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混合动力总成排放特性仿真

汽车混合动力总成排放特性仿真

一、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祝怀男[1](2021)在《燃料电池汽车建模与驾驶性仿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燃料加注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较慢,启动时间较长,在汽车起步、急加速、高速、爬坡等工况下对整车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即影响驾驶性。因此研究驾驶性建模与仿真方法是燃料电池汽车集成匹配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调研,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动力性、经济性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和评价,缺乏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的仿真分析,需要实时计算汽车在起步、加速、匀速等工况下的运动动力学过程,同时要求动力传动系统能够准确反映燃料电池放电特性及电机动态力矩输出特性等基本特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试图探索一种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的建模与测试评价方法:建立高精度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搭建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仿真测试平台,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评价体系,对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进行评价试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高精度整车动力学建模。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评价需要建立高精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实现实时仿真车辆运动动力学过程的需要,基于项目组提供的样车建模参数,论文完成了包括悬架、车轮、转向、制动等子系统的高精度整车动力学建模。通过仿真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的比对,验证了所建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达到了高精度的要求。第二,燃料电池动力传动系统建模。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动态响应等基本特性建立了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基于实车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形式及其各子系统的真实参数,建立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DC/DC转换器等子系统模型在内的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并在Cruise M软件中实现。第三,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动力学性能客观仿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实现了高精度实时整车动力学模型与燃料电池动力传动系统的集成,解决了集成中的接口开发与数据处理问题。利用建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完成了包括操纵稳定性、经济性及动力性的整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第四,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主观评价研究。综合国内外传统燃油车辆驾驶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动力传动系统方面的差异,制定了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的测试评价方案。实现了燃料电池整车模型与汽车驾驶模拟器的集成,搭建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虚拟主观评价测试平台。选用8名评价人员对燃料电池汽车起步性能、加速性能、匀速性能和Tip in/Tip out性能等驾驶性进行了测试评价,获得了对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主观评价结果。本文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建模与仿真的需求,完成了高精度整车动力学和燃料电池动力传动系统建模,并实现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与整车模型的无缝集成,搭建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学性能客观仿真分析,以及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主观评价。

莫鹏飞[2](2020)在《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燃油汽车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剧烈,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燃料电池电动车高效、无排放,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发展有很大局限性,其使用成本高,续航里程有限,本文通过采用合理的动力系统结构,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和优化,以达到提升整车动力和经济性能的目的。本文以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四种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的优点和缺点,采用了燃料电池和辅助电池联合结构,该结构引入辅助电池系统,解决了燃料电池在起步和爬坡状态响应速度慢导致的动力不足问题,并可回收制动能量。以满足整车动力性需求为原则,制定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方法,确定原型车参数,并设定动力性指标,根据汽车动力学相关理论,分别对驱动电机、燃料电池系统和辅助电池系统进行参数匹配,为使整车能量消耗最小,工况行驶里程最长,保证整车经济性能和续航里程,针对多目标优化问题,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基于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整车模型、车轮模型、传动系统模型、驱动电机模型、燃料电池模型和辅助电池模型,在能量控制策略上,对比了ON/OFF模式和功率跟随模式的工作模式,应用功率跟随模式,使车辆辅助电池SOC值保持最佳状态,有利于燃料电池和辅助电池协同工作,提升整车经济性。应用ADVISOR软件,在CYC_UDDS城市道路工况和CYC_HWFET高速路况两种工况下,对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参数匹配的仿真结果,显示在两种工况下的动力性均满足设定指标要求,燃料经济性表现良好,动力系统各部件工作效率较好;对比分析参数优化后的仿真结果,整车动力性能较优化前有所提升,燃料经济性也维持了较好状态。仿真结果验证了参数匹配方法的合理性,也证实了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可行性。

