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综论论文

网络新词综论论文

网络新词综论

田智存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 :21世纪以来,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网上交流互动也日益频繁,对已有词语进行简单的改变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网民表达的需要,网络新词也因此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以其独特的形式深受网民们的喜爱和模仿。该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入手,总结网络新词出现的客观原因(输入法不够完善;简化网络交流;表情、符号可以表达情感;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和主观原因(凸显个性;追逐时尚;解压或自嘲),并重点研究其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探究网络新词对语言的积极影响(对语言的丰富和创新;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消极影响(对语言的混淆;不规范使用情况),从而提高网民对网络新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引导网民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网络新词;语言学;主观原因

1 网络新词的定义

李雪娇将网络新词归属于网络语言并划分为三类:和网络相关的专门术语(如JAVA, PHP 等);反映新文化、新经济的网络词语(如龙头企业、8090 后等) 以及聊天室和论坛上常用的网络词语和符号(如帅锅、呵呵等)。笔者于该文着重探讨第三种网络新词。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网络新词”属于定中结构,可大致分为“网络”和“新词”两个部分“网络”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在现实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新词”指最近造就的词语,或词义最近发生变化的已出现的词语。网络新词结合起来则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中使用甚至传播到日常生活中的新造就或词义发生转变的词语。

2 网络新词出现的原因

安浩和郭文娟曾指出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客观原因。21世纪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为网络新词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使用氛围。二是个人主观原因。从属于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领域内的网民倾向于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形式,如行话、方言、网络缩略语甚至是特殊符号等。笔者在二位提出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大量最新的网络热词作为论据,进一步充实此观点。

2.1 客观原因

(1)输入法不够完善。网民在使用汉字输入法的时候首先出现的大都不是自己需要的字词,而是一些同音字词。如几年前的网络流行词语“杯具”就是“悲剧”一词的“笔误”,当输入法中首先出现的不是原本正确的选择,网民出于省时省事或幽默的考虑,直接“将错就错”,把一些“笔误”发送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类网络新词便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流行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斑竹”代替“版主”,“鸭梨”代替“压力”,“大虾”代替“大侠”等同类词语,在当今的网络聊天中随处可见。

(2)简化网络交流。随着网络交际开始普及,网民的打字速度开始增长,如果打字速度过慢就会跟不上和他人交流的节奏,出现回答他人好久之前的问题这种笑话。为了提高打字速度,适应快节奏的网络沟通,网民们本着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开始寻求一种更简洁的交流语言。例如:“MM”表示“美眉”,“DD”表示“弟弟”等。除了汉语拼音的缩写,英语单词也可以通过缩写来简化聊天,如“BF”表示“Boy Friend”,“CU”表示“See You”。最近网民们又将数字赋予新的含义并广泛运用于网络聊天之中,如“233”表示“大笑”,“886”表示“拜拜了、再见”等。

在经过实际研究后,最终将CW化学灌浆材料用于此次砼表面裂缝的填补工作,该产品由长江科学院研发,可以提升缝隙与粉细填充物之间的粘接程度,并具有高度的抗渗水平,耐用寿命极为优良,在施工时对工艺水平的要求较低,无论是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都可以达到固化效果。

1.2.1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单腔心室起搏过程中,因心房收缩时恰逢心室起搏收缩、房室瓣关闭,心房血向静脉返流并激活心房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障碍。发生率为5%~10%。

(1)网络新词是对语言的丰富和创新。语言自身具有不变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其中可变性是指新语言不断产生,旧语言不断消亡,语言系统的变化受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早在2011年,外交部就曾使用过“淘宝体”的招聘信息,在短短3 个小时内被转发了四千八百余次。最近几年,外交部发言、央视新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正式场合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网络热词。许多网络媒体还会评选出每一年度的“网络十大热词”“最受欢迎网络词语”等。网络热词处于时尚最前沿,新潮且具有表现力的文字或符号语言为社会语言缔造了一个全新的、轻松的交流条件。

(4)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看见字形便可以猜测其字意。网民根据汉字的这一特性创造了许多网络新词。例如,2013年年度网络热词“囧”字,其本义为“光明、明亮”之意,但是网民根据它的字形:“八”代表人低垂的双眉,“口”代表人张开的嘴巴,将其组合起来就好像一个人窘迫的神情。网民们于是赋予它“郁闷、无奈”的新含义并在网络交际中广泛使用。除此之外,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或使用的生僻字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网络沟通中,如“嫑”表示“不要”的意思,“孬”表示“不好”的意思,“又双叒叕”连用表示“又一次、多次”的意思等。

