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与对策_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与对策_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分析论文,对策论文,会计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社会现象。由于会计信息既是直接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统计信息及宏观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其失真也将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制订产生误导,因而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员的高度重视,也诱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大讨论。但现有讨论大多具有局限性,主要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面进行分析,未能触及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或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四个层次: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局限性;会计工作失误;经营业绩粉饰;会计舞弊。本文重点研究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会计工作失误

会计工作失误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失误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

1.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或者因该项经济业务或现象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其特征,就有可能应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导致不能恰当地核算该经济业务或现象,披露错误或不充分,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如A企业与B公司签订售后回购协议,将一栋办公大楼以2000万元卖给B公司,在两年后以2300万元的价格重新购回。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这种交易实际上是A企业以办公大楼作抵押向B公司借款,若A企业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则是误用了会计准则。

2.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无意识错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难免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典型的会计工作错误有: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错误;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漏对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进行调整等。

(二)粉饰经营业绩

粉饰经营业绩是指会计主体通过不公平、不正常、不合理但合法的经济业务来“提升”其经营业绩,其目的就是从会计报表来看达到了某项或多项规定要求。粉饰经营业绩是一种故意的、经过精心策划、一般难以发觉、貌似真实实则虚假和难以定论的行为,并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1.获得某种资格或避免被处罚。这种情况在一些上市公司中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获得发行股票或上市资格;公司上市后为获得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因实际经营成果差、财务状况恶化而逃避被特别处理、停牌或摘牌的处罚,就大肆通过不公平、不正常、不合理的经济业务来粉饰其经营业绩,从会计报表上达到相关要求。典型的做法是进行关联方交易。

2.政治动机和职位动机。会计信息与政治、职位挂钩是“中国特色”。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可以得到什么级别的荣誉、或到某个政府部门担任行政职务,并且企业经营业绩与地方财政、政府目标紧密相连。在这种背景下,当企业经营业绩与地方政绩挂钩时,政府部门也出面帮助企业粉饰其业绩,如给予财政补贴、要求金融机构给予减免利息、减免税收等。

(三)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会计舞弊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故意的、经过精心策划、难以发现、以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并获取直接利益为目的;后者是无意的、未经掩饰、容易发现、没有任何目的。会计舞弊与粉饰经营业绩主要区别是:两者“提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手段不同。会计舞弊没有相应的经济业务,纯粹玩弄数字游戏;粉饰经营业绩需通过不正常、不合理但合法的经济业务。会计舞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且其危害也最为严重。

会计舞弊的动机,除了获得某种资格或避免、政治动机和保住职位、获得高额工资和奖励等之外,掩饰违法乱纪行为更是许多单位进行会计舞弊的重要动机。有些领导人员在位期间,利用职权大肆吃喝玩乐、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或将单位资产转移到亲属所办企业捞取个人私利。当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是违法私设“小金库”,故意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既可以偷税漏税,逃避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又可以领导人员大肆吃喝玩乐、贪污挪用公款;更重要的是领导人员既可以利用“小金库”贿赂上级,在便于业务开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平步青云搭台铺路,又可以通过相互间的送礼化公款为私产,各得其所。这就是为什么“小金库”屡禁不绝、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笔者认为,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于粉饰经营业绩的主要对策也是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使其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而失去意义;对于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使其不敢舞弊。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营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财政部在今年年初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两个征求意见稿,预计将在近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今年起,对于商业银行,除了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外,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出具评价报告。可见,国家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制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防止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粉饰会计报表

在当前,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目的的做法主要有关联方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关联方购销等,通过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巨额差异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可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遏制这种“会计报表重组”现象:一是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二是在资产交换市场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缩小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三是改变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确认方法;四是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另外就是扩大相关准则的适用范围,由原来仅在上市公司或股份公司中适用,扩大到适用于所有企业。在今年年初,财政部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大大缩小了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空间。据悉,上市公司就失去了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的热情。

(三)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发现和处罚会计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更多的是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的。因此,对于会计舞弊,只有通过外部检查和监督才能发现和揭露;也只有通过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减少会计报表舞弊。

1.扩大“会计委派制”的范围,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的会计舞弊。会计人员无法抵制本单位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其进行会计舞弊,即所谓“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行的选择是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在这种背景下推行的“会计委派制”试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从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地区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较多方面成效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可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扩大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行业和范围:在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或会计主管;在公司制企业,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派财务总监;在企业集团内部,由总公司或母公司向下属企业或子公司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

2.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笔者建议,国家审计机关重点做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要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3.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面对“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山东省荷泽地区推行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较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领导干部通过会计舞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来骗取荣誉和被提拔重用的不正之风。笔者建议,通过恰当分工,扩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侧重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则受权在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民间审计组织则主要受托开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笔者坚信,当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越有效,会计舞弊的动机就越弱,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4.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四)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的会计舞弊,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强其职业荣辱感;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一是要拓宽后续教育内容,除了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财经法纪等方面的教育;二是要从高从严要求,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将后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强制性的后续教育制度;四是重点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教育。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实务问题。说它容易,是因为这个问题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享受权力和利益,在主观上具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动机。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从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与对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