苑昆[3](2020)在《地下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地下铲运机是井下矿山开采中的主要生产设备,研发大功率、高性能、节能型的地下铲运机,对于提高采矿的效率、降低采矿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总结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采矿设备打下基础。本文结合14吨混合动力铲运机设计过程,对于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问题,从全流程及方法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在设计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调用,从方案设计、工况分析、系统详细设计等几个层面解决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设计效果,研究的重点在于方案产生及设计实现过程。首先,在概念方案设计阶段,针对地下铲运机机电液复合系统设计的特点,结合工程机械类系统特征。提出了基于AD-TRIZ的方案设计模型,结合功能结构-能量-信息维度的顶层平行分解方式,得到了地下铲运机系统分析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地下铲运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到了多种设计解决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分析完成了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概念方案设计。然后,为满足混合动力系统从方案设计到技术详细设计需求,对铲运机的工况进行分析,将设计需求从定性功能描述深入到定量参数描述。并采用理论计算、虚拟样机仿真方法建立了地下铲运机的循环工况曲线。与之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其实际的情况相符程度依次增加。但由于所需输入信息量程度不同,可对应产品设计开发的不同阶段。随后,从结构、能量、信息三个维度对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详细技术设计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针对地下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的需求,从系统构型确定、关键部件参数匹配、系统布置、控制结构几个方面入手,完成了14t混合动力地下铲运机的系统设计及部件选型。针对混合动力系统驱动牵引控制需求,研究铲运机电驱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转速判定的功率闭环驱动系统转矩控制策略。针对地下铲运机前后桥独立驱动系统的特点,建立含有桥荷变量的驱动系统耦合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效果。为完成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供给功能,在信息维中通过合理设计能量控制策略,对动力系统能量维的性能进行控制。通过分析本文混合动力系统功率链关系,确定了控制系统所需的采集变量及控制参数。提出了一种双层控制结构的功率跟随控制策略,通过判断系统状态,控制发动机转速及发电机功率,保证系统工作性能并降低油耗。为提高非线性系统控制的鲁棒性,针对铲运机工作特点,建立一种模糊逻辑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试验对比两种控制策略的效果,两种策略均能有效的实现控制目标,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最后,通过试验方法验证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效果。建立了基于V模式的内外层验证测试流程,分别从设计阶段和样机试验阶段对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进行测试验证。设计阶段通过仿真及台架试验的方法对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中各维度的关键点进行验证。样机阶段在试验场内,采用型式试验的方法验证了关键技术指标;采用典型工况性能试验的方法验证混合动力铲运机比传统柴油铲运机节油25.9%,具有更好的静态与动态燃油经济性。矿山工业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环境适用性和运行经济性。

孙勇[4](2020)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汽车数量急剧增长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减小资源与环境压力的一条出路。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多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兼具纯电动汽车高效率低排放和石油燃料比功率、比能量高的优点,明显提高了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还保证了纯电动模式的续驶里程。本文以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多种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形式的优缺点。以某款混合动力车型为参考车型,根据经济性与动力性相关要求,设置整车参数以及性能设计目标;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部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完成了对发动机、电机、电池组、变速箱的选型和参数匹配的计算工作,确定了初步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ADVISOR和MATLAB/Simulink软件,对包括整车、发动机、电机、蓄电池、变速器等动力系统部件进行建模,并在不同工况下运行仿真,验证了选型和参数匹配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改进的遗传算法——元胞遗传算法的研究,选择发动机功率与电机功率作为优化对象,建立汽车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得到参数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有一定提升,元胞遗传算法对参数优化有一定适用性。

郭海荣[5](2019)在《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氢燃料电池轿车因其无污染、零排放、效率高、续驶里程长等优点,被视为未来汽车最理想的形式,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而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制重点就在于动力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因此开展对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集成设计、部件建模、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根据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类型及部件选型结果,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驾驶员模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及动力系统主要部件模型,如燃料电池、蓄电池、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模型等。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燃料电池轿车整车模型,并通过相关车型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其次,确定了燃料电池整车参数及主要性能指标,对其中主要部件进行了选型设计和参数计算,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差速器、燃料电池、蓄电池等,并对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在整车中的位置进行了布置。而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参数匹配结果符合整车性能指标。再次,结合燃料电池、蓄电池的工作特性及车辆行驶工况确定动力系统控制功能,并对传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而后通过分析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燃料电池轿车的能源特性,制定了以燃料经济性为优化目标,以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输出功率范围及功率变化率为约束条件,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燃料电池轿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整车燃料经济性得到优化。最后,以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经济性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为优化目标,以整车动力性指标为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动力系统参数及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对优化前后的燃料电池轿车整车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及部件性能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

