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构想论文_王春红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构想论文_王春红

(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聊城市技师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效能,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现状、探究了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六位一体”运行机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

2012年11月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高校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自此,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大规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帷幕。目前,不少的高职院校也在开始筹建自己的教师发展中心,根据陈亚军,刘予东对《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800强)》中的前20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可以在其官方网站组织机构中查询到“教师发展中心”的有45所,其中已经建成教师发展中心网站并能获取详细信息的有16所,占8%,其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2018年7月1日。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现状

根据《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7万所;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82.43万人、在校生1562.5万人、毕业生496.88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达到19.59:1,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持续提升。但是通过网站查询、电话沟通、座谈交流等途径,在山东省中职学校中没查到一个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这个机构;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平台以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检索,竟然得到的文献是0篇;也就是说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主体——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研究方面几乎空白,那么是不是中等职业学校不需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这个机构呢?

近两年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其他中职学校进行调查,结果并非如此。当前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短板,教学改革仍不深入,内涵发展动力不足,中职学校师资能力水平和新常态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已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二、现有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分析

(一)根据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中对高校机构的分类,当前30所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两种:

1.学术人员主导、行政人员支援的“直线—职能”式

从形式上来看,“直线—职能”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是由校长本人或学术高层担任主管,下设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发展层次把关,这种形式设置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学校行政管理层次中位置较高,其主要优点是工作推动力度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效率比较高。

2.多个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矩阵组织”式

“矩阵组织”结构形式的特征之一就是由多个部门组织机构合作进行管理。这种组织机构主要优点是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校专业设备和人员的充分利用,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主要缺点是工作人员岗位不固定,从而工作效率不高。

(二)经调研已经建成教师发展中心的高职院校,由于受编制的制约,其教师发展中心大多挂靠在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教师兼职,专职人员很少,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发展中心处于萌芽状态,运行机制尚在探索和尝试中。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构想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各高校及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职业特色,提出“六位一体”运行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合理定位、明确使命

教育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教师是做好教育的关键,教师发展又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关键,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根本使命就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引导中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多措并举,精心策划

1.强化内部培训

首先,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块。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发不同的培训模块,有组织、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其次,丰富培训形式,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比如为解决教师遇到普遍的困惑问题,可针对问题分层次开展头脑风暴、专题研讨,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开展教学比赛;为解决个别老师遇到的问题可在教研室内开展教学沙龙;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可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等等。

2.提升外部培训

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学校的重点工作或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家专题讲座,邀请职业专家、学者、技能大师等来学校做专题报告,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三)示范引领,积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1.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名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或教学名师为项目带头人,通过示范引领、带徒传技或技能推广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强、肯付出的骨干教师;再从中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有较强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再带领其他骨干教师组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2.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一个教研室可以根据专业或人数分成一个或几个小的教学团队,一个骨干教师再培养1-2各青年教师,这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共同分析研讨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四)学分制约,政策激励

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教师实际参加培训的次数和质量进行学分考核;同时要把该学分计入到年度继续教育考核中,教师每年只有积累够一定的学分,才具有参加当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资格。

(五)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

监督与评价是教师发展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发展中心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评价可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学系部评价、教师发展中心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对其培训结果的一个总结,更是他本人制定下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

(六)建立经费投入机制

学校要建立与培训规模、培养成本等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要将教师发展中心的经费支出列入年度预算,并且按照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将教师发展中心的福利惠及每一位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王庆国.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例.师资建设.

[3]陈阿兴,肖韬.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研究———以30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成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12.

[4]顾卫杰,翁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第20期.

论文作者:王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构想论文_王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