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综述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综述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综述

高明远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开发与运用等五个方面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旨在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的侧重点和不足,为今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相关研究丰富材料。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内涵;特征;功能;综述

文化载体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逐渐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领域也在逐渐拓宽。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相关研究内容的梳理,可以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侧重点和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内涵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排除标准:患者病例资料不完整;接受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为急诊患者;患者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具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患者合并有肠梗阻;患者具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有其它恶性疾病;患者具有克罗恩病史;对本手术药物过敏或者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载体就是将文化看成是个动态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也被认为是“活动论”的观点,文化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途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途径。这一观点指出,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项文化建设之中,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文化建设包含着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例如,环境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以及规章制度建设等,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产生并不一定要求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不能把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进行笼统概括。

所以,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实体和精神文化实体的总和。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特征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功能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由表3可以看出,萃钯余液采用原有萃取法分离工艺,中和后液中铂浓度0.444g/L,萃铂余液铂浓度0.006g/L,而采用氯化铵沉淀法对萃钯余液中铂进行沉淀后,沉铂后液中铂为0.007g/L,高于原工艺铂的收率。

贺才乐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具有渗透性、全面性和可塑性的特征。渗透性指文化能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客体的行动;全面性指文化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到每一个人;文化载体的可塑性,突出表现在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形成优良校风、增强社区凝聚力等各方面。

从目前学术界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主要有三本。

陈万柏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全面性。文化载体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包括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二是多样化。在表现形式上,文化载体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群体文化系列可划分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等;产品文化系列则可划分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影视等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形式。三是渗透性。文化对人的“教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文化载体中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内容多角度地向外发散和辐射,被人们不自觉地认同和接纳,并付诸行动和实践。

三是罗洪铁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书中对文化载体建设的措施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强调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包括“把握好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加大投入,促进文化设施建设。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制度建设。”该书对文化载体建设的措施分析,既把握了文化载体建设的总体方向和原则,又探索了文化载体建设的具体方面,其研究丰富了文化载体开发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性,为以后学术界的研究指明方向。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功能的研究

总的来看,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综上所述,这几本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运用的探讨都在宏观层面上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导。此外,陈万柏教授在书中又从群体文化载体包括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了文化载体的开发与运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稍显欠缺的是,对个体文化载体的论述不全面。罗洪铁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将文化制度建设纳入文化载体的运用中,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是陈万柏、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书中强调“加强文化建设,使各项文化事业和各种群体文化处于良性互动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文化载体的前,也是运用好文化载体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由此肯定了文化载体开发对于文化载体运用的基础性地位。

第二种观点,主要认为是文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功能。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奎、孙治河和吕艳华。他们分别认为文化载体具有教育与导向功能、凝聚与激励功能、熏陶协调与规范功能、开放与创新功能;具有导向、熏陶、激励和娱乐功能;具有认识、凝聚、教育等功能。这种观点混淆了文化的功能与文化载体功能的区别,将文化功能等同用于文化载体的功能。因此,也未能对文化载体的功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综上所述,以上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功能的概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从研究思路和视域上来看,存在一定的局限。以后的研究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分别把握与分析文化载体的功能,以便于更好地利用文化载体的功能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途径。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具体实践层面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以及有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等。特别是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表的文章占了绝大多数。这一方面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实践研究的深入细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与运用的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之后学术界努力的方向。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采集数据的准确和清晰是探测效果良好的关键,其中采集参数的设置尤其重要,主要有时窗设置、采样频率选择、叠加次数确定、道间距确定、采样点设置以及零点搜索等[10],时窗要按照计算测深大于推测深度的原则进行设置,防止遗漏深部反射信号。本次探测具体采集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一是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教授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书中专门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创新问题。指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要面对当前社会化趋势明显的教育现状和丰富多样的教育载体,从载体设计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这里提到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开发的四点要求,从总的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分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总结和分析企业过去及当前阶段的管理运营情况进行。基于现状是无法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的,因为这种做法缺乏预测的依据,所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有着不良影响。

通过分析归纳可以看出,上述几位学者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具有渗透性、可塑性和全面性,但在一致的基础上,每位学者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研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部分内在特征,有利于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理解。但是对于某个特征内涵的解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界定不严谨,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第一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陈万柏教授,他认为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这一观点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文化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很强的吸引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二是文化载体能够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如果只是从三个“有利于”来概括文化载体的功能,我觉得在某些内容上还值得进一步的推敲。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与运用的原则研究

要探讨文化载体具体运用的宏观指导原则,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开发与运用原则的认识。目前,学术界总结载体实际运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载体选择和运用的原则,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本文构建的双寡头博弈模型是一个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可用于解释一些简单的博弈行为和纳什均衡状态。实际上博弈理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博弈参与者的信息获得程度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按照博弈是否存在多个回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博弈,按照市场上寡头数量的不同还有双寡头和多寡头博弈等。总之,博弈理论在不停发展中,分析工具也是不断丰富,应用前景也是更加广泛。

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都是非常高的,这恰恰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当今社会竞争过于激烈,家长和教师总是给小学生过大的压力,让他们学一些能力范围之外的知识,最终学生的完成情况不能令家长和老师满意,积少成多,孩子有了很高的挫败感,慢慢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觉得学习极其困难。

贺才乐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发与运用必须按照主导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原则等要求,对现有文化载体的各种形态进行统筹规划、立体构建、优势互补,正确地处理各载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载体的功能优势。

唐鸿学者在《黑龙江高教研究》上发表的《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原则与路径》一文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原则归纳为“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并对每一原则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这篇文章对文化载体开发原则的归纳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创新与拓展,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载体研究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是,文中对原则的概括是否全面还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综上所述,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相关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理论体系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研究力量十分薄弱,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显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特征和功能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认识层面的,需要进一步挖掘。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对于该领域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对于改变目前的研究现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及其特点[J].理论与改革,2003(6):105-106.

[4]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求索,2005(5):122-123

[5]孙治河.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几点认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64.

[6]孙兆静.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和功能[J].理论观察,2007(1):33.

[7]刘奎,代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基本形式及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8]孙治河.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几点认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64.

[9]吕艳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5(3):36.

[10]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2]唐鸿.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原则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04.

标签:;  ;  ;  ;  ;  ;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