王飞[6](2019)在《基于油电液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世界难题,各汽车大国相继颁布了新的排放标准,这严重制约了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各科研机构及汽车制造商也陆续开始了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工作。本文正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安全性、高效性和平顺性的CVT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电液复合制动耦合特性与控制研究”(项目批准号51575063),以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的基础上,对其驱动、制动模式下的能量管理策略做了相关研究,具体工作如下:⑴在对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理论计算与循环工况综合分析法,对包括发动机、电机、电池、液压泵/马达、液压蓄能器在内的动力系统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采用试验建模法建立了发动机、电机及电池的数值模型,采用理论建模法建立了液压泵/马达和液压蓄能器模型;此外,还建立了可模拟驾驶员操作的驾驶员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⑵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以液压能、电能为主的驱动模式选择策略,同时提出了基于最优工作曲线的逻辑门限值能量管理策略;为了对能量管理策略参数和动力系统部件参数进行联合优化以获得较低的整车动力系统制造成本及能量消耗,本文在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迭代寻找与最小适应度值相对应的最优参数,对优化结果进行的动力性仿真表明,动力系统参数设计可以满足整车动力性要求。⑶针对驱动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能耗成本最低的实时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以单一动力源驱动模式或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的瞬时能耗成本为目标函数,以车辆需求转矩、车速及相关动力部件的工作范围为约束条件,并利用网格遍历法求得不同动力需求下各优化变量的目标值,以此构成MAP表便于实时控制;针对制动工况,通过分析传统四轮驱动汽车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策略,提出了以液压泵/马达为主、电机为辅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并对电机参与制动下的工作点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⑷对基于动态规划的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将关于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基于DP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对电池Soc、液压蓄能器Soc1,前轴转矩分配系数、cvt速比及发动机转矩等变量进行离散化以缩短优化时间;建立关于电池Soc、液压蓄能器Soc1的状态转移方程;最后编译DP算法进行逆向寻优,并通过正向搜索获取控制序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规划的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能够合理利用电能,并作为其他策略的评价标准。⑸在NEDC工况下,将基于瞬时能耗成本最低的实时能量管理策略与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的节能效果与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的节能效果相接近。

王波[7](2019)在《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匹配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石油资源消耗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布局紧凑等优势,无需单独设置管理系统,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蓄能器容积直接影响了再生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率和制动响应。目前传统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单个高压蓄能器,为保证制动能量回收能力一般选取容积较大的蓄能器,但在制动强度较大的工况下,大蓄能器制动响应慢,反而降低了制动能量回收能力。本课题提出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新构型,该构型既体现了小蓄能器制动响应快的特点,又发挥了大蓄能器回收能量多的优势,兼顾制动特性和能量回收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提出并设计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新构型,该构型主要由大容积高压蓄能器、小容积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液压泵/马达以及一些阀体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通过转矩耦合器与发动机动力相连。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蓄能器参数的匹配方法。以回收能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蓄能器的成本,对复合蓄能器初始容积和初始压力进行多目标优化。提出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根据具体行驶工况,确定大小蓄能器的工作时机,从而提高整车的制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在NEDC工况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取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转矩分配以及能量管理的最优控制序列,获得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的控制规则和逻辑门限,得到复合蓄能器工作时机的切换规律。建立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分别对比装有不同初始容积和不同初始压力蓄能器的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率,得到蓄能器初始容积和初始压力对制动能量回收率的影响规律。进行定制动强度和特定循环工况的仿真,验证整车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并探明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节能机理。设计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试验台架,其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泵/马达系统、液压阀组系统以及液压泵站组成,对试验台的电控系统硬件进行选型,开发LabView测控系统,在原有的凯迈动力传动试验台基础上搭建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试验台。提出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元件在环台架试验新方法,在电力车辆传动试验台上实现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多模式工作(纯液压驱动、混合动力驱动、发动机独立驱动、再生制动和复合制动等),开展定制动强度和NEDC城市循环工况台架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模拟整车试验工况;试验过程中液压混合动力工作模式、大小蓄能器压力、发动机油耗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整车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和基于复合蓄能器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节能机理。

