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程序法”讲授“盐解”_水解论文

用“科学程序法”教《盐的水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程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盐水解的本质,并能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科学抽象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观测和实验操作等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情感目标: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科学程序法”

科学程序法是遵循科学发现过程的一般程序,力求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物质变化的规律、获得化学知识,从而能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科学程序法”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程序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学习准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系统化,知识的应用,小结等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一)学习准备

课件显示如下问题:

(1)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醋酸、盐酸、碳酸钠6种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2)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强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不同?

(3)通常情况下,水既能电离出H[+]又能电离出OH[-],为什么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

[引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把它们当作碱来使用?(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原动力。让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进入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先用pH试纸来测定一下CH[,3]COONa、NH[,4]Cl、NaCl三种溶液的pH值。

[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三种溶液抹到pH试纸上,检测溶液的pH值。通过测定CH[,3]COONa、NH[,4]Cl、NaCl三种盐溶液的pH值, 得到盐溶液并不是都显中性的科学事实。

[提问]学生汇报实验测定三种溶液pH值大小的情况。

[板书]科学事实:CH[,3]COONa溶液的pH值接近9,大于7 显弱碱性;NH[,4]Cl溶液的pH值接近5,小于7显弱酸性;NaCl溶液的pH值接近7,显中性。

(三)解决问题

对《盐的水解》这节的内容,“科学程序法”的解决问题阶段分为三步:即分析原因,寻找本质;探明因果,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形成理论。

1.分析原因,寻找本质

这一步要完成的任务是找出CH[,3]COONa、NH[,4]Cl、NaCl 三种盐的水溶液不都是中性的本质原因。

[设问]水本是中性的,水中[H[+]]=[OH[-]]。 为什么加入CH[,3]COONa后,就出现了[OH[-]]>[H[+]]使溶液显碱性现象?加入NH[,4]Cl后就出现了[H[+]]>[OH[-]]使溶液显酸性的现象?而加入NaCl后为什么溶液中的[H[+]]=[OH[-]]显中性呢?

[导语]大家仔细分析三种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分子和离子有哪些?

[讨论并回答]学生发散思维,分析讨论溶液中的情况,然后报告认识结果。

[投影]结合学生对三种盐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的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盐溶液的电离情况,用虚线框示意溶液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以帮助学生寻找原因。

[导语]什么样的变化能使CH[,3]COONa溶液中的[H[+]]减少[OH[-]]增加?什么样的变化能使NH[,4]Cl溶液中的[OH[-]]减少[H[+]]增加?引导学生围绕溶液中[H[+]]、[OH[-]]浓度变化来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

2.探明因果,提出假说

这一步的任务是,在探明了CH[,3]COONa、NH[,4]Cl、NaCl 三种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概括出能够解释其它盐水溶液酸碱性的普遍规律,即形成假说。

[导语]如果任意给你一种盐,如何判断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归纳一般规律,形成假说。即如果某盐的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那么这种盐溶液就可能显弱酸性或弱碱性。

[讲授]由于上述结论仅仅是依据有限的认识作出的,是不是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因此,上面的结论只能称为假说。

3.实践验证,形成理论

这一步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如果正确就要把假说上升为理论。教师要指导学生用上面的假说作前提构成演绎推理,进一步分析更多的盐溶液的酸碱性,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预见是否正确。

[设问]分析NaClO、KNO[,3]、Al[,2](SO[,4])[,3]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

[逻辑分析]大前提:如果某盐的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那么这种盐溶液就可能显弱碱性或弱酸性。

用NaClO溶液中的ClO[-]离子能与水电离出来的H[+] 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ClO作小前提,得到的结论就是NaClO溶液显弱碱性。

用KNO[,3]溶液中的K[+]离子和NO[-][,3]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作小前提,得到的结论是KNO[,3]显中性。

用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能与水电离出来的OH[-]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Al(OH)[,3]作小前提,得到的结论就是Al[,2](SO[,4])[,3]溶液显弱酸性。

[实验验证]学生用pH试纸分别检验NaClO、KNO[,3]、Al[,2] (SO[,4])[,3]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是否与分析的结果一致。

[提问]学生汇报实验检验的结果。与逻辑分析的结论完全一致。

通过实验证明上述假说是正确的,同时指导学生归纳盐水解定义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盐的水解。

[板书]定义:盐的水解是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投影]用CAl课件展示盐的水解的微观过程(三维动画)。 通过课件使水解的微观过程宏观化,并能进一步强化盐的水解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盐的水解的认识。

[讲授并板书]盐的水解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课件展示盐水解平衡的反应式。(在原来展示溶液电离情况的画面上,再增加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的可逆反应以及NH[,4][+]与水电离出的OH[-]生成弱电解质氨水的可逆反应。)

[设问]什么样的盐能发生水解?什么盐水解显弱碱性?什么盐水解显弱酸性?

[分析回答]通过分析让学生找出能水解的盐的特征,并概括出盐水解的一般规律。

[板书]盐的水解规律: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弱碱盐水解。

(四)知识系统化

为了使盐的水解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使新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中,还要研究一下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的辩证关系。

[设问]盐的水解与中和反应有什么联系?

[讨论回答]盐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对比实验]两只试管均取Na[,2]CO[,3]并滴入酚酞,加热其中的一只试管,对比两只试管的颜色并作出解释。

(五)知识应用

在知识应用阶段,要让学生运用盐水解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盐的水解的类型等问题打下基础。老师提以下问题,学生分析回答并用实验验证后两个问题:

1.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把Na[,2]CO[,3]、NaHCO[,3]当碱用?

2.K[,2]CO[,3]、Na[,2]SO[,3]水溶液滴入酚酞显什么色?

3.分析CuSO[,4]、FeCl[,3]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检验。

其中的第一题是本课开始提出的引入课题的问题,解决它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研究过程首尾呼应效果,也使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小结

指导学生从获得的知识和应用的方法两方面做本课小结。第一,理解掌握了盐水解的实质是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第二,了解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假说)、解决问题(验证假说)的科学探索过程的方法和程序。

标签:;  ;  ;  

用“科学程序法”讲授“盐解”_水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