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郑玉祥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郑玉祥

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中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目前我国偏应试取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学校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欠缺,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严重不足。本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学校、家庭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为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其肺活量、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居高不下。体育锻炼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且必要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

研究表明,目前城乡中小学生都存在每天体育锻炼不足现象,并且农村多于城市;有83.96%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体育锻炼,然而每周能进行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仅有13. 57%,能满足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只有10%。

调查表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包括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缓解压力、交际沟通、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等。有74%的男生和57%的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感兴趣;男生的实际锻炼水平、锻炼动机、自我效能及对体育价值的判断均高于女生;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更多是强身健体以及娱乐,而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减肥塑身、锻炼身体,一小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则是为了减压和应付考试;少数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不明确,缺乏自主性,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怕累怕吃苦”、无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城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正确的体育动机是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的有效保证,是引导学生经常锻炼的主趋向。大部分青少年从家去学校基本上乘坐现代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走路的较少,怕累、怕吃苦;课余时间的活动大多数是看电视电脑、玩游戏等久坐行为。青少年本身对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认识不足,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家长方面来讲,由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剥夺了青少年课余锻炼的时间,使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导致家长不重视自身及孩子的体育锻炼;家庭经济情况和家里体育器材拥有及使用情况也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

从学校方面来讲,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偏应试取向,影响城乡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首先包括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差、体育课时少、体育课被挤占、体育氛围差等;其次,体育设施场地、体育教学情况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也有影响;最后,科任教师及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很欠缺,从而导致越来越多学生的身体活动不能达到或保持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研究表明,正确的体育认知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认识。首先,学校应提高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利用“知-信-行”模式,定期要求家长及学生共同观看教学电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意识到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动模式,帮助学生制订锻炼计划并参与其中,破除学生“怕累、怕吃苦”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应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同时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维修和保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多举行体育活动,增设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提高其体育锻炼的兴趣、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校应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鼓励体育教师多多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汲取专业知识,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提升体育教师团队师资力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运用更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身条件,同时为学生传授“终身体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向水针 阳丽君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永州市冷水滩区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7,02,100-102。

[2]付道领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张陈文 韩超 吴奎勇 等 福建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03-106。

[4]张芳芳 张松 滁州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4,109-110。

[5]王翠萍 庞小佳 西安市中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175-176。

[6]Barnett T.A 0'Loughlin J & Paradis G One-and two-year predictors of decline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inner-city schoolchildren.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2,23,(2),121-128。

[7]王彪儒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J].田径,2016,12,13-16。

论文作者:郑玉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郑玉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