李罡[8](2019)在《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HEV)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品种之一。作为PHEV/HEV整车的核心部件,专用机电耦合变速器(Mechatronic Coupling Transmission,MCT)的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重点科技攻关领域之一。立足于我国某车企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面向量产产品开发需求,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主流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架构/构型演变进行综合归纳,得出了它们赖以衍生的基础构型方案,可分为单电机并联构型(P2)、双电机串并联构型(Combined Hybrid,CH)和电动无级变速构型(Electrical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ECVT)三大类。通过实施多方案分析工程,即结合企业知识(能力)积累情况及市场调研信息,对三种基础构型深入进行性能、工艺、成本、知识产权壁垒突破(规避)的可能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价研究,就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构型建立起了一套主客观分析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或方法学。基于此明确了机电耦合变速器总体设计的构型技术方向,其后将在坚持选定构型方向的前提下,由简单至复杂,滚动地发展出系列新产品。为适于开展PHEV机电耦合变速器大规模客观评价,本文设计了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变化分析的PVS(Powertrain Variation Study)客观评价方法,提出以基于瞬时等效油耗最小目标的多阶段模型构建技术,将Radau伪谱拼接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策略的全局优化中,来实现PHEV机电耦合变速器大规模客观评价过程。通过实例验证了Radau伪谱拼接法具有与动态规划算法相当的全局优化能力,且求解速度显着提升。基于对三种基本构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成本性能等进行的PVS分析,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对三种构型进行了客观量化对比。然后结合企业、市场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情况,得到三种基础构型的主客观综合评价分,从而确定以双电机串并联构型(CH)为企业的构型发展主方向。基于此不仅形成了具有综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型方案,也为后续具体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量产的可行性。针对搭载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具体PHEV整车,进行了动力系统部件初步选型和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载应用基于规则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的PHEV前向仿真模型,开展了PHEV整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优化,确定了系统的最佳匹配方案。通过建立完整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进行分析,对离合器、电机和齿轮等部件的冷却、润滑功能进行了优化。为验证该机电耦合变速器控制策略、结构可靠性、系统冷却润滑等方面的性能,开展了整机与整车的台架及道路试验研究。通过NEDC和WLTC工况下整车经济性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的先进性;而整车驱动耐久和热平衡等试验,则验证了结构可靠性和系统冷却润滑性能满足要求。综上,本文基于PHEV/HEV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正向产品开发工作,系统化地开展了其关键技术研究,探索构建了一套具有原创性、完整性、可复用的这类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方法及相关知识框架,并有力支撑了某机电耦合变速器发展成为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量产系列产品(2019年被中国汽车评价研究院等评为“世界十佳变速器”之一)。

董坤[9](2018)在《单行星排客车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动汽车是21世纪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其中电动汽车被列为解决自主品牌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核心技术。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电池还存在使用寿命不长、能量密度低、安全性低、充电难、成本高等问题,使得电动汽车在性价比、舒适度上均无法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抗衡。在这种背景下,改进传统ISG混合动力系统,匹配出结构更简单、可靠、系统成本和故障率更低、节能效果更好的混动系统意义重大。针对现有客车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效果不佳的问题,本课题选用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某款“ISG电机+离合器”组合的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整车节油效果为优化目标,提出“ISG电机+单行星排”组合的混合动力系统方案,并针对该方案开展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和驱动控制策略优化两个方面的工作。并对系统中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行星排、动力电池等进行理论计算和匹配分析,最后完成选型。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论文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客车的整车仿真模型,包括发动机模型、发电机模型、驱动电机模型、行星排模型、动力电池模型、循环工况仿真模型、车辆动态模型等仿真模型。并制定了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整车控制策略,针对发动机、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的具体工作特性,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对其工作区间进行优化,搭建了整车控制策略仿真模型。利用整车仿真模型,完成整车动力性能(最高车速、0-50km/h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和经济性能(最大续驶里程和百公里电耗)仿真试验,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试验法规进行整车性能试验,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本课题提出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策略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与公司上一代产品“ISG 2.0混合动力系统”相比,新方案的节油率从43.95%提升至57.47%,动力性也改善显着。

邱广凯[10](2018)在《基于再生制动技术的能量集成混合动力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能减排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时代主题。随着能源短缺、油价上涨等问题的突出,公众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能源汽车得到有效发展。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向最终清洁高效能源汽车过渡的最佳选择。汽车再生制动技术对提高车辆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其基本原理,将飞轮再生制动与电机再生制动系统进行协同作用,组成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同时飞轮可有效调节发动机最佳工作点和电机峰值,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主要内容有:首先,以锂电池、电动机和生物质柴油发动机为主动力源,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为辅助动力源,组合成复合能量源。在汽车制动或减速时,将部分制动能量转为飞轮的机械能,或通过发电机转为蓄电池的电能,在加速或启动时反馈为汽车的动能。对动力总成关键部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飞轮储能的关键技术,飞轮的材料、形状、转速、质量等对飞轮储能状态的影响。其次,对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特性进行分析,分析了能量回收的依据、制动能量利用率等。主要回收的是减速制动的能量,紧急制动时被回收量较少。