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崔川

崔川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淄博 256400)

【摘要】目的:对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后,药品不良反应减少的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来我院行中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药师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对照组则不开展。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观察组仅为3.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通过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可充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确保安全用药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药学服务;药品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35-02

药物治疗为临床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方法,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医护人员就应当严格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1]。其中,药品不良反应指的是在正常使用检验合格的药物时,患者出现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后遗效应、依赖性等与用药目的没有关系的一些意外反应。在此种情况下,为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药师就需要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2]。基于此,本文以来我院行中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例,就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行中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段为20~72岁,平均(47.6±5.2)岁;观察组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段为21~73岁,平均(47.8±5.5)岁;排除存在中药过敏史及中药禁忌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药历:作为药师工作的证明文件,药历具有非常严格的法律意义。首次与患者接触时,药师就应当仔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情况、药物过敏史、具体用药史,及其身体、家庭与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状况,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起完备且详尽的药历。其中,药历要包含抢救、查房、个性化给药方案以及用药指导等内容,确保药历建立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开展。待按规定签完字后,药师还应做好药历的存档工作。

(2)用药指导:药师在开展用药指导工作时,首先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对于患者提出的有关药物问题,应抓住问题的重点所在,借助药学知识,积极做出准确的回答,从而树立起药师良好的职业地位。其次,在调配处方时,应对处方的前记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明确书写出临床诊断情况,进而为与患者及家属开展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可靠依据。其三,将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将患者盲目用药的情况进行完全消除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3)定期随访:药师在患者出院以后,还需对其展开定期的随访与交流。具体来说,药师需合理安排随访的时间,在有效追踪患者后续治疗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准确获取。当患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就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行之有效的解决或预防方案,从而尽可能将药品不良反应率降至最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过程中,过敏性反应、中毒性反应以及中毒性休克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接受中药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展开中药治疗时,当存在中药药材炮制不当或为未采取炮制操作,中药的质量及品种为达到标准要求,对中药进行超量使用,中西药或不同品种药物的配伍存在不合理性,临床药师未能准确辨证,中药煎煮人员采取了不恰当的煎煮方法等情况,以及患者自身因素,例如体质、对药物过敏等,就极有可能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不仅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药师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一项科学有效的对策即为开展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在本实验中,接受药学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仅接受药物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匡增全[3]的研究报告相吻合,说明开展药学服务是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便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而为开展行之有效的药学服务,药师就应当对患者及家属展开科学的用药指导,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大药学方面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理论,在促进自身服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学服务需求。此外,在展开用药指导过程中,应做到实事求是,在结合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基础上,与其展开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将相关用药知识详细告知患者,从而避免盲目用药现象的发生,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为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提供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药师通过对患者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可极大程度上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性提供充分保障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丽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19(07):93-94.

[2]刘丹,张治然,王世冬.15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1(22):4374-4378.

[3]匡增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01):65-66.

论文作者:崔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崔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