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刘潇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刘潇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特征,分析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及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对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出“秉承相关设计理念及设计图形,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针对性”、“结合园林及植物实际特征,推动园林景观的有效创新”、“引入园林全局景观设计,处理好植物种类及数量上的选择”等建议,力求为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园林艺术;植物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园林艺术作为一门实现空间与时间有效相融的造型艺术,特别是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植物设计要求、绿地功能等差异,即便是相同功能的绿地,由于所处环境差异也会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由此可见,对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具有多元丰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各式各样植物种类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城市活力,缓解城市生活、工作压力,调动城市居民生活情绪,陶冶城市居民情操。所以,通过开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可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1.2调节城市气候温度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可发挥其蒸腾作用,有效调节城市空气中的温湿度,进而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1.3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可发挥其光合作用,实现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优化。不可否认,植物在优化城市空气质量中可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可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杂质等,另一方面可为城市增添绿色生机,提升城市活力。

1.4与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辅助景观,通过设计要与未来发展的居住区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绿色公共空间,建造的山丘、树木、河流、沙洲以及不同的元素组成自然环境,在功能上与住宅小区达到互补的作用,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性

2.1.1植物景观设计应当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园林植物受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如空气、土壤、温湿度等,因而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着重考虑此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不同物种、不同植物系统相互间的生态效应特别予以重视。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掌握植物景观的生态特性,以实现植物景观设计上的生态效果。

2.1.2植物景观设计应当符合自然、生物发展规律,结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规律,优化植物景观设计,培育出适宜园林艺术呈现的植物品种,依托多元丰富的生态系统,实现园林植物景观的有效呈现,切实彰显植物景观设计的园林艺术价值。

2.2艺术性

艺术性原则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倘若未能得到艺术思想理念的有效支撑,则植物景观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进而只能导致植物景观的闲置。因而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秉承艺术性原则,有效明确园林及植物的实际特征,从功能、造型、构图等角度开展艺术化配置,调节好植物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间的关系,实现与自然环境的有效相融。通过对植物景观外观、轮廓、色调等的有效表现,推进园林艺术特色的充分展现,进而收获令人满意的园林艺术植物景观设计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文化性

我国园林设计与建造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在园林建筑中,还是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均蕴含着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元素。园林艺术生命力及文化魅力的增强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设计。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提炼出不同元素的文化价值内涵,将植物景观纳入园林艺术表现形式中。依托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展示,构筑植物景观文化性基础,再发扬园林传统特色,丰富园林艺术的同时,切实彰显植物景观设计的园林艺术价值。

3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对策

3.1结合设计理念及图形,提高设计针对性

结合规划功能开展划分,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予以差异化对待,例如,在园林主入口,可运用欲扬先抑或开门见山等设计手法;在园林内部,植物景观设计由于分区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儿童活动区,植物景观设计应趋向于色彩丰富、层次适宜;在老年活动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宁静的氛围;在文化娱乐区,植物景观设计应当美化密集的建筑群,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文化教育活动及娱乐氛围;在商业区,植物景观设计应栽植挺拔秀丽、雄伟壮观、不太茂盛的植物。

3.2结合园林及植物特征,推动园林景观的创新

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人工栽培植物的合理设计,可使其艺术美感得到有效发挥,营造出千姿百态的场景[1]。在此期间,因为园林植物外观形态的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不仅可以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还能凸显出园林的整体美感。依托对植物颜色、高矮等变化的合理设计,形成全新的园林景点,创造出独具匠心的园林景观。结合园林及植物实际特征,推动园林景观的有效创新。

3.2.1实现对动态趋势与协调感官效果的有效兼顾

多元丰富的植物种类有着各不相同的形态、特征,有的植物形态趋向于动态发展,有的植物外观则相对规整[2]。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调节好各种植物种类之间、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园林游客可直观感受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和生长时期中的变化,避免出现植物设计不协调问题。

3.2.2实现对植物景观起伏、节奏效果的有效调节

在园林道路两侧及狭长地带植物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纵向立体化空间、轮廓转换细节,确保高低植物设计的协调性,真正意义上弥补传统园林设计太过呆板的不足[3]。

3.3引入园林全局景观设计,做好植物选择工作

3.3.1结合园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推进不同种类植物的有效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既能够发挥优化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实现降噪、抗风等功能[4]。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依据所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植物种类及数量。例如,在某些工业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园林中,可适当种植一定数量的桧柏、龙柏等植物。

3.3.2结合园林绿地分类标准开展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一些园林景观的绿化改造,应当有效依据绿地分类标准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儿童园林绿化改造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体态偏矮、色彩绚丽的植物,如金森女贞、红花檵木等。通过设计多元丰富的色彩,有效提升园林全局景观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不断加强。城市绿化对城市化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解决绿化过程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同样是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良好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植物景观设计应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革新思想认识,加大研究分析力度,提高对植物景观设计内涵特征及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作用的有效认识。加强对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的深入分析,秉承相关设计理念及设计图形,提高植物景观设计针对性及植物实际特征,推动园林景观的有效创新,处理好植物种类及数量上的选择等方式,推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飞,邱奕嘉,黄玉上.园林城市植物造景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中国名城,2016(11):35-38.

[2]王红波,王振超.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J].黑河学刊,2016(02):23-24.

[3]肖福岩.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之我见[J].农技服务,2014,31(04):186+191.

[4]肖开学.浅谈现代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配置[J].绿色科技,2014(03):217-218.

论文作者:刘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刘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