对复合制动能量流进行分析,选择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动力耦合和能量流分配装置,以减少能量在被制动回收时的损失。通过对飞轮制动能量回收特性的分析,理论验证了飞轮储能装置加载在汽车动力系统的可行性;根据对电机节能潜力的分析和三种循环工况的对比,确定了本文仿真模拟的典型城市循环工况。再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确定了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的基本参数,并建立了动力总成的数学模型。对飞轮的模型进行了重点分析,根据材料特性与飞轮储能状态的关系,与三种飞轮储能装置的参数对比,确定了飞轮的基本规格。最后,分析了 PHEV常用的三种控制策略及其特点,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以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进行能量管理,以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软件为平台,对动力总成进行仿真,分析整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结果表明:复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和发动机协同工作,发动机工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电机有一定的调峰作用,制动能量回收率明显提高,整车动力性能也明显提高。

二、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燃料电池汽车建模与驾驶性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提出
    1.2 燃料电池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简介
        1.2.2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1.2.3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1.3 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1.4 汽车驾驶性研究现状
        1.4.1 传统燃油车驾驶性研究现状
        1.4.2 新能源汽车驾驶性研究现状
        1.4.3 汽车驾驶性研究现状小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高精度整车动力学建模
    2.1 整车动力学建模
    2.2 悬架系统建模
        2.2.1 悬架K特性建模
        2.2.2 悬架C特性建模
    2.3 车轮系统建模
    2.4 转向系统建模
    2.5 制动系统建模
    2.6 整车动力学模型精度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料电池动力传动系统建模
    3.1 燃料电池动力传动系统的构型
    3.2 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
        3.2.1 燃料电池主要建模方法
        3.2.2 燃料电池系统建模原理
        3.2.3 燃料电池系统模型的建立
    3.3 动力电池模型建模
        3.3.1 动力电池的类型
        3.3.2 动力电池模型的建立
    3.4 驱动电机模型建模
        3.4.1 电机的类型
        3.4.2 电机模型的建立
    3.5 DC/DC转换器建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仿真分析
    4.1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仿真平台的建立
    4.2 燃料电池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
        4.2.1 阶跃响应性能仿真分析
        4.2.2 稳态转向特性仿真分析
        4.2.3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稳性能仿真分析
    4.3 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的仿真分析
        4.3.1 循环工况及驾驶员模型
        4.3.2 经济性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4.4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性的仿真分析
        4.4.1 加速性能
        4.4.2 最高行驶车速
        4.4.3 爬坡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虚拟主观评价
    5.1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测试平台研发
        5.1.1 燃料电池整车模型与汽车驾驶模拟器的集成
        5.1.2 VTD仿真场景搭建
    5.2 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虚拟主观评价试验方案
        5.2.1 驾驶性主观评价项目
        5.2.2 驾驶性主观评价打分方法研究
    5.3 燃料电池汽车驾驶性虚拟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5.3.1 起步过程
        5.3.2 加速过程
        5.3.3 匀速过程
        5.3.4 Tip in/Tip out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燃料电池电动车发展现况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分析
    2.1 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结构类型分析
        2.1.1 纯燃料电池结构
        2.1.2 燃料电池与辅助电池结构
        2.1.3 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结构
        2.1.4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与辅助电池联合结构
        2.1.5 本文选取动力结构类型
    2.2 燃料电池
        2.2.1 燃料电池概述及分类
        2.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特性分析
    2.3 辅助电池
        2.3.1 辅助电池种类
        2.3.2 锂离子电池工作特性分析
    2.4 燃料电池电动车驱动电机
    2.5 本章小结
3 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建立
    3.1 仿真软件ADVISOR
        3.1.1 软件特点及功能
        3.1.2 工作原理及仿真流程
    3.2 基于ADVISOR的整车模型建立
        3.2.1 整车动力模型
        3.2.2 车轮模型
        3.2.3 传动系统模型
        3.2.4 电机模型
        3.2.5 燃料电池模型
        3.2.6 辅助电池模型
    3.3 燃料电池电动车控制策略
        3.3.1 ON/OFF模式
        3.3.2 功率跟随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
    4.1 参数匹配方法概述
    4.2 整车动力学分析与车辆参数设定
        4.2.1 整车动力学分析
        4.2.2 车型参数及性能指标设定
    4.3 燃料电池电动车驱动电机的参数匹配
        4.3.1 电机的功率
        4.3.2 电机的转速
        4.3.3 电机的转矩及额定电压
    4.4 燃料电池系统参数匹配
    4.5 辅助电池系统参数匹配
        4.5.1 锂离子电池组功率的匹配
        4.5.2 锂离子电池组参数确定
    4.6 粒子群算法优化动力传动系统参数
        4.6.1 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
        4.6.2 优化问题的描述
        4.6.3 优化参数、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4.6.4 优化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5.1 仿真参数设置
        5.1.1 仿真设置步骤
        5.1.2 主要模型的参数设置
    5.2 仿真工况的选择
    5.3 动力性指标设置
        5.3.1 加速测试指标设置
        5.3.2 爬坡测试指标设置
    5.4 仿真结果分析
        5.4.1 动力性结果分析
        5.4.2 燃料经济性及能源消耗结果分析
