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_余显文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_余显文

(雅安市名山区学校安全后勤管理中心 名山 625100)

计算机知识教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进入教学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革,慢慢变身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到现在,随着学校这方面的硬件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其他学科和社会中都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网络课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校等等,下面我就谈谈我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教育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

现在的教材版本繁多,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该要有所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任何技能都是在需要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促使学生去掌握,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们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其中有美丽的图画、精彩的贺卡等,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二、成果展示,积极参与

计算机方面的任何作业,最终结果都是一个设计,一个作品,要么是图片,声音,视屏,或者一个游戏等等,在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的同时就是展示他们的一个设计、作品,让他们具有成就感,从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认真完成各种任务,巩固加强各种知识和使用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此任务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任务是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教学时,我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几个更小的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进行修改。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隐含在3个小任务中。另外,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个机器人。由于学生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三、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有着无穷的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其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还可以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再者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比如以上说的作业、任务、作品展示等等,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

四、教为不教,鼓励创新

信息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知识能力层面上,还必须有发展意思,具有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也很少商讨与争论。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作者说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这样,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综上所诉,我们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知识技能,并让这些技能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乃至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所作用,然后在这些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文作者:余显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_余显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