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湍流突出了整体的松弛性和不可逆性_中东局势论文

局部湍流突出了整体的松弛性和不可逆性_中东局势论文

局部动荡突出 总体缓和难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荡论文,局部论文,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国际形势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那就是局部地区出现新的动荡,并产生某些新热点。

5月以色列大选后,对阿以纠纷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组成新政府,阿以之间有关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和犹太人定居点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尖锐突出,举世关注的中东和平进程遭遇严重障碍。非洲东部大湖地区因上百万卢旺达、布隆迪难民问题引发频繁的冲突,大湖周边几个国家——扎伊尔、卢旺达、布隆迪以及乌干达的相互关系呈现紧张以至动武。在阿富汗,伊斯兰学生武装“塔利班”旋风再起,自9月初发动大规模攻势以来,占领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70%以上的领土,现在继续同政府军对峙。朝鲜半岛南北两方也出现新的紧张。

局部地区出现动乱并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国际总体形势趋向缓和,其主要含义有两点:一是大战打不起来;再是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趋势增强。但并不意味着局部地区不会出现动乱或武装冲突。局部地区之所以出现动乱,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存在着固有的内在矛盾——民族、宗教、领土以及阶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激化而发生的。以中东为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如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矛盾、由于历次战争遗留的领土矛盾,各个宗教内部的教派之争、以及统治阶级相互之间的矛盾等等,以色列内部就存在和平与安全关系的激烈争论。这一地区还有库尔德族问题、伊朗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等问题。非洲大陆部族众多,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而产生的边界等纠纷十分严重,自然会不断出事。这次大湖地区的动乱首先就是由于图西族和胡图族的纠纷和相互驱赶与屠杀而引起的。阿富汗近两千万人口中,普什图族约占60%,塔吉克族占30%,乌兹别克和哈扎拉人各约100万人,加上外部势力的插手,近20年来,冲突不断,可谓多灾多难。因此,不能说冷战结束后这些内在的矛盾就不存在或者会自然消失,或者矛盾一定会缓解而不会出现对抗。

这些地区如中东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拥有交通、战略要地,历史上是西方列强必争之地,现在一些大国仍然要对这些地区出现的问题施加影响。如对非洲大湖地区,美、法都在争取主导地位。阿富汗问题背后也有外部势力的影子。虽然美国现在中东拥有优势,但它明显偏袒以色列,法国、俄罗斯都在积极参与解决阿以纠纷,至少要显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对这些地区形势的复杂性要作充分估计,会出现反复。

当然,这些地区产生的问题也会受国际大形势的制约。在冷战时期,一些地区一旦出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会立即插手,以致产生威胁全世界的严重对抗形势和这样那样的危机。现在这些地区冲突更多是局部性的,对世界全局的影响有限。再是无论对一个国家本身而言,还是从国际相互关系来看,经济问题突出,各国最终还是要从发展经济来考虑,和平谈判争端仍将是大势所趋。不过,不会一帆风顺,而会出现曲折。

1996年国际总体形势仍是趋向缓和。在9月举行的联大第50届会议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包括中国在内的158个国家投票赞成,虽然这个条约内容过于简单,意义和作用也有限,但它毕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一切核试验,有助于推动全面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这一年大国关系出现一些复杂的斗争,但斗而未破,没有形成严重的对抗,而且正在增强对话。就局部地区而言,波黑经过大选组成三方联合政府,俄联邦政府与车臣反政府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使这两个地区的紧张形势有所缓解,当然不排除今后还会出现麻烦。

总之,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与局部地区出现动乱将长期并存,这是冷战后国际形势的一个基本特点。缓和是大势所趋,但局部地区的动乱会时有发生。

标签:;  ;  

局部湍流突出了整体的松弛性和不可逆性_中东局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