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路的景观营造论文_李运虹

北京易景道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1

摘要:园林景观路是指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1】。道路的交叉口、中心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点”,形成道路景观亮点,道路绿带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线”,形成道路线形景观,道路沿线的公园(不一定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大型广场绿地或停车场绿地构成了“面”,形成点状及线状景观背景的面。只有合理的处理了“点状”、“线状”、“面状”的绿地景观,将之统一考虑,形成连贯的、有机的道路绿地序列性景观,以线串点,以线带面,方能打造出“花叶相映、层次丰富、尺度适宜、空间有序”的现代“绿色生态走廊”。本文结合温榆河大道“两段三季四带多节点”的景观框架,结合道路周边现状及规划情况,以不同的季相划分段落,分别讲述道路的交叉口、立体交叉绿岛、中央隔离带、主辅路隔离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等景观序列要素的营造方法,以及道路红线内景观与红线外景观的结合处理。力求从多方面探索园林景观路的景观营造手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路;景观大道;景观序列;景观营造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2】当人们到达一个城市,道路的景观是最直观的第一感受,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世界性城市,每天有大量的人流在使用北京道路,并通过北京市的道路来了解北京。多年来,北京市大气庄重的道路绿化景观特色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印象,园林景观路的作用非常明显。

1.园林景观路的绿地构成

园林景观路同其他道路一样,道路绿地一般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本文介绍的温榆河大道绿地温榆河景观大道涉及到了道路绿带(中央隔离带、主辅路隔离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及交通岛绿地(中心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道路绿带种类丰富,绿带较宽,且连续,有非常好的绿化条件(图1)。

图 1 道路断面图

2.园林景观路的景观序列

2.1点

道路的交叉口、中心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点”,形成道路景观亮点。点在绘画中是最简洁的形,它一方面是空间转角的角点,另一方面又是这些面的起点,面直接引出点并由点向外延伸【3】。康定斯基认为,点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声音,不同形状的点、不同的色块在一幅画面中在各自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在相互的关系中制约与协调,构成一曲主次分明的旋律。道路上的景观节点正如绘画中的点,各自具有自己特色的同时又相互联系,不仅能丰富道路景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道路行车安全。

2.2线

道路绿带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线”,形成道路线形景观。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道路绿带同样也是在机动车或行人行进的过程中给使用者留下一个流动的整体的印象。道路线形景观在城市道路绿地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串联道路沿线的点和面,其主要表现一种流动的感觉,与道路功能相呼应,是道路绿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线”的景观处理非常重要。

2.3面

道路沿线的公园(不一定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大型广场绿地或停车场绿地构成了“面”,形成点状及线状景观背景的面。道路设计时需要打破规划红线的范围,与周围的景观充分结合,考虑对这些“面”的借景和利用。一条道路在宏观上是线,微观上又是很宽的面。道路的使用者在行进的过程中,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景观在眼前不断出现的同时,在植物形态、高度、季相色彩等方面又同时给了使用者一个总体的观感,形成了感受上的一个“面”。因此,绿化带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搭配的,只有处理好了绿化带之间的关系,才能给使用者提供一个优美且多样的景观体验。

点线面的处理是现代众多设计领域主要处理的对象之一,在道路景观设计中也是如此,只有合理的处理了“点状”、“线状”、“面状”的绿地景观,将之统一考虑,形成连贯的、有机的道路绿地序列性景观,以线串点,以线带面,方能打造出“花叶相映、层次丰富、尺度适宜、空间有序”的现代“绿色生态走廊”。

3.温榆河景观大道的景观框架及营造手法

结合温榆河景观大道的景观序列特征,分析周边用地情况后得到温榆河景观大道的景观框架为:两段三季四带多节点。其中:

两段:文化休闲段、自然风景段

三季:春景为主,夏景为辅;夏景为主,秋景为辅;秋景为主,夏景为辅

四带:中央隔离带、主辅路隔离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节点:康营组团段落、长店组团段落、机场第二高速桥区、华侨城段落、金盏金融服务园区段落、循环园段落等大型节点以及各个路口形成的小型节点。

