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干预论文_陶静

陶 静(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一科腔镜室 161005)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胃镜检查时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做胃镜检查的4-1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资料,共86例,观察患儿检查的临床特征,对不配合检查的患儿,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效果。结果:全部患儿在胃镜检查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不安等情绪;给予患儿在胃镜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配合检查程度有效提高,护理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临床胃镜检查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稳定患儿心理行为和临床表现,利于临床诊断,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童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98-02

胃镜检查是临床诊断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胃镜检查的特性,一般诊断过程中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不适反应,而儿童适应性差[1],因此在儿童胃镜检查中会给患儿的心理上造成影响,而最终导致影响临床诊断进行及结果。本文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做胃镜检查的4-13岁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做胃镜检查的4-1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资料,共86例,男患儿38例,女患儿48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5 8.5)岁,其中4-5岁有16例、6-8岁有39例、9-13岁有31例。患儿胃镜检查均采用日产的GIF-PN20。胃镜检查结果中有51例浅表性胃炎、14例十二指肠球炎、10例消化性溃疡、4例食管静脉曲张、2例出血性胃炎,5例检查未成功。

1.2 方法检查前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分析其心理反应,不合作的患儿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评估分析护理前后患儿的配合程度:合作、紧张、拒绝三种类型,分别代表完全合作、恐惧合作和不合作[2]。

1.3 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组数据全部资料应用t检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2.1 认知及检查前护理干预检查前给予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重点阐述,以便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家长的配合下知道患儿做好准备工作。

2.2 情感护理检查前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检查前一天,与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深入谈话,评估其心理情况,帮助患儿及家长快速熟悉医护人员,以便帮助更好的配合,同时必要时可进行胃镜检查室的参观,熟悉检查环境。

2.3 心理诱导护理2.3.1 合作型患儿护理由于患儿能自主配合,便于护理人员进行宣教,则给予适当的检查指导,告知安全性,指导正确的检查体位等。

2.3.2 紧张型患儿护理4-5岁阶段:患儿多数较为依赖家长,对未知事物尤其是医疗器械等恐惧心理较强,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护理中应避免语言上的沟通,用温和的言语、轻松的面部表情以及适当的抚摸等,传递一种放松的状态,激发患儿的勇敢,减少恐惧心理。6-8岁阶段:患儿有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表现欲望强,较为个性。安抚和哄的方式对该类儿童效果不大,因而采用直观的讲解,告知检查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或以恐吓的形式告知检查的必要性,适当给予物质鼓励等,激发儿童好胜心,配合检查。9-13岁阶段:该阶段患儿多数较为合作,给予讲解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多给予鼓励、表扬即可。

2.3.3 拒绝型患儿护理在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实施强制性检查。检查时必须有家长在场配合,注意患儿体位,保持稳定状态,针对个别苦恼不配合的儿童,与家属沟通是否继续强制检查,本组中有5例极不配合未完成检查。

2.4 检查后护理完成检查后指导患儿一小时内禁水,1.5h后可适当小饮一口,若无不良反应则可正常饮食;活检后给予温凉的流食;4h后可给予半流食。若检查后出现咽喉不适需忍住咳嗽,避免出现喉粘膜损伤,并且观察是否有水肿、出血、异物感等情况,可给予盐水漱口,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结果2.1 患儿心理反应情况全部患儿在胃镜检查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不安等情绪,其中恐惧害怕50例(58.1%),苦恼28例(32.6%),心跳加快、呼吸急促36例(41.9%)。

2.2 护理前后配合度情况给予患儿在胃镜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配合检查程度有效提高,护理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检查配合情况(例)

3 讨论胃镜检查是临床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由于胃镜特性以及患儿的生理心理情况,易出现恐惧、不安等情绪,影响胃镜检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对胃镜检查的不正确理解,对儿童应用胃镜安全的顾虑以及患儿对医院对检查产生的陌生感等综合因素[3]。本组研究中,全部患儿均由家长陪同检查,临床中均出现不同的心理波动反应,大多呈现家长依赖性和短暂性,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家长的态度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患儿心理。另一方面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很低,由于患儿部分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还主要依靠于家长的鼓励。因此在患儿胃镜检查的护理中,首先是对家属和患儿的认知进行护理,其次帮助患儿建立起熟悉轻松的就诊氛围,熟悉检查环境和医护人员,达到在家长的陪同下能够听医嘱。而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护理中还要着重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心理诱导。在本组研究中,86例患儿在心理护理干预后,检查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表明心理护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 周银秀,王爱华.改良电子胃镜检查术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01):14-15.[2] 杨华勤.首次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9):302-303.[3] 祝洋.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3):313-314.

论文作者:陶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儿童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干预论文_陶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