        5.4.3 各部件工作情况分析
        5.4.4 参数优化后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地下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地下铲运机
    1.3 混合动力技术
        1.3.1 混合动力汽车
        1.3.2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
    1.4 设计方法学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设计方法学的铲运机系统方案分析
    2.1 系统设计方法学理论介绍
        2.1.1 AD公理设计理论
        2.1.2 TRIZ设计理论
    2.2 基于AD-TRIZ的三维度系统设计方法
    2.3 地下铲运机方案分析
        2.3.1 传统柴油铲运机的设计分析
        2.3.2 基于TRIZ的解耦设计方案
    2.4 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维度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地下铲运机循环工况研究
    3.1 循环工况综述
    3.2 铲运机循环工况分析
        3.2.1 地下铲运机工作过程描述
        3.2.2 能量维度的性能量化分析
    3.3 通过理论计算构建铲运机循环工况
        3.3.1 行驶工况计算
        3.3.2 液压系统计算
        3.3.3 循环工况合成
    3.4 基于虚拟样机的液压系统工况仿真分析
        3.4.1 工作机构建模及动力学仿真
        3.4.2 液压系统仿真及功率需求
    3.5 循环工况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混合动力系统三维度详细设计
    4.1 能量维设计中的系统构型确定
        4.1.1 基于能量场作用行为的系统构型表达
        4.1.2 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4.1.3 地下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确定
    4.2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4.2.1 发动机功率匹配
        4.2.2 发电机与发动机匹配
        4.2.3 电动机与车桥匹配
        4.2.4 超级电容系统参数匹配
    4.3 系统空间布置
        4.3.1 刚性连接部件布置
        4.3.2 柔性连接部件布置
    4.4 信息维中的系统控制架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电驱动系统牵引控制策略
    5.1 牵引控制策略设计
        5.1.1 驾驶员控制输入
        5.1.2 子系统间协调控制
        5.1.3 电机转矩分配策略
    5.2 基于EMR的系统建模
        5.2.1 混合动力系统建模方法
        5.2.2 铲运机电驱动系统模型
        5.2.3 模型仿真参数确定
    5.3 驱动系统控制策略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混合动力系统能量控制方法
    6.1 前言
    6.2 混合动力系统功率链分析
        6.2.1 前功率链
        6.2.2 后功率链
        6.2.3 系统功率平衡
    6.3 功率跟随控制策略
        6.3.1 系统状态判定
        6.3.2 发动机转速控制策略
        6.3.3 发电功率控制策略
    6.4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6.4.1 模糊输入
        6.4.2 模糊输出
        6.4.3 模糊控制规则
    6.5 能量控制方法仿真对比
    6.6 本章小结
7 混合动力铲运机设计验证
    7.1 设计阶段的测试验证
    7.2 样机试验场内性能验证
        7.2.1 样机型式试验
        7.2.2 典型工况性能试验
    7.3 矿山现场工业运行试验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8.2.1 论文主要创新点
        8.2.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类型
        2.1.1 根据动力传递方式分类
        2.1.2 根据内燃机与电机的驱动功率的比例分类
    2.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原理
        2.2.1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
        2.2.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选型及参数匹配
    3.1 发动机选型与参数匹配
        3.1.1 发动机选型
        3.1.2 发动机参数匹配
    3.2 驱动电机选型与参数匹配
        3.2.1 驱动电机选型
        3.2.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3.3 电池选型与参数计算
        3.3.1 电池选型
        3.3.2 电池参数计算
    3.4 变速器选型与参数匹配
        3.4.1 变速器选型
        3.4.2 变速器参数匹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4.1 仿真软件简介
    4.2 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结构
        4.2.2 整车动力学模型
        4.2.3 发动机模型
        4.2.4 电池模型
        4.2.5 电机模型
        4.2.6 变速器模型
    4.3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仿真与结果分析
        4.3.1 NEDC工况整车性能仿真分析
        4.3.2 多工况仿真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参数优化
    5.1 常用优化算法
        5.1.1 遗传算法
        5.1.2 粒子群优化算法
        5.1.3 蚁群算法
        5.1.4 模拟退火算法
    5.2 遗传算法
        5.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框架
        5.2.3 遗传算法改进
    5.3 元胞遗传算法
        5.3.1 元胞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5.3.2 元细胞遗传算法运算流程
    5.4 多目标优化
        5.4.1 .基本概念
        5.4.2 多目标问题的遗传算法
        5.4.3 多目标元胞遗传算法
    5.5 参数优化
        5.5.1 目标函数
        5.5.2 .约束条件
    5.6 优化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建模
    2.1 动力系统结构形式的确定
    2.2 动力系统建模
    2.3 整车模型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
    3.1 确定整车主要性能指标及整车参数
    3.2 车辆行驶需求功率及功率谱分析
    3.3 动力系统主要部件选型设计
    3.4 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匹配
    3.5 仿真验证参数匹配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
    4.1 控制系统控制功能分析
    4.2 传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分析
    4.3 基于动态规划的能量管理策略制定
    4.4 搭建控制策略仿真模型及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及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5.1 动力系统参数及控制策略优化
    5.2 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油电液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发展现状
        1.2.2 混合动力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1.3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3.1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3.2 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3.3 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建模
