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孙伟伟,薄伟

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孙伟伟,薄伟

山东省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255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与采用我院综合护理的观察组(50例),经过3周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MMSE和CA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性别、手术类型、病情严重情况、住院时间等因素。其中经过3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MMSE和CAM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AS、SDS、MMSE和CAM等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我院针对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效果可靠,实现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并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1]。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临床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具有较高的精神障碍高风险,主要包括ICU综合征、术后的急性精神障碍等,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与精神状态等造成影响,严重干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本次研究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与采用我院综合护理的观察组(50例),经过3周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MMSE和CAM评分,评价疗效,报告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与采用我院综合护理的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均护理三周。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4~72岁,平均(48.25±5.2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4~75岁,平均(49.31±2.36)岁,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主要有肺部感染伴随呼吸衰竭、外伤等因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重症因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高风险因素调查

采用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意识障碍评估方法(CAM)对100例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划分,将患者分为已发生精神障碍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的两组,并对已发生和未发生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手术类型和病重情况、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确定重症监护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具体内容。

1.2.2临床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和病情的监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我院的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营造良好病房环境,针对病房需要做好病房的清洁和通风工作,并满足患者生活的基本需求,并采用播放音乐和放置患者家属照片的情况,使得患者得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并达到模拟患者家庭环境的目的。

(2)心理护理,重症监护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焦躁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行疏导,保障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3)情感支持,针对重症监护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的交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并支持和鼓励患者。适当延长患者与家属的探视时间,使得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怀。

(4)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情况,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使得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预期,提高治疗质量。

(5)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适当使用镇定药物,达到控制患者饮食和睡眠的目的,推动患者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减少高风险因素的影响[3]。

1.3观察指标

采用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意识障碍评估方法(CAM)和SDS、SAS评分的方式,评价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主要性别、手术类型、病情严重情况、住院时间等因素。其中经过3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41.05±2.12)分、SDS(42.35±1.38)分、MMSE(15.32±8.78)分、CAM(15.21±8.35)分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AS(51.26±3.25)分、SDS(53.21±2.24)分、MMSE(24.35±4.21)分、CAM(20.52±3.85)等评分,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重症监护精神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会受到部分高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意识水平、睡眠形式、认知功能等发生障碍。其中主要以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后续的生活,带给患者和患者家属严重的负担,制约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本院对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的临床护理对策,得到了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主要有性别、手术类型、病情严重情况、住院时间等因素。其中经过3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MMSE(15.32±8.78)分、CAM(15.21±8.35)分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AS、SDS、MMSE(24.35±4.21)分、CAM(20.52±3.85)等评分,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我院针对性的综合临床护理对策效果明显,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郑红帆. 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9):650-652.

[2]吴小燕. ICU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6):105-106.

[3]马丽萍, 贺燕.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08(16):107-108.

[4]郭嘉, 孔艳霞, 刘容,等. 重症监护室环境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1):75-76.

通讯方式: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矿路102号(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孙伟伟收,电话:13468424811,邮编:255100。

论文作者:孙伟伟,薄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患者精神障碍高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孙伟伟,薄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