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论文_张玉红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论文_张玉红

张玉红 (沐川县沐溪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客观的需要,而不是主观上任意臆造的需要;是人们集中精力去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这种需要越迫切,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就越强,注意力就越集中,新办法、新思想、新理念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学生 创造性思维 火花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0-028-02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学教育阶段,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

要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才能,用全新的目光看待学生。

只有教师相信学生有创造性才能,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亮点"。应该看到,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不仅高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小学生身上也有。不仅优等生有,就是后进生同样也有发展。如教学《解决问题》时,一年级学生能看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插图,在我的启发下,自己选择条件,独立地编出一道道各种不同的2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萌发。又如二年级学生懂得"5+5+5"可以改写成"5×3",当发现"5+5+5+3"时,通过知识的迁移,就能改写成"5×3+3"、"5×4-2"和"6×3"等不同的算式,同样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创造的成份。再如教学三年级周长时,有一道练习题引起我的发现:"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长4米,宽是几米?"这道题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理由是老师没有讲过。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解答正确,什么原因?他说:"这个长方形周长就像黑板的周长,是两个等长加两个等宽,要是减掉两个等长,不就剩下两个等宽吗?要再把两个等宽平均分成两份不就是一个宽吗?可见表面上"分数"低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差,所谓"后进生"并不是都笨,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在解决知识问题时恰恰有时比一般学生更灵活。因此,只有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民主教学,善意启迪,就是后进生的创造性才能,也能得到发展。

2、鼓励学生善于发表意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信,不但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当我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之后,有个学生指出,"我这样更好记!应先看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相同,表示份数多的就大,份数相同,分数单位大(即分母小)的分数就大"。我当时对此给予肯定。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师生感情更加融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所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各方齐下,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1.鼓励好奇生疑,在"奇"中启发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人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2.注重灵活模仿,在"仿"中出新意

模仿虽然不是创新,但在模仿中含有创新的因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性较强的模仿,避免机械呆板的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例如,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创设猴子卖桃的童话情境,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1只,还有几只?让学生列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并列一个算式。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2只,还有几只?" 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4只,还有几只?" 还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0只,还有几只?"……学生的这些模仿,不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吗,不都富有新意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小小的新意,不就是创新的表现吗?这样的模仿练习,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知,同时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3.加强动手操作,在"做"中探新知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编排原则,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第二册"拼组图形"的第六题时课前老师准备许多大小各异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照着例题的图形拼图,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拼组。教师要求学生任意选出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他们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树、小鸡、人物等。就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拼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倡导方法多样,在"异"中求创新

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点燃孩子们心灵上智慧的火花,发扬民主教学,长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

论文作者:张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论文_张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