筑指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养老院和托老所等。老年住宅在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增加适合于老年人生活特点的辅助设施,活动空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养老社区设计策略

适老性住宅建筑设计原则:适老性住宅一般选址要在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清新,周边配备齐全,交通便利,社区相对安静舒适的地区。在老化社区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导则在路网结构上提出人车分流,机动车和老年的路线尽量减少交叉,电瓶车作为辅助设施,步行的路线强调空间节点的可识别性设施。老化社区的道路之所以区别于普通小区要加入适老化的概念,轮椅通过时保证路面的便捷性,道路排水系统满足是老化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要设置周全,在小区中我们增加了针对老年人的综合医院、护士站、康复中心、诊所,健身类包括老年人的会所、休闲中心、娱乐场所,水疗中心等。文化设施包括剧场、多功能厅等。教育类设施包括老年大学、电脑教室、活动教室等。餐饮类设计中要提供专门公共餐厅、酒吧等。商业服务类增加适合老年人的日常服务设施,社区商业的设备也要结合适老化设计。另外,无障碍设计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适老住宅应该安排在地势较为平坦的住区核心部位,并结合社区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作为建筑师,在地产开发中要进入项目策划环节中去,根据不同需求和人群寻找项目定位和开发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的器官和组织会出现老化现象,具体体现在感官机能退化、运动功能退化和神经系统退化等方面上,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变化对住区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感官机能退化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对住区内的室内外标识系统和夜间照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功能的退化。使得老年人上下楼梯越发吃力,门窗过重导致老年人开关门窗困难,老年人容易摔跤等。在进行住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楼层高度和门窗的灵活度等问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较习惯于规律的生活和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较难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这就要求住区环境较稳定。

住区中配建部分针对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既能满足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彼此生活的独立性,互不影响双方的生活,同时也方便老人和子女之间相互照顾。社区老年公寓的适老化设计以及统一化管理,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个较为安全、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在老年公寓内,除考虑必要的无障碍设计外,将建设公共餐饮、就诊、健身、娱乐等配套设施。

在满足基本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住区应该增设一些专业化服务设旋或为专业化服务设旋提供空间可能。当前部分居民小区内虽然建有会所,但是并不具备上述照看老人的使用要求。需要一个可以起到为老年人提供接送、餐饮、健康检查、协助洗澡、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可以承担上门护理、日托服务、短期入住的需求。这种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可在近距离内满足老人的多种服务需求,能够保证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其小规模的建筑形式可给老人带来家庭式的护理氛围,老人既可以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保持原有的社会交往活动,避免与社会隔离,也方便亲人看望和照顾。

结束语

我国未来势必会成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年人对于住房的需求一定会增加,未来的老年居住建筑应该是多样化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社会养老机构和普通住宅老年改造化等多种居住模式应该相互补充。在进行住区规划时,应做好适老化设计工作,开发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地产,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养老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具有很深刻的含义。老年人的帮助不是与社会隔离开来进行单纯的护理援助,而是要支持老人在生活中的自主、个性与独立。养老设施的设计不仅是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更应注重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尊。 适老性住宅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当多角度、多方位、更细微地研究设计,可从小规模.小的细部做起。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使老年住宅产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明立,杨风.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居住模式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07(7);16-18

[2]李广成.论城市老年建筑市场发展的战略取向.城市问题,2003(1):10.13.

[3]邓立飞,李玉堂.城市老年人住宅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3(2):9—11.

论文作者:刘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刘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