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_蒋冬霜

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_蒋冬霜

蒋冬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 221003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煎煮、除杂、浓缩、质量标准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生产工艺采用了天然澄清剂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的除杂处理,并用薄层层析法对清热祛疮口服液进行性状及5种方法的定性鉴别。结果 制订了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并进行了治以宣肺清热,凉血解毒的组方研究、有效成分保留率较好的工艺研究。结论 本制剂通过组方研究、工艺研究等方面,表明该口服液,组方合理,工艺可靠,质量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清热祛疮口服液;制备工艺;鉴别;质量标准;组方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87-02

寻常痤疮又名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称“痤”之记载,《素问.生气通 天论篇》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张介宾注曰:“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 ,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形小节,是名曰痤。”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中更道:“时月寒凉,形劳汗出 ,凄风外薄,肌腠居寒,脂液遂凝,蓄于玄府,依空渗涸,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 ,余色白英而瘦(疑为“痤”)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空也。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 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疑“豌”)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这与现代皮肤病学所论痤疮与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皮脂瘀积于 毛囊形成脂栓(此即中医所谓因青春期“相火炽甚”,“阳气内郁”,“脂液遂凝,蓄于玄府”),同时,皮 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痤疮棒状杆菌分荽(中医所为“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生成游离脂肪酸。后 者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毛囊内容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 “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化脓而形成脓肿(“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可谓不谋而合。清热祛疮口服液原为我院心脏内科的协定处方,临床应用十余年,疗效显著。笔者对清热祛疮口服液进行了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组方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

1.1 处方

桑白皮、黄芩、栀子、黄连、连翘、地黄、牡丹皮、山楂、薏苡仁、茵陈、甘草、大黄

1.2 制备工艺

1.2.1 前处理

取上述原料药十二味,按《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加工成炮制品,备用。

1.2.2 煎煮

取以上炮制品,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合并二次煎出液,静置沉淀12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备用。

1.2.3 浓缩

取以上滤液,浓缩至药材(g):药液(ml)为1:10,放冷至70℃,备用。

1.2.4 澄清剂溶液的配制 采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按说明书配制如下:

A组分溶液:称取5.0g A组分细粉,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至500ml,溶胀24小时。搅拌,双层纱布滤过,即得1%粘胶液。

B组分溶液:称取5.0gB组分细粉,用少量1%醋酸溶液溶解并搅成糊状,然后加1%醋酸液至500ml,溶胀20小时。搅拌,双层纱布滤过,即得1%粘胶液。

1.2.5 除杂

取以上浓缩液,按5%澄清剂用量,先加B组分,后加A组分,以100r/分钟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每组均搅拌10分钟,待30分钟后,2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1.2.6 浓缩

取以上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浸膏状,用适量水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1.2.7 配料

取以上滤液,加入尼泊金乙酯、苯甲酸钠,再加适量水至1000ml,冷藏24小时,滤过,封装于10ml安瓿中,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液体;味苦,有少许轻摇易散的沉淀。

2.2 鉴别

(1) 取本品20g,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5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1倍量乙醇摇匀,离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5:8: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荧光斑点。

(2) 取本品10g,加甲醇25ml,超声提取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5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加甲醇使成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9g,研碎,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药渣挥去乙醚,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口服液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0g,加乙醚50ml,超声提取20分钟,滤过,药渣用20ml乙醚洗涤,合并滤液,低温挥干乙醚,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用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液15ul、对照品溶液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的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25ml,蒸干,残渣加甲醇20ml,超声10分钟,滤过 ,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20ml分2次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超声10分钟,滤过 ,取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 冷却,用乙醚20ml分2次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Ⅵ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口服液的硅胶H薄板上,以石油醚 (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成红色。

2.3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2 (附录ⅦA)

PH值 应为3.5~5.5 (附录ⅦG)

其它 应符合口服液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J)。

3 功能主治

宣肺清热,凉血解毒。用于寻常痤疮。

4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5 讨论

5.1 组方研究

本方为肺经热毒、血热瘀阻之寻常痤疮证而设。治以宣肺清热,凉血解毒。方中以桑白皮泻肺消肿,黄芩、栀子、黄连、连翘、大黄、牡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化瘀共为主药;山楂行气化瘀,薏苡仁、茵陈清除湿热、排脓,甘草调和诸药,俱为辅助药。诸药相合,共奏宣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5.2 工艺研究

本方含地黄、薏苡仁等中药,含有多糖、皂苷等大分子活性成分,如采用常规水提醇沉法除杂,对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多糖类则近乎全部除去。就本方而言,为清热解毒的验方,抗菌作用为其主要药理作用,故清热祛疮口服液采用醇沉法去杂不尽合理。本品生产工艺采用了天然澄清剂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的除杂处理,对总多糖和皂苷等有效成分保留率较好,且除杂后的药液澄清,固形物收率降低。

5.3

本品已获得省医院制剂批准文号。本方经提取、浓缩、去杂等工艺制备成口服液,具有组方合理、工艺规范、质量稳定、临床应用十余年来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显著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附录ⅦA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5

作者简介:蒋冬霜,男,38岁,汉族,江苏徐州,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主管中药师,从事中药制剂工作。

论文作者:蒋冬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_蒋冬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