    2.1 新型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2.2 整车最大需求功率分析
    2.3 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参数匹配
        2.3.1 发动机参数匹配
        2.3.2 电机选型及参数匹配
        2.3.3 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2.3.4 液压泵/马达选型及参数匹配
        2.3.5 蓄能器选型及参数匹配
        2.3.6 传动系参数匹配
    2.4 动力传动系统建模
        2.4.1 发动机模型
        2.4.2 电机模型
        2.4.3 电池模型
        2.4.4 液压泵/马达模型
        2.4.5 蓄能器模型
        2.4.6 CVT模型
        2.4.7 驾驶员模型
        2.4.8 车辆动力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能量管理策略与动力系统部件参数的联合优化
    3.1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分析
    3.2 基于最优工作曲线的逻辑门限值能量管理策略
        3.2.1 逻辑门限参数选择
        3.2.2 工作模式切换
        3.2.3 各模式下最佳工作曲线的确定
        3.2.4 CVT速比计算
    3.3 多目标优化问题及其转换
        3.3.1 优化问题的定义
        3.3.2 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
        3.3.3 优化变量选取及约束设置
    3.4 能量管理策略及动力系统部件参数优化
        3.4.1 遗传算法
        3.4.2 适应度计算
        3.4.3 寻优过程
    3.5 整车动力性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瞬时能耗成本最低的能量管理策略
    4.1 驱动工况下的能量管理
        4.1.1 基于能耗成本最小的能量管理优化
        4.1.2 单一动力源驱动模式下的能耗成本优化
        4.1.3 混合驱动模式下的能耗成本优化
    4.2 制动工况下的能量管理
        4.2.1 传统汽车制动力分配策略
        4.2.2 基于能量回收最多的制动力分配策略
        4.2.3 电机参与制动下的工作点优化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动态规划的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
    5.1 动态规划原理
    5.2 基于DP的能量管理建模
        5.2.1 变量选取
        5.2.2 变量离散
        5.2.3 约束设置
        5.2.4 状态转移方程
        5.2.5 逆向寻优及正向搜索
        5.2.6 仿真结果分析
    5.3 两种策略下的仿真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匹配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国外研究现状
        1.2.2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复合蓄能器构型设计与参数匹配
    2.1 构型设计
        2.1.1 传统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2.1.2 基于复合蓄能器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构型设计
    2.2 参数匹配
        2.2.1 初始条件
        2.2.2 液压泵/马达匹配
        2.2.3 蓄能器匹配
    2.3 复合蓄能器参数优化
        2.3.1 遗传算法
        2.3.2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蓄能器参数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3.1 工作模式分析
    3.2 控制策略设计
        3.2.1 状态转移方程建立
        3.2.2 动态规划算法
        3.2.3 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与仿真分析
    4.1 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汽车模型建立
        4.1.1 数学模型建立
        4.1.2 仿真模型建立
    4.2 仿真结果分析
        4.2.1 制动能量回收率仿真分析
        4.2.2 制动性能仿真分析
        4.2.3 循环工况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动系统试验台设计与搭建
    5.1 液压系统设计
        5.1.1 液压泵/马达系统
        5.1.2 液压阀组系统
        5.1.3 液压泵站
    5.2 电控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5.2.1 液压泵/马达控制系统设置
        5.2.2 三位四通电磁阀控制系统设置
        5.2.3 数据采集设备
    5.3 试验台搭建
    5.4 LabView测控系统开发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动系统试验研究
    6.1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元件在环台架试验方法
        6.1.1 试验原理
        6.1.2 试验方法误差分析
    6.2 试验方案
        6.2.1 制动性能对比试验方案
        6.2.2 循环工况试验方案
    6.3 试验分析
        6.3.1 制动性能对比试验
        6.3.2 循环工况试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公式符号释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现状
        1.3.2 机电耦合变速器评价方法与产品构型选择的研究现状
        1.3.3 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1.3.4 系统参数匹配的研究现状
        1.3.5 伪谱法概述及其在车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问题提出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构型技术方向体系建立
    2.1 构型技术方向研究与产品开发关系的分析
        2.1.1 丰田THS系列技术演变分析
        2.1.2 基于构型技术方向选择的企业产品开发战略
    2.2 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技术方向研究
        2.2.1 CH型基础构型分析
        2.2.2 P2型基础构型分析
        2.2.3 ECVT型基础构型分析
    2.3 机电耦合变速器评价体系的建立
        2.3.1 PVS客观评价架构设计
        2.3.2 主观评价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S客观评价计算方法基础技术研究
    3.1 机电耦合系统参数化建模
    3.2 伪谱拼接法在PVS经济性计算中的应用
        3.2.1 伪谱拼接法的模型构建
        3.2.2 全局优化算法的初始化研究
        3.2.3 伪谱拼接法数值求解过程
        3.2.4 计算实例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技术方向制定及构型设计
    4.1 机电耦合变速器PVS计算
        4.1.1 PVS计算的边界设定
        4.1.2 P2 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1.3 CH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1.4 ECVT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2 构型技术方向制定及GMC构型方案设计
        4.2.1 技术方向的选择制定
        4.2.2 第一代产品构型设计
        4.2.3 GMC工作模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搭载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整车参数匹配及优化
    5.1 面向车载运用的规则能量管理策略设计