2.2 主观原因

(3)减压或自嘲。网络自身具有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表言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发泄口,于是这便催生了另一部分网络新词的产生。这类网络词语大多不能或不宜在公共场所或日常生活中使用,例如,“SB”“TMD”等词语,网民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来宣泄或自嘲,这也成为当今高压的社会环境下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现象。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处理组合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采后处理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显著(FA=20.61>F0.05(2,2)=19.0),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不显著(FC=11.81、FB=7.06,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根长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采后处理>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混沙沤制的种子,2月15日在温棚播种(处理6)的根长最大,为63.21 cm。结合多重比较(表3)根长最大的是在温棚苗床用剥除果皮于12月15日播种。

(1)凸显个性。网络交流的便捷性使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网民可以直接交流沟通,不同地域的方言或发音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热词。“难受想哭”用广西方言发音成了“蓝瘦香菇”,“你知道吗”用台湾口音说出便成了“你造吗”,山东方言形容“讨论中只看别人发言的行为”是“吃瓜”,东北方言“好哥们”的别称是“老铁”。这类方言进入网络语言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彰显了网民们迥异的个性,为网络聊天带来了不少乐趣。

3 网络新词对语言学的影响

3.1 网络新词对语言学的积极影响

(1) 地铁区间施工拱顶和仰拱围岩变形最大,台阶法拱顶变形量为25.3 mm,与之相比,临时仰拱台阶法降低22.3%、CRD法降低45.0%、CD法降低25.4%。

(3)表情、符号可以表达情感。早先的网络交流存在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无法将表情、声音、语气等情感因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网络交流环境过于僵硬。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最初的网民们开始使用键盘上简单的符号创造出一些拟人的表情,如“-へ-”(生气),“(ノ-▽-)”(开心),“(ㄒoㄒ)”(流泪)。这类简答的表情符号生动了单调的文字交流,被网民们发扬光大。如今表情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诸多商家投入到表情包的开发,表情也从最简单的emoji 表情发展到如今各式各样形象有趣的表情包。

(2)追逐时尚。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资源可以在线浏览,不仅是当下热门的电视剧,甚至一些曾经的经典影视剧集也可以找到,这也使许多经典台词在网络交际中再度流行起来。例如:电视剧《马大帅》中“家里有矿啊! ”,在网络交际中形容“家里非常有钱的人”,电视剧《延禧攻略》让“XX,我劝你善良”再度流行起来,用来“吐槽或讽刺心怀恶意的人该做一个善良的人。”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的经典台词“你怎么穿品如的衣服”被用来形容那些“言语、行为或着装很骚气的人。”

(2)网络新词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部分网络新词是网民们根据民生、国情、社会现实等创造出来的词汇。例如通货膨胀时期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词语,运用谐音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菜价的疯狂上涨和民众的无可奈何。最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针对贪污腐败、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实时热文等社会民生现象,这是网络新词对社会现象的积极反映,更是网民们的民主意识提高的产物。

3.2 网络新词对语言学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新词对社会语言的混淆。部分网络热词中使用了缩略语的形式表达新奇的意思,却因为和原本的词语同音或同型出现混淆现象,同一个网络热词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很容易引起外行人的困惑。如:一些球迷把“WC”解释为“World Cup”的英文缩写,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更多被应用为“公共厕所” 这层释义。又如“MLGB”是影视明星李晨创造的服饰品牌,但是在网络用语中又被译为骂人的脏话。诸如此类的网络词语不在少数,这些网络热词词义模棱两可,有些甚至令人摸不着头脑,过多的使用和传播将会造成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

(2)网络新词的不规范使用情况。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平台和直播行业开始迅速兴起壮大,各个平台的主播在展现才艺、取悦观众的同时也创造出许多网络热词,但网络主播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直播中使用的词语并不文明乃至粗鄙。例如,孙笑川、卢本伟等知名主播在直播时说脏话,教唆粉丝骂人,对观众传达不良的价值观。他们创造的一些网络热词的造词不规范,使用不文明,将直接影响网民们的自身修养和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网络新词的产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是对社会语言的丰富和创新。我们没有必要把网络新词视为糟粕的文化,但是也必须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淘汰那些不文明、不清晰的词语,使用那些幽默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词语。随着网络立法的不断完善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网民的素质将会不断提高,使用的网络新词也会更加文明,网络新词对社会语言所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巨大。

参考文献

[1]安浩,郭文娟.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9):107-108.

[2]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273-277.

[3]李雪娇.谈网络剧中网络新词的产生和传播[J].电视指南,2018(13):259.

[4]秦彩玲.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英语新词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72,87.

[5]赵琼.网络新词的社会功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222.

中图分类号 :H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b)-0076-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500302)。

作者简介 :田智存(1998-),男,辽宁庄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

标签:;  ;  ;  ;  

网络新词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