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塞脉片对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效果的影响论文_何太文,张利

何太文 张利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 212300)

【摘要】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对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MHD)4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通塞脉片组,每组20例,通塞脉片组在常规组即促红素150u/kg.w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塞脉片5片tid,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Hb较治疗前均有升高,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2组血清CRP较治疗前有下降,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通塞脉片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浆CRP及提高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效果。

【关键词】通塞脉片;促红素;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74-02

微炎症状态在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MHD患者营养不良、动脉硬化、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等有关;而纠正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则有助上述症状的改善[1]。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贫血状况,但部分患者存在对促红素的低反应性。通塞脉片临床应已久,由当归、党参、玄参、生黄芪、石斛、川芎、金银花、牛膝、生甘草组成,有补气益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笔者对通塞脉片治疗气阴两虚、热毒瘀阻证MHD患者CRP及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MHD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会基金制定的K/DOQI指南中慢性肾脏病的标准:肾小球滤过率(GFR)<15mL/min.1.73m2 并开始透析的患者:GFR估测依据我国e GFR协作组于2006年发表的适合我国人群的GFR估计公式进行计算。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①气阴两虚证:主证:腰酸乏力;次证:气短懒言,易感冒,自汗盗汗,夜尿,手足心热,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咽痛。②血瘀证:主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舌质紫暗、舌体瘀斑或瘀点,脉涩或无脉。次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偏瘫,痴癫、狂躁、善忘,外伤史、手术史。③湿热证:主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纳呆腹胀,口干口苦。次证:腹胀腹满,口中黏腻,舌红、苔黄腻。

1.2 排除标准

年龄大于70岁及小于18岁:高钙血症;重度高血压,药物控制不理想;严重感染或严重肝脏疾病;有严重恶心呕吐,无法摄取足够热量。

1.3 一般资料

40例MHD患者2010年1月-2014年1月丹阳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8~70岁;近3月未住院治疗;符合MHD 诊断标准,血红蛋白70~90g/L;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热毒瘀阻证者。随机分为2组,通塞脉片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0.23±11.14)岁;平均透析年龄(4.56±1.47)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肾动脉硬化症7例,糖尿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常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9.32±11.75)岁;平均透析年龄(4.71±1.52)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肾动脉硬化症6例,糖尿病2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采用费森尤斯4008B型血透机,碳酸氢盐模式透析,RA-12H透析器,血流量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次透析时间4小时,每周3次。2组根据病情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防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症处理,并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及蛋白质摄入。贫血治疗方案:①常规组:促红素150u/kg.w,3次/周,于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常规给予静脉补充铁剂,并口服叶酸、维生素B。②通塞脉片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同时加用通塞脉片5片tid,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CRP)、Hb 。

3.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标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

4.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Hb较治疗前均有升高,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2组血清CRP较治疗前有下降,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

2组治疗CRP、Hb变化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P<0.01,▲P<0.05。

5.讨论

微炎症状态是一组常见于慢性疾病中的综合征,并非病源微生物感染,而是一种免疫性状态。机体在微生物、内毒素、各种化学物质、补体、免疫复合物等的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缓慢发生和持续存在的轻微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标志蛋白及炎症细胞因子轻度持续增高,而临床上无明显症状[2]。2000年M.S chomig等首次提出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的观点,开启了“微炎症”研究之路[3]。之后的研究证实,CRF患者多数存在微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SAA、铁蛋白等正性急性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а)等炎症-因子升高,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负性急性反应蛋白降低[4]。MHD患者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严重影血管硬化、营养不良、贫血,影响患者预后[5]。通塞脉片由当归、玄参、生黄芪、党参、石斛、川芎、金银花、牛膝、生甘草等药组成。方中黄芪、党参、当归配伍有益气行滞,活血消肿、脱毒排脓的功效,石斛、玄参、金银花配伍有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牛膝、川芎配伍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引药下行功效,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作用。从现代药理学分析,黄芪、党参、玄参、当归、牛膝、川芎含有多种生物碱、维生素、皂碱、甾醇、氨基,酸、叶酸、胆碱、肌醇等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痉挛、扩血管,抗炎解毒、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改善体内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6]。石斛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解热,金银花在体外实验中有明显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通塞脉片能提高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的效果,可能与通塞脉片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浆CRP水平,抑制炎症状态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Ramir ez R.Carracedo J.Merino A.et al. Microinflammation induces endot helial damaje ein hemodialysis patients:the role ofconvective transport[J].Kidney Int.2007,72(1):108-113.

[2] Stenvinkel P,Alvestrand A. Inflammation in end stage re-naldisease:sources.

[3] Schomig M.Eisenheardt A.Ritz E. Themicroinflammatory state of uremia[J].Blood Purif,2000,18(4):327-332.

[4] RamirezR,Martin Malo A.Aljama P.Inflammation and hemodiafiltraion[J]. Contrib Nephrol,2007.158:210-215.

[5] 朱月文.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中西结合肾病杂志,2005,6(5):289-290.

[6] 林菊香.通塞脉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2003,13(5):40-41.

论文作者:何太文,张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通塞脉片对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效果的影响论文_何太文,张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