        5.1.1 规则式能量管理策略架构
        5.1.2 基于最低燃油消耗的模式工作区域分析
    5.2 部件选型与参数初步设计
        5.2.1 整车参数及设计指标
        5.2.2 电机选型与参数设计
        5.2.3 发动机选型与参数设计
        5.2.4 动力电池选型与参数设计
        5.2.5 参数初步设计结果
    5.3 参数匹配研究
        5.3.1 PHEV前向仿真模型
        5.3.2 循环工况的选择
        5.3.3 目标参数优化问题的构建
        5.3.4 参数优化结果
        5.3.5 能量管理策略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键子系统开发设计及仿真分析研究
    6.1 电机冷却系统开发
        6.1.1 电机系统喷油方案
        6.1.2 电机热仿真控制方程及热源
        6.1.3 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
    6.2 润滑系统开发
        6.2.1 润滑系统仿真设计的数值方法
        6.2.2 机电耦合变速器搅油模拟及分析
        6.2.3 轴承主动润滑设计及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台架及整车搭载验证
    7.1 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7.1.1 试验目的
        7.1.2 试验方法
        7.1.3 动力性测试与仿真对比
        7.1.4 经济性测试与仿真对比
        7.1.5 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标分析
    7.2 结构可靠性试验
        7.2.1 模式切换耐久试验
        7.2.2 整车驱动耐久试验
    7.3 冷却润滑性能试验
        7.3.1 热平衡试验
        7.3.2 高速耐久试验
    7.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单行星排客车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1.3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1.4 选题的科学意义及应用背景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单行星排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构型分析
    2.1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2.1.1 动力分解与合成功能
        2.1.2 自动变速功能
        2.1.3 输出转矩控制功能
    2.2 行星齿轮机构的杠杆分析法
        2.2.1 行星排等效杠杆图
        2.2.2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学分析
        2.2.3 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学分析
    2.3 可行性构型方案及分析
        2.3.1 可行性构型方案
        2.3.2 可行性构型方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参数匹配与选型
    3.1 混合动力公交车基础参数和性能指标
    3.2 混合动力系统运行工况分析
    3.3 混合动力系统匹配设计
        3.3.1 行星轮系运动分析
        3.3.2 主要部件选型及参数匹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搭建与控制策略设计分析
    4.1 仿真平台介绍
    4.2 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4.2.2 驱动电机模型的建立
        4.2.3 发电机模型的建立
        4.2.4 动力电池模型的建立
        4.2.5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控制策略设计
        4.3.1 控制策略的选择
        4.3.2 控制策略的制定
    4.4 控制策略优化
    4.5 整车控制策略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和试验
    5.1 整车仿真及结果分析
        5.1.1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仿真
        5.1.2 纯电最大续航行驶里程仿真
        5.1.3 加速性能仿真
        5.1.4 爬坡性能仿真
    5.2 整车试验与分析
        5.2.1 试验条件及说明
        5.2.2 燃油经济性试验
        5.2.3 整车动力性试验
        5.2.4 纯电最大续航行驶里程试验
    5.3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再生制动技术的能量集成混合动力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1.3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概述
    1.4 生物质柴油发动机简介及发展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基于再生制动技术的能量集成混合动力系统
    2.1 总体方案
    2.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原理
    2.3 飞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关键技术
    2.4 无级变速器装置
    2.5 增速传动装置和离合器
    2.6 本章小结
3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特性分析
    3.1 制动过程理论分析
    3.2 复合制动能量系统回收特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动力系统总成建模
    4.1 发动机准静态模型
    4.2 电机的准静态模型
    4.3 电池的准静电模型
    4.4 CVT和齿轮箱的准静态模型
    4.5 飞轮的准静态模型
    4.6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配置
    4.7 本章小结
5 控制策略与经济性仿真分析
    5.1 特定TESH拓扑的控制问题
    5.2 三种能源混合动力总成控制策略
    5.3 基于规则控制策略的动力系统仿真
    5.4 燃油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燃料电池汽车建模与驾驶性仿真方法研究[D]. 祝怀男. 吉林大学, 2021(01)
  • [2]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研究[D]. 莫鹏飞.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地下铲运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研究[D]. 苑昆.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6)
  • [4]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研究[D]. 孙勇.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5]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 郭海荣.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基于油电液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 王飞. 重庆大学, 2019(01)
  • [7]复合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匹配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D]. 王波. 燕山大学, 2019(03)
  • [8]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 李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单行星排客车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D]. 董坤. 厦门理工学院, 2018(02)
  • [10]基于再生制动技术的能量集成混合动力系统研究[D]. 邱广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汽车混合动力总成排放特性仿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