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孩子字词的积累和放飞论文_刘桂芳

浅谈农村孩子字词的积累和放飞论文_刘桂芳

【摘 要】语言积累教学让农村语文教师最伤脑筋的问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特别对于见识少,能力差的农村孩子来说,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所面临的形式相对来说比较严峻,首先是教学手段落后,不重视字词教学。其次是学生家庭背景的因素。再次是六年级学生现状因素。

【关键词】 字词 教学 积累 放飞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68-02

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而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却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更是让农村语文教师最伤脑筋的问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特别对于见识少,能力差的农村孩子来说,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我初略统计了近年来我们学校参加小考的考生的语文成绩,其中的字词积累与语言运用的正确率还不到30%,实际上我们的高年级相当部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不如城市优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我校的学生全部来自进德农村及外来农民工子弟。然而作为农村中心校,我们所面临的形式相对来说比较严峻,首先是现代教学手段落后,或把字词当作障碍物一扫了之,或音形义三个不全,或没有字词教学,或更不能体现教师看家本领的“辨字析句” 。以前教师主要是分析佳肴的营养结构,学生主要吃的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课改后形式有所变化,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佳肴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学生主要吃的是生动、形象、感受和体验。但字没吃进去,词没吃进去,句子篇章也没有吃进去。因此,多数学生远未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标。其次是学生家庭背景的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两点:一、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孩子,有的外出打工,将孩子寄养,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任其随意发展。二、部分家长懒惰,整天沉迷于赌博,不顾及孩子,任其随意发展。这两种因素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不上,家长过分依赖于学校,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再次是四年级学生现状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三点:一、识字兴趣低落,工具书较少,不重视积累,错别字较多,甚至不懂得拼写的规则。二、阅读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三、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语言积累的指导教学迫在眉睫。针对这些情况,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开展语言积累教学工作。

一、纯识字的积累。

农村孩子的泥娃娃天性,纯朴、乖巧、天真、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买工具书,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把自己遇到的疑难字词给圈点下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自己完成积累的任务。如教学《菜园里》,在教室里事先摆放着学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蔬菜,带领学生走进“菜园里”。让学生四处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进而认读词语,同时再通过设计蔬菜小卡片,给蔬菜贴标签,给蔬菜做广告、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愉悦的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整个识字活动情趣盎然、愉快轻松,识字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精神负担,而是一种游戏,一种享受。

二、赏析式的积累。

教学重在字词教学,很多老师把重心放在了怎样把字记住,忽视了对字词的拓展和运用。其实在中、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给生字组词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这些字该用在什么地方。或者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这些都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初步理解字义。有了这些生活情境的铺垫,对字的印象也就深刻了。到了二年级则可以开始写句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该用在怎样的语境中,这样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也自然而然掌握了,也可以大大减少以后在习作中错字和别字的出现。对于高年级,在阅读教学中,应将词放在整个段落中去理解,教师可采用圈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文章中圈出词,然后重点理解与分析。理解词的意思可以利用工具书,通过工具书的意思加深理解。也可以抓住重点的字,根据重点字的意思理解整个词语。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体会。如在六年级《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有一句说海鸥的叫声与平时“大不一样”抓住这个“大不一样”体会句子的含义。关键词还可以借助图片来加深理解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有个“翻飞盘旋”我通过图片展示,然后让学生想象练习说话,这个词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阅读教材之后,与文本进行交流,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给记录下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都市精灵》时,学生做了这样的赏析积累:

原句:喜鹊多是成双成对,而灰鹊则是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高高兴兴地在枝头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品析:我喜欢这一段,这一段语言美极了,富有韵律,节奏感强,音乐性强。用了许多双重词语而又富有变化,如“ 成双成对”“ 成帮成伙”“跳来跳去”“飞来飞去”“ 叫来叫去”等具有音乐美,让人百读不厌。这一系列词语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见这里是都市里极难见到的一个鸟类的天堂。颇多自豪,充满喜悦之情。赏析式的积累,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交流,是学生心灵与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撞击,都来源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找到交流的突破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延伸式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而语文知识课内外拓展就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的翱翔,用方法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用情感去升华,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知识课内外拓展,能使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掌握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拓展到生活及各学科的学习之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拓展内容可以从:字词――语音、汉字、同义词、反义词;语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各种类型句子修辞;文―――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古诗、中外诗歌、中外名著、童谣、文言文、现代文、新课标作文等方面入手。通过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字词积累。 积累指导:一、文章的积累,在摘抄识记字词的积累基础上进行赏析式的积累。二、名著的积累,先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如作者,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赏析式的积累,如内容、主题、构思选材、写法、作品形象、精彩情节回放等。例如一位学生关于《美国的乡野》的读书笔记的佳句摘抄:苹果绿的草地,冷拌菜蔬那么原始的森林,淡啤酒一样清澈的小溪。

仿写:牛奶白的云朵,大煎饼那么诱人的月亮,宝石一样闪闪的星星

佳句赏析:这句话描写美国的乡情调野,作者用几种清淡食物比喻美景,令人想起“秀色可餐”,无论字形、音韵还是内涵,都让人心生愉悦,把森林比作“冷拌菜蔬”可谓奇思妙想,不光传神地描绘出树林的清鲜之态,还很微妙地传达出绿树成林带给人的清爽之感。说小溪清澈得像“淡啤酒一样”,无论是从感觉上、视觉上都给人留下清爽明净的印象,“冷”和“淡”用得精确、传神。作者重在描绘美国乡野的“情调”而不是“情景”,所以作者在写作时似乎更注重把握事物的神韵及其细腻的感觉,营造微妙的氛围。这句话用词讲究,表达精巧,语言格调清俊疏朗,有很强的节奏感。

同时要利用生活课堂,放飞识字梦想。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让识字教学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阅读、寻找识字契机,是识字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学生上学路上随处可见的标语;商店购物时的商品名称;外出游玩时的名胜介绍、石碑雕刻;儿童读物、看电视等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汉字的无处不在,汉识的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同时课文中,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总会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这样每个同学在寻找认读生字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认识了其他课外字,生活识字就很自然的由课内走到了课外,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在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教学资源,让大千世界变成为识字教材。

但是,在语言积累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积累给予足够的时间。确定一种方式后,关键在于坚持。第二、要融听、说、读、写为一体,即课前积累,课堂读、听、说、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写出来,在赏析的基础上上背诵。第三、注意指导学生处理好语言积累和参考书的关系,正确利用参考书,做好量的安排,并将语言积累渗透到写作当中去。要活学活用,在用中充分发挥积累的价值。要让语言成为一条流动的小溪,不能使之变成一泓不动的潭水。? 第四、无论哪一种积累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欣赏,所以应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语文课堂是鲜活的,是跳动着生命的音符的。语文教师的生活是诗意,是撒满鲜花和阳光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又耐心细致的努力,它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善于抓住学生积累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培养训练,我相信农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定能有质的飞跃,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论文作者:刘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孩子字词的积累和放飞论文_刘桂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