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让学生走进文本论文_陈辉

尽量让学生走进文本论文_陈辉

陈辉(贵州省惠水县岩脚小学 贵州 惠水 5506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119-0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上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写作、口语交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即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增强语文意识,培养语文素养。

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各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在学习第一部分时,采用感情朗读的方式,独处周恩来的不解、追问和思考。第二部分,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因为中华不振,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社会现实,次年个人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第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在对比中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教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喜爱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情感。最后,课后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各组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开学习收获。学生通过活动加深了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

二、改变阅读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教学课,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完全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了。在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讨论、交流。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学习内容:1、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小组成员之间议一议。2、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从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揣摩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相机进行点拨,引导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学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在,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他们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达到了“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的。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融入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例如:我在教《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恐龙的知识,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在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让学生各组办了一期有关恐龙的手抄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籍等活动进一步去认识、探索恐龙的奥秘。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四、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思想性渗透。如在教学梁晓声写的《慈母情深》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后,我让学生谈谈读了这课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母亲虽然贫寒、瘦弱,但通情达理,善良、慈祥。并让学生结合阅读链接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谈谈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真诚地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之爱。听了学生的肺腑之言,我感到很高兴,及时的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懂得父母养儿育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情感教育,日积月累就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陈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尽量让学生走进文本论文_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