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题出版强化互联网思维方法探析论文

新时代主题出版强化互联网思维方法探析论文

新时代主题出版强化互联网思维方法探析

刘成军

(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 :以新时代环境为背景,针对主题出版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要求,首先介绍互联网思维,明确其内容,其次分析互联网思维在主题出版领域的体现,最后提出了以用户为前提提高参与感、主题出版的深入开发与融合、实现主题出版内容与模式的创新等三点建议,从而达到加强互联网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 :主题出版;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用户思维

进入新时代之后,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不仅促进了行业改革,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出版行业需要积极展开创新与改革,强化互联网思维,应用全新的出版思维适应行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要求。鉴于此,下面以新时代环境下主题出版的互联网思维渗透展开分析。

一、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即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为前提,对各个行业发展模式、理念等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户、产品体积企业价值链等方面,需要对现有思考模式进行创新[1]。互联网思维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对其展开深入探究,不同领域对于互联网思维内容的认知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一种声音认为互联网思维主要体现在用户、产品、迭代、流量、社会化、数据、平台、跨界等多个方面,也有其他的声音认为互联网思维包括标签、简约、产品、痛点、尖叫点、粉丝、爆点、迭代、流量、整合等多种思维,由此一来便体现出互联网思维的多样化特点。

因此,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对美外交应重在说明:中国无意借南海问题追求区域霸权,更遑论成为全球性霸权。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二、新时代主题出版中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背景是互联网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作为载体,结合各个行业发展趋势将其转变为相应的思维方法。那么针对出版行业而言,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用户思维。结合用户以及用户体验,为了满足用户基本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所采用的思维模式;②整合思维。将现有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利用合作机制将规模效应形成发散效应扩大的思维模式;③大数据思维。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检索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判断的一种思维模式;④迭代思维。利用持续、快速、微创新的方式实现出版业内容、服务与技术的更新换代。以上几点内容是组成互联网思维的关键性要素。

综上所述,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准确诊断患者的该病,有利于患儿尽早手术,及早康复。

三、主题出版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方法

(一)以用户为前提提高参与感

主题出版目标是使主题满足用户的需求,被用户接受的同时,真正地进入内心深处,从思想与情感上达成共识[2]。所以,主题出版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肯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用户需求展开全面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结果将用户分类,按照各个用户群体制定相应的方案,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主题出版物,体现出用户个性化特点;第二,转变出版视角,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使用用户习惯的表达模式与习惯,拉近主题出版物与用户的距离。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思维,也就是以用户为前提,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以及价值。这里提到的“用户”,即传统出版行业所谓的“读者”,虽然用户群体相同,但是覆盖范围却有很大区别。“用户”主要关注的是体验感、参与性,突出个体的价值以及个性化特点,这与新时代下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

现如今,大数据在出版行业已经十分普遍,策划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要求进行分析,使主题出版更具针对性。同时,策划人员需要具备大数据思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掌握现代搜索工具的应用方法,例如百度指数与淘宝指数,可以掌握用户消费规律,以此为依据开发针对性的产品。

星雨跟着前来向两位师父请教的师兄师姐们一边听,一边伸脖子看,师兄师姐们提笔的提笔,鼓琴的鼓琴,屋子外风和日丽,啼鸟互答,仙迹岩上的瀑布轰鸣,这时候要是有一个人由屋子里出来,远远地回望这青桐掩映的宅院,清泉林石中作画奏乐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又活泼,又风雅,也会觉得,他们是在仙乐飘飘的画中游,就像置身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似的。吴道子是林师父最爱的画家了,也是林师父的师父。我们的画室四周,挂满了吴道子的画。

基于前面的假设和变量的选取,本文预先估计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一般认为对大学本科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筹码更倾向于考研,对大学本科专业满意的学生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因此可以认为解释变量S与被解释变量J是反方向变化;本科学习成绩R越好选择考研的可能性越大,考上的概率也越高,因而预期解释变量R与被解释变量J同方向变化;就家庭因素而言,解释变量E与被解释变量J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父母支持,学生会更倾向于考研;解释变量A与被解释变量J预计也是同方向变化,学生对学历的认同度越高,考研的可能性越大。