3.1季相特征

温榆河景观大道全长约16.9km,分为8个季相段落,不同的季相交替出现,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春景段以早春开花的碧桃、榆叶梅、海棠、玉兰、连翘、迎春、华北紫丁香、白丁香等,形成北京春季特有的春花烂漫的景观效果,结合春色叶树种,如七叶树、元宝枫等丰富春季景观色彩。夏景段主要以国槐、栾树等冠大荫浓、夏季花量丰富的乔木,结合夏季开花的紫薇、木槿、月季、红瑞木、太平花等花灌木,形成夏季浓荫的景观效果。秋景段主要以银杏、白蜡、元宝枫、黄栌等秋色叶植物形成绚丽的秋色。除各段有明显的季相特色外,沿线在路口或重点段落点缀了金叶锦带花、紫叶锦带花、金枝槐、金叶槐等常年异色叶树种,强化植物景观效果。

3.2四带

城市道路绿化是一种动态的景观效果,人眼看清晰景物一般认为需要5s的时间,即从开始注视到看清楚物体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当车速为20km/h时,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距离约为9m,当车速为40km/h时,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距离约为17m,当车速为60km/h时,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距离约为25m,当车速为80km/h时,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距离约为34m,当车速为100km/h时,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距离约为43m【4】。根据以上分析,应当加大绿化尺度才能满足人的视觉需求看清路边景致,因此道路绿带(中央隔离带、主辅路隔离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应通过不同标准段的变换来消除司机的视觉疲劳和乘客的心理单调感。

3.2.1中央隔离带

中央分隔带的主要功能为分隔对向机动车交通流,防止行人违章穿越道路,引导机动车行车路线,防止夜间行车时对向车辆产生的眩光,并且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不得遮挡行车视线和入侵行车净空。当中央分隔带因设置调头通道而间断时,调头通道两侧中央分隔带的近端不宜种植乔灌木,可种植地被植物采取通透式栽植以保证行车视线。

温榆河景观大道的中央隔离带全长约7400米,大部分段落宽10米,端头处局部渐变为6.5米或3.5米。当中央分隔带的宽度≥8m时,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以不用考虑防眩设置,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形式可以采取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方式,但绝对不能设置成幵放式绿地,这样会吸引行人进入,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设计中考虑行车安全防止眩光的同时丰富植物景观,以自然起伏的地形结合自然式植物组群,在组群交替出现时,转换层次方向,兼顾车行双方向的观赏要求,隔离带端头做通透性种植,形成高低错落、既有韵律又富于动感的植物景观,设计以大气、明快的手法为主,将中央隔离带划分为四个段落,划分界限同南段主辅路隔离带分界保持一致,植物的体形、色彩、季相等方面与主辅路隔离带相互映借相互补充。四个段落在体现变化的同时注重统一感,均由常绿树段落与落叶树段落结合地形构成隔离带的景观骨架,简洁、大气、季相分明(图2)。

图2 中央隔离带视线分析

3.2.2主辅路隔离带/机非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应设置低矮的绿篱,以增大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穿越难度。温榆河景观大道的主辅路分车带贯穿整条路,绿带宽度不一,有2.5米,3米及5米。整条路主辅路分车带共划分为七个段落,桩号1+200—5+730有现状大国槐保留,其他部分均以落叶树为主的段落与常绿树为主的段落间隔种植,形成节奏变化的同时形成整体效果,呈现简洁、明快的植物景观。在隔离带端点作通透性种植,植物选择多年生花卉、红叶小檗和大叶黄杨球,保证四季常绿的同时,突出色彩组合。运用大乔木、灌木、地被的高低错落搭配形成丰富的林冠线(图3)。

图3 树形及林冠线分析

3.2.3行道绿带

行道绿带主要为行人提供遮荫服务,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伤害的树种。温榆河景观大道全段行道绿带由北向南自机场南线至东坝路,全长约9500米,为1.5米宽的带状树池。行道绿带以落叶乔木为骨架,株距6米列植,乔木选择毛白杨、毛新杨、国槐和白蜡,乔木间种植棣棠花、红瑞木和大叶黄杨球。形成浓荫效果的同时,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有很好的隔离效果,增加人行道的舒适性。

3.2.4路测绿带

温榆河景观大道的步道外侧绿地贯穿整条路,宽度为35.25米-39.5米。根据周边的用地情况分为文化休闲段和自然风景段。

文化休闲段:道路北段周边用地大部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因此北段的整体定位为文化休闲,结合周边市民的需求,在局部人流集中地段的外侧绿地内布置道路广场,并布设一些休闲文化小品及服务设施,丰富道路景观,并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交流的平台,使整个绿地空间显得精致且富有活力。

