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论文_刘凤鸣

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论文_刘凤鸣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的保护、园林绿化的建设,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园林绿化以植物为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观点和美学原则等,让植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发挥最大作用,营造出优美植物景观。因此,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植物配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水平和景观效果。文中对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配置;要求

1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计划性,一是植物配置不

能统筹兼顾过度追求美观性,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二是园林建设的设计与对植物的采购脱节,部分地区的园林建设往往随意性较大,对设计的植物配置往往会做较大的改动,造成植物的配置难以达到美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1.2设计的科学性不足

从当前中国城市园林建设的情况来看,中国城市园林建设的设计并不成体系,没有建立一套适用与中国实际并且符合中国传统园林建设的特色的园林设计理论,部分城市园林建设植物配置不科学,选择移植的植物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城市园林的植物成活率不高,大大的增加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费用,也造成城市园林建设难以达到一致性,同时,不仅在设计层面不足,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在政府层面也缺少必要的规范,没有成熟配套的设计指导文件和规范性标准,很多小的园林设计企业缺少资质,导致市场较为混乱。

1.3植物配置缺少创新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普遍存在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过于单调,没有发挥出各地不同自然植被的优势,和各地不同自然风貌的独特性,造成城市园林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样缺乏创意的园林造型显得呆板,与城市的发展和园林绿化发展趋势不符,因而会影响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除了遵循植物基本的生长规律,还应满足周围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适应性要求,使植物在群里配置组合下能正常生长,达到不同植物之间共生关系。

2.1生态适应性原则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近年来,园林绿化建设为了追求景观效果的及时性,出现大树随意移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大树成活和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态景观效益明显的园林绿化,它不是由单一植物种类在数量上的组成,而是由多种植物之间搭配、组合,以及与其他生物和谐共生而形成的。园林植物在配置与设计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结合和搭配,有利于增加植物群落的组成数量,也有利于景观生态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对某些珍稀植物的保存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园林植物在配置与设计过程中,既要符合自然规律,还有重视生物多样性。

2.3景观功能性原则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与设计,不仅要遵循生态学及其原理,还要依据美学与艺术的要求,对园林设计提出生态性与观赏性的要求,创造出和谐自然的景观。所以,要从景观美感的功能性考虑,合理对不同植物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追求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美的认同和欣赏。

2.4主次分明、色彩搭配原则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应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从整体到局部,从大体到细节。同时,应注意景区内新配置的与原有的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在色彩观赏性花木中,可利用如叶色紫红的红枫或红叶李、秋天红叶的槭树以及黄叶的银杏等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搭配,可延长观赏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作为主景放置显著位置,达到主次分明的效果。此外,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的观赏效果还会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既要考虑同一季节不同植物在形态、颜色上的不同,也要考虑同一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所表现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园林绿化设计对于植物配置的具体要求

3.1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满足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是园林绿化设计对于植物配置的根本要求,只有植物健康生长,科学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才能确保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观赏效果。首先,设计要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当地优势树种作为园林的主要植物构成,从而提高植物对于当地地区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适应性和耐受性,避免因水土不服而导致的植物死亡问题;其次,针对部分不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因素,施工人员应人为予以修正和调整,通过科学、系统的施工处理,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满足植物生长生态要求的同时,也需要兼顾一部分艺术性要求。以园林中的行道树为例,除了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耐烟尘、耐城市环境的树种之外,还需对比选择树干笔直、冠形优美、耐修剪的树种。

3.2园林绿化设计的艺术性要求

3.2.1整体协调要求

园林工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除了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需求、园林局部的艺术性要求之外,还需重点考虑园林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视觉效果,通过综合运用规则和不规则布置,科学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艺术表现效果。通常大门、主干道路、广场等功能区域多采用规则布置的方式,而空间构图作为配景存在,以及具有遮荫、休息、娱乐等功能的区域,多采用自然布置的方式。

3.2.2季节变化要求

绿色植物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其在不同的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决定了城市园林所展现出的视觉效果,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因此,植物配置阶段,设计者也必须加强关注季节变化,在充分尊重自然季节变化的前提下,使得园林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季节性景观,从而做到“季季有景”的园林绿化设计要求,满足现代人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态景观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然、舒适、有富有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

3.2.3多维度的艺术表现要求

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时,对于植物景观的要求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除了直观的视觉影响,还包含听觉、嗅觉、以及精神世界的欣赏要求。因此,在植物配置阶段,设计者还应根据园林不同区域的设计主题,优化物质的合理性选择,借助植物本身的一些特性,使得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应用

4.1植物形态与地形的配置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其园林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应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对园林绿地进行合理的植物景观布局,采用多重植物组合形式,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以及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布局植物的群落层次时,依据不同形体的植物,进行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利用轮廓线与天际线之间的变化,构成美妙的景观画面。

4.2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

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多以乔木、灌木为主,多种搭配组团,增加园林绿化种植的层次结构。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互补作用,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呈现出稳定的园林生态景观,在有限的空间环境里,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在如今繁华的城市内,建筑众多、人口集中,热岛效应明显,加上地面多以硬化处理,阻隔了地面上部与地下之间的水、气、物质等交换与转移,对植物的生长带来了变化和影响。在植物设计与布局时,不仅要进行景观效果的考虑,更要注意植物种类的配搭、组合及形成的生态群落,才能保证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

5结束语

总之,现代园林工程绿化设计中,设计人员在植物配置阶段,需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并综合植物的生长需求、园林的功能需求和艺术性需求等多种需求,进行科学的配置,保障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然、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安雅文,高芳芳,苏俊艳.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02):70-71.

[2]谢少华.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18(08):104-105.

[3]陈志根.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J].乡村科技,2018(03):60-61.

论文作者:刘凤鸣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要求的探讨论文_刘凤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