第一,将出版行业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突破出版社的限制,多家出版社可以展开合作,以此构成项目组,负责将所掌握的资源整合起来,并且对其进行策划与编辑,从设计、宣传以及营销多个方面入手,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形成出版资源集聚效应,出版社所拥有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保证主题出版的效果。例如人民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展开合作,组成了中国版协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并且形成一种联动机制,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主题出版选题展开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2014年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联合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系列书籍,使主题出版具有的集成效应、规模效应得到扩大。

(二)主题出版的深入开发与融合

进入新时代之后,意味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对于出版业而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深入融合[3]。强化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关键性特点便是跨界融合。出版单位将现有出版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合作机制,将主题出版带来的规模效应扩大,由此便可以形成发散效应。

现如今,主题出版用户的定位并不局限在单一的群体,市场划分更加精细,出版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特点。例如为专业人员提供的出版物,更具严谨性与权威性的特点。以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读物——《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境界》为例,其中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户群体以党员为主,所以该读物的结构比较严谨,语言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专门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出版物,则更加体现活泼性与简单性的特点。以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这一读物为例,虽然与《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境界》主题相同,但是因为用户不同,为了适应少年的阅读思维,所以采用简单的叙事模式将马克思的一生描述出来,语言极具幽默性。

进入到信息时代之后,主题出版必须要具备用户思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广大用户展开交流,采纳用户的建议,使用户能够参与到主题出版的各个环节中,用户提出的创意以及意见,可以直接体现在选题、图书设计中,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第二,策划人员需要做好媒体融合。深入开发现有选题内容,保证创意的基础上,增加开发次数与出版物形态,获得最高的效益。以某出版社为例,通过融媒体、全媒体这两种出版模式进行主题出版,将现有图书产品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并且推出了一些新的出版模式,其中包括微视频与音频。除此之外,该出版社充分发挥出现有理论资源库的优势,基层党建和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并且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发出基层党建软件,为党员理论学习提供支持。

(三)实现主题出版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主题出版的主题并不固定,内容范围会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这就会导致内容、主题雷同的现象,整体来说缺乏创新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选题的过程中运用迭代思维,以迭代为前提对产品内容、形式进行创新。迭代思维的核心为创新,按照用户需求对出版业的产品进行动态设计[4]。如此一来,主题出版选题便要抓住“创新”这一点,在相同类型的选题中开发独具个性的新选题。

例如某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改革这一方面,对于出版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通过调查发现读者比较青睐微博体,便以新媒体时代下的用户阅读体验为前提,采集了300条微博与200张图片,开发以地区为主题的旅游刊物。一方面将读物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另一方面也创新了读物的体例,使信息量更为充分,真正提高了读物的可读性。除此之外,某出版社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刊物的内容、形式进行创新。以当地高校中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思想政治内容与社会时事相融合,理论知识渗透到事件中,通过故事叙述的形式传播适合青年读者学习的思想政治知识。除此之外,对于刊物的封面以及版式设计,也运用到社会中流行的元素,与广大青年读者审美要求相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环境下,主题出版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优势,创新主题出版内容,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与元素,另一方面则要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出版行业的要求,明确发展方向,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王美柱.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多媒体融合出版的发展突破[J].科技传播,2018,10(24):161-162.

[2]秦中悦.构建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977-981.

[3]李晨.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的选题管理[J].出版发行研究,2018(08):80-82.

[4]张琴.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J].科技传播,2018,10(14): 14-15.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3-0123-02

作者简介 :刘成军,男,汉族,山东邹城人。研究方向: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出版。

标签:;  ;  ;  ;  ;  

新时代主题出版强化互联网思维方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