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影响论文_马玉彬

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影响论文_马玉彬

摘要:兰州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政治和交通中心,城市经济近代化发展艰难而坎坷,且近代化进程缓慢,明显落后于内地。兰州城市经济近代化进程与整个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密切相连,是中国近代化中的一个缩影,而兰州又有自己的特点,其近代化过程中政治色彩和阶段特征尤为显著。

关键词:初创 繁荣 衰落

民国时期,中原军阀混战,各派军阀轮流操控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建立以后,虽然名义上统一全国,但是边疆军阀仍然各霸一方,实行割据统治,例如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即使是国民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阴奉阳违,牢固掌握自己的地盘,不允许中央政府插手,例如山西、广西等地,这种军阀割据的局面本身就不利于中国城市经济的近代化。

一、初创阶段:民国初期(1912 1937年)

这个时期甘肃政局一直不稳,先是北洋系赵维熙、张广建、陆洪涛轮流督甘,后冯玉祥的国民军入主甘肃,不久因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军东下,马家军阀暂主甘政。1931年8月,“雷马事变”爆发,甘肃政局一片混乱,随着1933年朱绍良主甘,标志着国民党在甘肃统治的确立。朱绍良在其主甘期间,着手统一军政,驱逐甘肃马氏军阀势力,并于1934年联合诸马歼灭西下的孙殿英部,逐步确立起其统治地位。

这个时期是兰州经济的初创时期,也是兰州城市经济近代化的初步发展阶段。于甘肃政局的不断变换,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不能得到保障,而且由于各路军阀并不把甘肃当为自己的据点或“老巢”,而是视为专门供给军需用品的“仓库”,在统治甘肃期间横征暴敛,对兰州工商业的发展造成极大打击,使得这个时期兰州的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和坎坷。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兰州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却依然打破了传统经济的束缚,带有明显的近代化烙印。

二、繁荣阶段:抗战时期(19371945年)

抗战时期是兰州工商业发展的繁荣阶段,也是兰州城市经济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的阶段。从工业来看,这个时期的工厂数目迅速增加,“从1938年1月至1944年6月,兰州的工厂数由27家猛升到246家”[ 王树基主编:《甘肃之工业》,兰州:甘肃省银行总行,1944年版,第208页表。],增加8倍多。“资本总额由14761180元上升到100177268元,净增8604万元之多”[ 王树基主编:《甘肃之工业》,兰州:甘肃省银行总行,1944年版,第210页表。]。在各工业种类当中,兰州的纺织工业发展最快,也最能代表这个阶段工业迅速发展的程度,“战前兰州市共有工厂25家,战后新增加81家,仅纺织工厂就增加了25家”[ 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单从1939年到1943年,“纺织业就多到六十余家,然在战前成立者尚不过二家”[ 外行:《兰州的纺织业与机器业》,兰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兰州:政协兰州市委员会,1990年版,第86页。]。除了工厂数目和资本额迅速增加以外,其工业类别也逐步健全,抗战之前,工业种类简单,仅有纺织、冶炼、火柴、制革等几个行业,而抗战爆发之后,在上述几个行业之外,机械、化学、水泥、造纸等行业也迅速建立和发展。由原有的运用传统手工和工艺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不同程度地采用新工业和新机器生产,机械化和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由此奠定了兰州近代工业的基础。

从商业来看,这个时期大批的京津地区、及山西、沪杭一带的商人和商业机构纷纷携带资产到兰州,并在兰州开办商号,建立商业组织,加上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兰州的商业也进入了繁荣阶段,到1943年前后,“兰州市商店总数达2095家,营业总额达到10亿多元”[ 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随着交通的发展,兰州进出口货物也得到大幅增加,例如1943年,兰州进口小麦13万石,面粉1314万石,柴油10500担,棉线12000捆。(来自《兰州市每年进货调查》表,载于《甘肃贸易季刊》1943年第2.3期合刊第79页。)而且这个时期出现了综合性百货商店的代表——兰州中山商场,这是商业近代化的又一显著代表。在工商业的带动下,兰州的金融业也繁荣起来,金融业的繁荣又给工商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促进了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三、衰落阶段:民国后期(19451949年)

抗战结束后,兰州大批工业和资金纷纷迁回内地,而由国民政府投资兴办的工厂和企业,或者转变为军用工厂,或者撤资歇业,再加上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值改革”,滥发纸币,导致纸币急速贬值,物价飞涨,“到1947年12月,兰州物价指数已较1937年上半年上涨十万零二千多倍”[ 王恭:《建国前夕的兰州金融》,兰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兰州:政协兰州市委员会,1989年版,第251页。],仅次于北平和南京。在这种背景下,兰州经济迅速衰落下去,工商业一片萧条。在工业方面,据统计,从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兰州申请停业的工厂达到46家,到1947年,工厂仅剩下130多家,数目比抗战时期减少了将近一半,到兰州解放前夕,兰州工厂只有36家。在商业方面,“仅据1948年春统计,兰州倒闭的商店就有35家,到1949年5月,自动申请停业者达到48家,关门者达72家。”[ 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页。]国民政府所进行的币值改革,金融业首当其冲,兰州也不例外,随着纸币的急速贬值,兰州金融业的资金严重短缺,加上工商业的贷款又无法及时归还,直接导致了金融业的崩溃。

由此观之,西北地区虽然历来都是祖国的边陲之地,加之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发展都远远不如沿海地区。但即使如此,在工商业经济大潮下,西北地区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政府的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当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作为政府来说,每一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策发布要慎之又慎,不能“拍脑袋决策”,更不能“一言堂”,亦或者外行乱指挥,每一个政策出台的背后,都应该深入调研,分清利弊,这样我们的经济又焉能不快速发展?

论文作者:马玉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影响论文_马玉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