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热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

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热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

刘海霞[1]2002年在《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热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不同相变温度的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进行了冷热循环训练。研究了不同相变温度、不同预应变量、不同热处理工艺及不同热循环介质与温度对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记忆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中,在中频感应炉中熔炼,加入复合稀土(La+Ce)以提高合金的性能,采用弯曲法测定合金的记忆效应,借助普通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热循环后的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温度在347K以下的合金形状记忆效应较好,相变温度高于361K以上的合金形状记忆效应较差;两级时效处理的合金其形状记忆性能好于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衰减,预应变量小于2.6%时衰减迅速,应变量大于2.6%后衰减缓慢;合金在423K油中训练比在373K水中经同样训练双向记忆衰减要小。

卢祯腾[2]2007年在《热循环过程中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工程运用的实际,分别从材料循环特性和相变特性的角度,分析了合金记忆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逆马氏体相变回复(应)力的变化规律。试验中,双重记忆性能的获取采用约束训练法,弯曲法测定回复率,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热循环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当预应变量超过合金最大可回复应变(2.6%)时,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单调下降,但下降趋势随之而减缓;两级时效中母相区时效,15min基本完成有序化转变,30min合金达到记忆效应的峰值,延长时效时间,由于有序母相发生贝氏体转变而使合金的记忆性能降低,1h之后,记忆效应下降尤为显着。(2)在预应变量(5.725%)不太大时,合金回复应力随温度上升近乎线性增加,用Clausius Clapeyron方程推导的“温度-回复应力”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合金拉伸应变的回复应力。在自制的“温度-回复应力”测量仪上观察U形合金片的回复应力值。由于U形合金片在受力方向的刚度比较差,限制了其回复力的发挥。在适当施行机械处理(加强肋)后,再进行温度-回复力试验,这时实验所得数据与模型计算的回复力值甚是相近,验证了在预应变量不太大时该模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热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D]. 刘海霞. 江苏大学. 2002

[2]. 热循环过程中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特性的试验研究[D]. 卢祯腾. 江苏大学. 2007

标签:;  ;  ;  

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热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