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论文_娄辉,胡石腾,李友,曹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窦口-鼻窦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接诊的2017年5月接诊的鼻炎患者58例,对所有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使用多平面重建法,观察钩突、鼻中隔、鼻中甲的形态、结构和变异情况,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8例,预期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就MPR重建法能够获得患者清晰的冠状面图像,清晰的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和变异情况。病变组患者的OMC解剖变异发生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鼻中甲气化的出现率最高,钩突气化的出现率最低。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检测能够获得清晰的OMC图像和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与OMC解剖变异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窦口-鼻窦复合体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16排螺旋CT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位置在中鼻甲和下鼻甲中间,中心是筛漏斗,是由额隐窝、半月裂、中鼻甲、中鼻道、筛漏斗、钩突、前组副鼻窦开口、筛泡等结构共同组成[1]。随着近些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内镜下进行鼻窦手术的效果受到临床认可,同时也加深了对OMC区的研究[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鼻炎患者58例和正常体检的健康者58例,对其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经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将其名为病变组,其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8.6±5.8)岁,按照年龄又将其分为成年组35例,老年组23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7.8±5.9)岁,按照年龄又将其分为成年组25例,老年组33例。两组受检者的常规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层厚3mm,螺距0.562,扫描速度1s,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所有受检者受选择仰卧位,以听眦线为准,由额窦上缘扫描至上齿槽。扫描后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使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冠状面重建,重建层厚1mm。横断面使用两种窗位观察,窗位30HU,层厚2.5mm,窗宽2000HU,窗位250HU,冠状面只使用骨窗,从多个角度观察OMC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对比差异P<0.05,表明组间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OMC区的CT冠状面图像

通过MPR重建法获得冠状面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能够清楚分辨OMC解剖结构和其毗邻关系。正常解剖形态下,钩突是一块星月状的薄骨片,其下端与下鼻甲筛窦相连,钩突的上缘向内倾斜,角度为130°。筛漏斗主要是眼眶纸板和钩突前部组成,是一个上窄下宽喇叭状的结构,位置在额窦、筛窦引流的交汇处,内后方经过半月裂后通向鼻道。半月裂是一个狭窄的裂隙,与筛漏斗相同,在筛漏斗和钩突的后面,半月裂是上颌窦的开口。筛泡位于鼻腔的外侧壁,开口于筛漏斗,经内侧壁引流进入中鼻道。中鼻甲:中鼻甲是构成中鼻道的入口,附着在鼻腔的侧壁上,根据形态可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2.2 病变组和对照组OMC的解剖变异情况

3 讨论

冠状面是副鼻窦检查的主要切面,主要是由于副鼻窦的冠状面图像与手术入路相同,图像比较符合医生的视觉习惯,能清晰的显示重要结构。但是本次研究中发现,冠状面扫描的体位很难被接受,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无法完成检查。所以本次检查的使用的为横断面扫描,通过重建冠状面来及观察鼻窦结果[3]。

MPR重建法是检查副鼻窦影像最常用的图像重建法,在重建过程中能够纠正因体位不正造成的问题,重建后得到的冠状面图像与直接进行冠状面扫描的图像非常接近。横断面扫描体位患者更容易接受,患者的舒适感更高,接受的辐射也更少,能够明显缩短扫描时间[4]。

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可称为中鼻甲气化或泡状鼻甲,是最常见的OMC解剖变异。根据相关研究显示[5],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约为10%~80%。本次研究中病变组患者的中鼻甲气化发生率为31.03%,对照组中鼻甲气化发生率为6.89%,总发生率37.92%。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发生中鼻甲气化后会将鼻中隔和鼻腔外侧壁的的间隙完全阻塞,使鼻道内黏液纤毛的正常传输功能无法发挥,也是造成鼻窦感染的主要原因[6]。

综上,使用16排螺旋CT检测能够获得清晰的OMC图像和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与OMC解剖变异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亚杰,刘景旺,刘业松等.64排螺旋CT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76-78.

[2]刘景旺,蒋守芳.多螺旋 CT检测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4,(6):544-545,546.

[3]李进,王能军.老年鼻中隔偏曲和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28-130.

[4]郭传超,毕万利.多层螺旋 CT 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6):1079-1082.

[5]曹结水,张华兵.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20-122.

[6]李春霞,陈孝柏,段永利等.256层螺旋CT轴位与冠状位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正常解剖及变异的对比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149-1152.

基金项目:郴州市科技局资助科研项目,项目基金编号:CZ2013074

论文作者:娄辉,胡石腾,李友,曹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论文_娄辉,胡石腾,李友,曹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