自然风景段:道路南段周边用地大部分为林业用地及一般农业区,因此南段的整体定位为自然风景,整体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群落的手法,以落叶乔木毛白杨、国槐、柳树、千头椿等为背景,衬托油松等常绿植物形成整体骨干和节奏变化。利用树木的不同形态和高度,强化立面上高低错落的林冠线,结合花灌木组成色彩层次形成富有空间变化的林缘线。由自然起伏的地形结合植物种植,形成沿道路长向的进退变化。树丛林冠的起伏,林缘的自如进退,构成立面丰富的四季植物景观,形成远观宏观效果。

3.3节点

3.3.1居住区周边节点:康营组团节点、长店组团段落

居住区周边节点的设计植物以自然式组团为主,大量运用春季开花的花灌木,突出春季景观。外侧临居住区一侧在绿地内布设园路及场地,为小区的居民提供健身休憩的场地,并在场地布设廊架、座椅等,方便周边人群使用。

3.3.2金融商务区周边节点:华侨城节点、金盏金融服务园区节点

植物配置上与周边商务环境相呼应,选用了银杏、油松、杨树、紫叶李、紫薇等组团的搭配,富有现代的韵律感,并点缀充满生活气息的花卉,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道路绿带的建成将对商务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加速使其成为拥有良好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活力的城市亮点区域。以高低错落的植物组群为主,结合自然起伏的地形,利用树木的不同形态和高度,强化立面上高低错落的林冠线,形成富有变化的绿色空间。在绿地中加入场地和游览路,强化游览路两侧植物色彩和层次变化,形成季相变化丰富、可观、可游的景观区域,为园区周边人群提供工作闲暇时间进行散步休息、健身、游乐的小型场所和绿色空间。

3.3.3机场第二高速桥区

机场第二高速桥区以植物景观为主,采用流线型树群的种植风格,形成道路景观跃动的旋律和恢弘的气势。前景选用棣棠、紫薇等花灌木组成流线型飘带。中景是以油松、桧柏等常绿树和垂柳、银杏、金叶槐树、栾树等不同色彩和树形的落叶植物组成的交错的流线型树群,突出大色块和宏观效果。背景是高大的毛白杨,在开阔的桥区空间中与其它植物共同形成壮丽的景色。在路口区域做强化处理,加入整形绿篱色带和宿根花卉,突出色彩(图4)。

图4 桥区鸟瞰图

3.3.4借景周边公园的节点:循环园段落

本地块位于温榆河大道中段,整体地块为三角形,东临温榆河大道,西侧比邻现状公园。地块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景观特色,成为温榆河大道上一个亮点。与温榆河大道景观带的衔接上采用两端延续、中部放开的手法,在保证整体温榆河大道景观连续性的基础上,局部景观适当变化,预留透景线,借景现状公园景观,起到让人眼前一“靓”的效果。

3.3.5路口节点:

封闭式:朝阳北路路口,交通流向顺畅,绿地较窄,或绿地与道路高差较大,以装饰性为主。突出植物景观,可根据绿地形态采用自由式或自然式的风格。温榆河大道与朝阳北路交汇路口位于温榆河大道的终点,设计强调视野开阔、色彩明快,临近路口处栽植宿根花卉金娃娃萱草、鸢尾,花带中点缀黄杨球等,以春季开花的

西府海棠作为中景,以银杏和垂柳作为背景,乔木下方种植整形色带串联,形成树形、花色、叶色的对比,通过花卉色彩、高度、花型的差异来造景,营造出色彩流动的效果(图5)。

图5 封闭式路口效果图

开放式:绿地面积较大,人流有穿行需求,为更好的保护绿化成果,采用开放式路口,留有人流通行和休息场地,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效果,同时体现人文关怀。

4.结语:

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北京道路景观的营造关系着首都形象的打造,关系着人们出行的感受。道路“点状”、“线状”、“面状”的绿地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设计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分别对其进行处理。宏观上要考虑道路性质、设计时速、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道路本身段落的特征,微观上要考虑各个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之间不同树种的树形、季相等方面的搭配。只有充分协调了宏观与微观上各要素的关系,做到点线面的合理分布,才能打造出安全、舒适、美观的园林景观路。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Z),1997

[2](加)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译林出版社,2005

[3](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等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田青,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李运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  ;  ;  ;  ;  ;  ;  ;  

园林景观路的景观营造论文_李运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