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丘陵地区偏压浅埋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论文_殷向阳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以成贵铁路大山坳隧道进口80m偏压浅埋段施工为例,介绍一种丘陵地区偏压浅埋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方法。希望对后续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台阶法;

一、工程概况

大山坳隧道位于宜宾市菜坝镇大山地村范围内,设计起讫点里程为:DK137+545~DK139+212,隧道全长1667米。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小,丘包与槽谷相间分布,残丘低矮浑圆,覆土薄厚不均,基岩零星出露;进口纵坡坡度10~20°,出口纵坡坡度20~30°;地面高程355~420m,最大高差65m,最大埋深约52m。洞身地表基本为旱地、果园、水田、池塘。隧道进出口均位于沟槽内,进出口距离公路均较远,交通条件差。其中DK137+550~DK137+630段埋深小于10m,局部埋深不足1m,全段洞身左侧顺层偏压。围岩为泥岩夹砂岩,其中泥岩所占比例大于60%。岩质软弱,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地表水渗入隧道,围岩遇水浸泡后软化,自稳能力差,施工中易发生掉块、塌方现象。

二、原设计施工工法及方案优化

大山坳隧道DK137+550~DK137+630段设计为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施工工序断面图如图1所示。具体施工工序为:

1、(1)施作隧道侧壁及导坑侧壁Φ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2)开挖右上导坑。(3)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4)施作右上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中隔墙,即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I20b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管,安设I18横撑。(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在滞后于右上导坑一段距离后,开挖左上导坑。(2)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3)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4)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横撑。(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开挖右下导坑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中隔墙,步骤及工序同1。

4、滞后右下导坑一段距离后,开挖左下导坑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2。

5、(1)在滞后于左下导坑一段距离后,开挖右侧仰拱。(2)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3)接长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4)安设仰拱型钢钢架单元。

6、开挖左侧仰拱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5。并使型钢钢架封闭成环。

7、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中隔墙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

图1.CRD法施工工序断面图

CRD法施工工序复杂,单个工作面狭小,机械利用率低,施工周期长,成本投入大,不利于工期压力大项目施工。大山坳隧道DK137+550~DK137+630段施工工期的快慢直接制约着5-12#路基填筑和长五间隧道明洞二衬施工,继而影响整个线路的贯通和示范标段验收。为提高施工效率,增加机械利用率,加快施工进度,对该段隧道施工工法进行优化,将原设计CRD法施工调整为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对初期支护体系进行加强,快挖快支,及早封闭成环,过程中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

三、试验段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

大山坳隧道DK137+630~DK137+610段20m试验段采用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横断面图如图2所示,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图2.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工序断面图

1.在大管棚超前支护的基础上,利用上循环钢架施作超前小导管,开挖上台阶,施作初期支护,即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钢架,设置工18临时钢架,喷临时仰拱,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在滞后上台阶一段距离后开挖下台阶,左右侧下台阶错开开挖,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接长钢架,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在滞后下台阶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仰拱,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即初喷混凝土,架立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灌注仰拱与仰拱填充混凝土,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沉降收敛稳定后,拆除工18临时仰拱钢架。

四、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措施调整

试验段台阶法(带临时仰拱)开挖施工过程中,开挖进洞10m后,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拱顶下沉和偏压侧水平收敛速率出现≥5mm/d,经过现场勘查,该段围岩破碎,埋深较小雨季地表水下渗,掌子面泥岩经地下水浸泡后软化失稳掉块严重。为确保施工安全,同时为兼顾施工工期,经会议商讨,集思广益,确定对开挖方式和初期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措施一:控制爆破开挖。为减少爆破开挖对围岩的扰动破坏,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将爆破开挖调整为机械开挖与小爆破结合进行开挖,更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减少围岩开挖后的变形。

措施二:增强超前支护。设计上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已施工,为防止拱顶掉块现象,在原Φ108大管棚的基础上施做Φ42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对超前支护进行加强,Φ42钢花管施做在Φ108大管棚之间,加大超前支护密度。

措施三:单侧双排加长锁脚锚管。为控制隧道开挖后净空变化,对钢架锁脚锚管进行增强,将设计为单台阶单侧双根4m长锁脚锚管固定钢架调整为单台阶单侧双根锁脚锚管,并将锁脚锚管长度增加1m,提高初期支护钢架的稳定性。

措施四:偏压侧增加系统锚杆长度。由于DK137+550~DK137+630段洞身左侧顺层偏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系统锚杆调整为不对称支护,顺层侧(线路左侧)系统锚杆加长1m,非顺层侧(线路右侧)系统锚杆长度缩短1m。

对剩余70余米偏压浅埋段按照上述措施进行开挖方式和初期支护参数调整,调整后后施工横断面图如图3所示。

图3.调整后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工序断面图

经对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支护措施进行调整后,隧道开挖支护后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监控量测报警现象,措施调整前后监控量测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表1.调整前后监控量测数据对比表

五、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采用台阶法(带临时仰拱)施工较CRD法施工既节省材料(型钢钢架74.3t,混凝土508m³,钢筋网4t,锚杆2187m),又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间接经济效益:缩短了工期,为后续5-12段路基填筑施工以及长五间隧道明洞二衬施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加快了整条线路的贯通。

六、结论

该工法对偏压浅埋不良地质隧道进行开挖支护,有效控制了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变形,相较于CRD法施工的负责施工工序可提高机械使用率,减少材料投入,节省施工工期。尤其适用软弱围岩、偏压浅埋段、工期紧张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对工程建设中的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相关设计图及附图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B10753-210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 10121-2007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

[6]《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11

论文作者:殷向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浅谈丘陵地区偏压浅埋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论文_殷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