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爱——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子女教育论文,家庭论文,更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个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破裂家庭不断出现,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作好这部分孩子的有效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家庭,正确对待父母、对待人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学校建立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调查组,对20个学生的离异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使他们已经破碎的幼小心灵得到欢乐,感受温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要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对其父母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分析,才能有理有据地对其子女进行教育。
父母情况父 母 年 龄父 母 的 文 化 结 构
40岁 30岁 30岁 初 高 大 大 小
以上 以上 以下 中 中 专 学 学
40人 1 35413 13 10 3 1
父母离异对子女
父母情况父 母 职 业
年 龄
工 个 职 干 经 厂
最小最大
人 体 员 部 理 长
40人5
10 5
7
10
33个月 7岁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现状分析,父母离异的前后对其子女的影响,后果不可估量。
他们离异前,家中天天闻到火药味,舌战天天开,拳脚相对无时不发生。这时的孩子恐惧、苦恼,在校变得烦燥,与同学相处恶语伤人。因为父母闹着离婚,对子女的管教放任自流,使子女在教育上像断了线的风筝,缺乏约束力。
这些离异了的父母,必须要组织新的家庭。他们各自组织新家庭后,现有的子女不管属何方,都将成为新家中新成员。父母离异时,这些子女最小的刚刚出生3个月,最大的也不过7岁。也就是说,父母离异时孩子尚小,还不懂事。他们随原父母任何一方生活在一起,一旦家庭发生矛盾,都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厌恶、叛离,不可避免地将造成社会问题。比如他们性情粗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他们缺乏经济来源,容易萌发偷鸡摸狗的邪念;一旦染上恶习,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对这些孩子不及早教育,灌输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接受学校给他们的一点爱心,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正确对待父母,其后将成为社会各种犯罪的根源。教育这些子女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学校身上,老师身上。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态及呼声
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对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心里想些什么?他们对父母有什么期望?对学校老师有什么要求?我们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心态,集中在一个字上,就是“怕”。
他们怕什么呢?他们最怕被父母抛弃,生活无依靠,没人疼,没人爱。我们调查的20个孩子中的大多数人感到悲观,感到前途渺茫。他们怀念原来拥有的温馨与美好的过去;他们怀念过去的严父慈母,希望永远得到他们的呵护。
他们怕被人讥笑。我们调查发现,他们的父母离异后,有些为了组织新家庭而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的亲戚照管;有些“个体经济者”,为了生活,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照管孩子,也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这些孩子均在学校住宿。周末,看到其他同伴被家长接走,自己触景生情,最怕听到“无人接你”的讽刺,也最怕听到“你父亲、母亲不要你”。
他们怕今后不知道怎么办。具体地说,他们担心今后由谁抚养自己,谁供自己继续上学,自己长大成人后怎么办……他们虽然幼小,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已经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希望学校老师给予指点,帮助解脱。
他们内心共同呼唤着:希望亲生父母和好,回到温馨美好的过去。但父母离异已成事实,破镜难重圆,呼唤只是一种愿望。要教育他们面对现实,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学校的教育对策
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态分析,他们所产生的各种问题,都属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作为育人的摇篮——学校,有责任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的不幸,激起他们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促使他们通过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亲生父母重新组织的家庭。
要消除这些学生心理上压力。学校的教育要从实处着手,具体要落实在心理上调节,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帮助。
心理上调节,要让他们认识:(1)父母离异造成家庭不幸, 造成自己不幸,是暂时的;(2)父母离异后给自己带来挫折、困难, 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3)要认识到自己的生身属父母, 养育自己在社会,要立志为社会创伟业;(4)在学校要接受老师的教诲、辅导, 解脱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人是有思想的。在人生迷茫的路上,需要有正确的导向,让他们认识人生的价值,孩子也不例外。四年级有个学生,因父母闹离异,母亲想不开,写下遗书,准备自尽。孩子知道后心理上无法接受,回校后性情暴躁,经常打同学,学习成绩下降。老师指导他劝说母亲,使母亲打消了自尽的念头;教育他懂得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将对母亲能否坚强地活下去,会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这个孩子懂得他学习成绩与母亲的生存有着直接关系时,就发奋学习,成绩也一步一步地提高,给母亲带来莫大的宽慰。
在生活上,要让他们体验到在大家庭里同样得到温暖。这些学生都是寄宿的,周末,同学们都有家长接走,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没人接回家,这无疑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种失落感。因此学校成立双休日辅导组,安排老师辅导他们的学习,安排保育员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吃饭,给予关怀、温暖。
每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比过节还要高兴。他们感到除有机会观赏大自然的美外,更使他们回味的是,家长们给他们准备的一份丰盛的午餐。学校为让那些留校的学生感到有份丰盛午餐的欢乐,每人同样准备一份。当他们与同伴们交换食品,共同品尝食物时,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胜似父母!
孩子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然而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已挫伤了心灵,一旦听到父母说一句不利于自己的话,处理某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最容易引起他们思想波动,极大的影响学习。三年级有个学生,父母离异后,母亲已再婚,他跟母亲生活。一次母亲偕新父亲要出外旅游,说了一句:“你不听话这次不带你去。”这句话伤害了他,觉得母亲抛弃自己,回校后啼哭不停,怎么也不肯进课室。老师、学校领导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讲明学习好坏与父母爱和不爱的关系,才使他稳定情绪,安下心来学习。由于我们随时注意这些孩子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以愉悦的心境投入学习,所以,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每学期考试及格率达100%, 优秀率保持85%以上。
离异家庭孩子教育,学校有责任,父母也有责任。为了共同教育好孩子,我们还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抚养方)取得联系,进行沟通,消除孩子的失落感,使他们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