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中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庞德

输血过程中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庞德

庞德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究在输血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通过医院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以及医生组成三个层次的监测系统,建立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医护人员对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登记,然后进行汇总分析,建立报告制度。结果:在21048例输血登记显示有68例发生输血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结论:在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中,建立检测系统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防控各种输血的不良反应,能够更进一步保障临床输血高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监测; 临床意义;监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66-02

输血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救和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抢救效果,同时也有长期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是输血也伴随一些不良反应,有的甚至非常严重,危急患者生命[1]。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目前临床已较为少见,但是依然有诸多常见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但是其报道并不多。目前国内的输血对不良反应没有统一的监测,其方法和标准也不同意,根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建立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现对此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人次21048例,检测到有68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43例患者有输血史,另外25例患者无输血史,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9~66岁,平均年龄为38.9岁。

1.2 方法

首先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由本院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和临床医生形成三级的管理系统,医护人员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监控,其中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有无输血史、妊娠史以及常规的生命体征、输血种类和输血量[2]。同时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以及转归情况。在建立报告系统后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填写上报至输血科,再由输血科将材料上交至输血管理部门,对于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则进行讨论后将其报告至血液中心或者卫生局。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者结束后24h内出现超敏反应,例如超变态反应和荨麻疹反应、中度反应,例如严重的过敏和非溶血性的发热以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肺相关损伤[3]。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登记的21048例输血登记显示有68例发生输血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其中出现轻度的过敏反应患者21例,中度的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的发热患者46例,急性的肺损伤1例。其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构成比

类别 例数构成比(%)

轻度过敏 21 30.9

中度过敏 8 11.8

非溶血性发热38 55.9

急性肺损伤 1 1.5

总计 68 100.0

3.结论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输血的报道,目前临床输血的发展现状看来,输血反应的不良反应监测非常必要,而临床工作中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系统的建立能够更为迅速地进行病症监测和防治。本研究中,其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过敏和非溶血性发热,对于过敏反应可进行抗组胺药物口服,同时在血液的监控中要避免有过敏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有过敏史和妊娠女性的血浆源。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球蛋白和患者体内为同种异型抗体,临床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4-6]。另外对于又多次过敏反应的患者可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

本研究中,21048例输血登记显示有68例发生输血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6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出现轻度的过敏反应患者21例,中度的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的发热患者46例,急性的肺损伤1例。对于过敏反应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非溶血性发热则没有较为高效的治疗措施,只能是在血细胞的交叉配合试验中避免其发生。

急性的输血反应多在输血开始后的20min~2h发生,因此在输血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程认真监控,尤其是在输血开始的15min~20min,也能够对严重输血反应起一定的作用[7-8]。综合以上报道内容,在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中,建立检测系统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防控各种输血的不良反应,能够更进一步保障临床输血高效性和安全性,从根本上健全输血相关内容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邓硕曾,叶菱,刘进等.严把输血指征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ASA新版《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评介[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52-453.

[2] 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3] 陈兴智,覃彩霞,李荣新等.不同类型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89-990.

[4] 杨青成.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298-298.

[5] 陈金凤,叶柱江,何子毅等.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102-104.

[6] 聂锋,丁浩然.输血不良反应71例调查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01-402.

[7] 高烽华,于艳文,罗虎成等.C 反应蛋白测定在输血不良反应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4,(3):596-597.

[8] 于艳文,罗虎成,夏永刚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816-1817.

论文作者:庞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输血过程中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庞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