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前复习研究论文_刘 晨

地理考前复习研究论文_刘 晨

刘 晨 陕西西安市西铁一中滨河校区 710054 赵 宁 陕西西安市太乙路中学 710499

考前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必不可少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要反复经历考前复习,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得缺乏自信,有些学生手足无措,更有些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效率底下。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对于考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着所有学生的利益。笔者通过长时间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和研究,希望从中总结一些科学的规律和原理,提出一些可行的计划和方法。希望对于考前复习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态度和认识

1.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语言引导思维,为了我们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和鼓励。告诉自己,书本很简单,我一定可以掌握。特别对于平时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往往对于考试和复习缺乏信心,故在在复习前合理引导,使其激发兴趣,自我增强信心。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只有学生有了极强的自信心,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复习开端,成功可期。

2.强化时间观念

教育学生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表,贴在自己的房门上或者课桌上,一是提醒自己按照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做到科学安排。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且可以告诉自己的父母,让其参与进来,给予帮助和监督,复习效果会更好。

3.强化课堂意识

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忽略课堂,不注意听课,觉得老师是在多余重复。甚至课堂上不用心,自己在课下复习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课堂上老师讲的往往要么是重、难点;要么是成系统、成体系的知识网路,认真把握课堂是最有效的复习途径,所以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课堂观念。

二、目标和原则

复习是一门科学,不能盲目进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讲究原则和目标,到头来顾此失彼,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耽误时间,丧失信心。故要做到安排合理,准备充分。

1.明确任务,细化目标

明确期末复习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

(1)查缺漏。通读、读懂教材,对知识进行查缺漏,对薄弱处进行重点强化。

(2)加深理解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构建体系。对知识举行系统整理归纳。

(4)强化记忆。以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方式浓缩记忆。

(5)力求规范。在解题思路、方法、过程方面力求简捷规范,在书面表达和卷面形式上做到简洁规范,提升应用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其次就是细化目标,提高复习质量。因为所有科目较多,复习时间有限,就要给自己划定每天的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这样就会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还必须做到“收心”和“聚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的能力。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复习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对比。尤其是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清楚,并能够灵活运用。

3.梳理方法、突出重点

复习首先是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少追求一些特殊的巧解;不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记忆上花工夫、浪费时间。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广泛的,这是首先要掌握好的。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是大多数同学的基本任务。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思路、规律和方法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基础。因为所有的知识、技能,包括试卷内容的百分之七十都属于这部分。

三、方式和方法

1.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理学科知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线索。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列出诸如《地理学科知识系统表》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围绕专题适当做些综合题或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要着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2.练习的重要性和要求

考试形式是书面笔试,在复习中离不开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做练习(作业、试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实践。听课听懂了,看书理解了,一定要多动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完成一定数量的书面练习,是绝不能达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的。做题的速度要快,即提出效率上的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除了要以对学科知识、规律透彻理解、熟练掌握为基础以外,也还有个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常有这样的同学,平时作业独立完成,过程清楚,正确率也高,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平时时间宽余,完成作业从从容容,四平八稳。而一旦考试有个时间要求,急忙中思路就乱了,大错误小疏忽都出来了,跟不上速度,也就谈不上质量了。因此,同学们平时复习做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速度,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表达和运算的敏捷性。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质”和“量”。这里讲的“质”,一是要求练习是真正通过独立分析而解答正确的,并力求能举一反三。

3.正确记忆,提高效率

记忆的时间段:记忆的两个重要时间是临睡前和起床后,且无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倒摄抑制)。再就是具体细分,短时记忆:5:30——7:30长时记忆:14:00——17:00深度思考:20:00——22:30。

4.看错题集,温故而知新

将日常练习、考试中遇到的错题、典型题分别收集在一起。期末复习中,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温习,这样做,会比做几道题有更大的收获。温习错题集,除了复习知识点外,还要重视某些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这里要提醒的是,错题比较集中的单元,就是“梦开始的地方”,应作为重点复习单元之一。

四、结语

考前复习不但是考试前的能量补充,更是系统检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整个学期成果的巩固和检验的重要手段。所以,考前复习的研究是一个在现实教学中应该广泛且实用性很强的课题,本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未被重视,多以老师实践经验为主,鲜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研究。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考前复习进行了总结,继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特有的方法。同时斗胆提出考前复习课题的理论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个问题。

论文作者:刘 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地理考前复习研究论文_刘 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