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论文

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论文

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

李贤军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 :随着体育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作用日益明显化,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边境地区体育的发展朝着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体育作为人类活动创造的文化形式,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人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本文对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开发研究

民族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性、地域性特点,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轨迹。受时间、地域、环境的影响,中越边境的广西地区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推动下,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就现阶段来看,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亟待相关人员展开深入研究。

一、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非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是对这一类珍贵文化形态的抢救和保护,是对濒危文化采取的一种记录、保存、评估、拯救、起死回生和人类共享的一项文化工程。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从其具体展开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范围:①现存土著民族体育文化中的精华或代表性体育活动,例如:蒙古族象棋、沙力搏尔式摔跤等。②我国发达民族代表性体育形态或形式、濒危性传统体育项目。③非发达民族民间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④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特殊形式的濒危状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

边境主要指临近边界和国界的范围,对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在体育交流与发展中指出,边境地区的体育文化应该注重跨境交流与发展,结合跨境交流的有利因素,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促进边境体育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与交界国家和平共处,为各国之间的体育交流提供有利的环境。广西地区中东兴、凭祥、龙州、宁明、天等、大新、靖西、那坡县与越南相接,处于中越边境地带,该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彝族等。该地区人们在长期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文化受特定环境、政治、经济以文化的影响,在形成过程中反映人类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标准以及宗教信仰等。中越边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宗教、习俗、健身、娱乐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例如壮族蚂拐舞是人类早期为祈求降雨而产生的宗教祭祀活动,黑衣壮族在歌圩节抛绣球这一体育活动,表达爱情。在该节日期间,黑衣壮族少男少女相聚于河边,用歌声表达爱意,通过抛绣球定下情缘。黑衣壮族的打陀螺运动操作简单、老少皆宜,是该地区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体育活动。

(3)差价补贴提高14.67%,政府支出增加16.6%。由于目标价格提高而市场价格下降,价差扩大导致单位产品补贴增加14.67%,同时由于试点区大豆产量增加,政府补贴资金支出将增加16.6%,约10亿元,从目前的60亿增加到70亿。

二、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发展现状

(一)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过于单一

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节日中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就中越边境的崇左市来看,多数传统节日以不同的体育活动为风俗习惯开展。以民族节日开展的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参与度极高,带动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歌圩节的舞龙舞狮、赛龙舟、抛绣球等体育活动。以该种方式保护传统文化过于单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因此体育给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应结合现代化技术,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多角度、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使体育非物质遗产的创新与开发更加丰富。

“他们夫妻之间吵架,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父亲说着抓住了我的袖管,要把我往书房里拉,我拒绝进父亲的书房,我说:“他们打起来了……”

(二)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忽视本身价值

2.4 不同严重程度NAFLD患者CD4+CD25+T细胞结果比较 重度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较中、轻度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NAFLD患者也明显低于轻度NAFLD患者(P<0.05),见表4。

(三)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与学校体育结合少

由于历史原因,中越边境地带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导致该地区的生活质量难以提升,发展相对落后,致使该地区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面临一定难题。为此,强化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扬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作为其中建设内容之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中越边境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为中越边境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密切该地区少数民族与其他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带动中越边境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更多的人熟知。

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为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以比赛的方式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以期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强化传统文化体育项目。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了解,不仅提升民族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也使体育非物质文化得到发展和传承。然而,体育竞技以张扬个性、超越自我为主的特性,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题与精神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立的初衷不符,东西方文华的差异导致此种现象的产生。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设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强调健康性、娱乐性、休闲性。以竞技方式发展民族体育文化,虽然能够保持体育项目的完整性,但过分注重其体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价值。

三、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

(一)以“引进来”为方法,改善中越边境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育结合程度逐渐加深。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学校中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项目,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以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在中越边境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结合的力度并不理想,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项目并不多,课时较少,难以起到强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作用,更难以推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人才的培养。

(二)以“走出去”为方法,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产品

中越边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的过程中,要秉承主题鲜明、民族特色的优势。在发展地域旅游项目的同时,开发中越边境体育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以“走出去”的方式,将体育非物质文化以物质载体的方式发扬,向旅游者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保持体育非物质遗产的生命力,赋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特征,吸引旅游者的关注。例如:黑衣壮族体育文化中的抛绣球,该项目是节日庆典中最具备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象征着黑衣壮族之间少男少女定情信物,结合该体育项目的本身含义将其开发为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同时,强化该项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以“可持续”为基础,创新民族体育文化宣传渠道

在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立足于该地域民族本土文化,尊重少数民族权益为基础,不能用普通体育文化的价值衡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开发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方式方法,宣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网络化平台,强化社会各界对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关注,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体育非物质遗产是该地区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快中越边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建设,对于广西地区强化对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1]白晋湘,万义,龙佩林.探寻传统体育文化之根,传承现代体育文明之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19-128.

[2]吴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共生的文化空间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62-66.

[3]吴国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峒中壮族“跳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

[4]陈炜,冯玉洁.近十年来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述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2):18-22.

[5]姜辉军.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09).

[6]郑玉娇.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

[7]彭金城.草原丝绸之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8-0159-02

作者简介 :李贤军,男,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课题项目 :课题名称: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8KY1271。

标签:;  ;  ;  ;  ;  ;  

中越边境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