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心理效应_心理健康论文

运动的心理效应_心理健康论文

运动的心理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在体育运动与心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对运动能力的发挥和对运动技能的影响,而对运动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运动与心理的关系包括心理对体育运动能力的影响和运动对心理的影响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运动心理学或体育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则是健身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即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身体发展、健康、强壮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着重研究运动的各种心理效应,探求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的影响,以及身心统一关系等。

近几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如运动与精神健康、降低应激、调节情绪、减轻焦虑、缓解抑郁、提高自我理念等。国内学者(如司徒炳坤等[1])的有关研究也很有价值。本文对运动的心理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予以综述,旨在为健身心理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运动对应激的作用

朗(Bonita Long)在考察了高焦虑成人自愿者分别参加的一个慢跑训练计划和应激思想灌输训练及一个控制组,参加者在完成一个星期的应激降低活动后,发现尽管各组在对应激严重性的估计、应付技术的类型以及感知到的应付的有效性上没有差异,但在有关的自我效能中,两个试验组都显示了更有效的应激应付,所以朗提出,运动可能是一个对付慢性应激的方法。有人在对高校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与最低的应激水平有相关关系。

2运动对焦虑的作用

通过运用行为测量和心理测量等方法的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可以使个体的主观紧张体验降低。实践还证明,较强烈的运动可以对抗因长时间单调动作引起的焦虑,这种作用可持续4——5个小时。剧烈运动也可以帮助克服日常生活中因思维过度而引起的焦虑反应。因而,一般运动和剧烈运动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应付措施。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不论正常人还是病人,参加体育锻炼都能减轻焦虑状态。根据肌肉等客观指标的分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登高等等,坚持10分钟左右,能使肌肉的紧张性降低,这种作用可持续近一个小时。在较强烈的运动后,能导致中枢神经的松弛反应,从而也可降低焦虑反应。

3运动对抑郁的作用

研究认为,中等或大强度的运动锻炼,能治疗非精神病人的抑郁症状,并且在锻炼期间,抑郁症的减轻与躯体的康复过程相一致。有不少人认为,这种抗抑郁作用可与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作用相媲美。实践证明,运动锻炼不会使抑郁症复杂化,没有其它心理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对付抑郁症的手段。

4运动对特殊人群的心理作用

比德尔(Stuart Biddle)认为,有较高生活应激的青少年,参加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者,比运动少的人更少患疾病。有人研究发现,运动对自尊心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对多个研究作了综合分析后,进一步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影响最大的是残疾儿童,并且运用的是健身运动,而非娱乐性、技能性、竞技性的运动,尽管所有形式的运动都显示出积极的效应,但健身运动相对作用更大。而在技能性和竞技性的运动中,个体对竞争性、适应性等方面的自我感知是很重要的。

格罗夫(Bob Grove)等人考察了在一个戒烟的计划中,运动作为一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发现参加者烟瘾更低,慌乱分值更低。戒烟是一个具有较强生理和心理因素的过程。运动对戒烟更容易发生作用。心肌梗塞康复病人可能出现许多行为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抑郁倾向。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可以使这些病人的抑郁减轻。虽然这种作用可能是暂时的,但有些人证明,这种抗抑郁的作用能持续2~4年,运动也有利于克服外科疾病伴发的抑郁症状。

对老年病的长期研究也证明,运动锻炼不但使躯体健康水平提高,同时还增加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斯皮多索(Spirduso)测定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老年人的反应和反应速度,结果比同等条件下的静居老人快的多,经常参加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人,其职业操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改善。许多人认为,这些变量是用于估计个体心理功能的较好方法。

5运动与运动愉快感

愉快感是人类原始情绪之一,是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后,随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因此,可以认为愉快感本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它来源于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如成功感、自由感、自我控制、竞争,这些都已被认为是愉快感的重要因素。运动愉快感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到喜悦与快乐情绪,是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克尔(L.M.Wankel)在它的有关愉快感和运动坚持性关系的研究中认为,运动的愉快感,将使运动产生更显著的积极效应,首先愉快感可能使参加者更容易坚持运动,从而使更多的参加者得到健康,而有多于50%的人在获得理想的健康效果前就放弃了运动;其次,愉快感本身具有直接的健康效应,使参加者更易获得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尽管对运动的新参加者来讲,健康因素是最重要的目的,但愉快感是长期参加运动的主要原因。运动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状态——专注,它是一种将注意力集中于有限的刺激范围,忘记了个人问题,没有了时间的感觉,自我知觉降低,感到与周围融为一体。最近的研究证实了“专注”与生活满意度、自尊和一般的健康感相关。所以认为愉快感和运动中的“专注”的态度是相关联的。另外,参加者的个性特点和态度、运动项目类型等都影响着愉快感和坚持性。对于如何使参加者得到最大的运动乐趣,从而得到最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已有人开始研究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强度的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一样,研究者都认为,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最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舞蹈的健心效应明显好于小运动量,特别是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上。

通过综合研究,总的来讲,可以将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对参加者的心理效益归纳为:(1)增加或提高的有:学业成绩;做事和决策果断;信心;情绪稳定;独立性;智力水平;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记忆力;良好心境;知觉能力;交往可接受性;积极身体自我评价;性生活满意;主观良好感;工作效率。(2)减少或降低的有:工作缺勤;过渡饮酒;怒气;焦虑;抑郁;痛经;敌意态度;恐惧感;神经质表现;应激反应;紧张;A型行为;工作错误;慌乱。

近几年来,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注意到环境对人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力已成了损害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应力是导致一些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再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很早以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就有“五情致病”和“七情六欲”学说。近30年来行为科学和身心医学的长足发展,也肯定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紧密相关。如果我们通过适宜的运动和健康的行为改进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亦将对我们的精神状态起着有益的作用。这也是健身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标签:;  ;  ;  ;  ;  ;  

运动的心理效应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