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蔡超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蔡超

蔡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563003)

【摘要】目的:为了系统地了解心理护理对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以从2013 年7 月到2014 年3 月在该院治疗的75 例具有心理问题的患者为例,专门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心理指导。结果:表明,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治疗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心态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心理护理对于维持患有尿毒症并需进行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很有帮助。

【关键词】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低血压 营养不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14-01

治疗尿毒症一种替代方法有维持性血液透析。相较于药物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血液透析费用较高。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那些被疾病困扰患者也带了了经济负担,加之患者身体状况等原因导致与正常人的区别,久而久之患者在心理上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在我国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有41.5%心理不健康。所以,医院相关护理人员除了护理病人正常治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研究分析45 例血液透析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75 例患者中男46 例,女29 例,年龄16~83 岁,其中16~20 岁2 例,20~40 岁15 例,40~65 岁40 例,65~83 岁18 例。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的沟通,心理行为的观察及向家属了解患者的思想反应等。其中34 例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占总数的45%,34 例中男16例,女18 例。

2 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

2.1 血液透析程度不够高额的透析费用往往会导致透析不连贯,进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加之准确度不高的干体重测量,又会引起透析程度不够,进而造成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改组患者中,有8 例出现心包炎和心包积液,其中有3 例兼具心律失常。

2.2 低血压的影响长时间的贫血、过量的超滤和过快的速度都会造成血容量减少,恶心、脉搏加快、血压偏低等均为其常见症状,出现的可能性有30%。

患者早期会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晕厥,该组血压下降<80/50mmHg 的有13 例患者,13例患者中发生晕厥的有3 例。

2.3 心理原因尿毒症患者需要依据透析来维持生命,但是其所耗时间长,费用比较高,还会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都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上的压力,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各种压力不仅对其家人是一中负担,对病人本身更是残酷。患者经常表现在暗自流泪、叹气、愁眉不展,血液透析是长期治疗手段。高额的治疗费用,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导致家庭纠纷发生,常给患者带来轻生念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影响脑细胞和脑组织中的血脑屏障并不能在血液的溶质浓度降低时及时有效地去除,这就造成了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渗透压不一致,如果有水分进入脑组织,就会引起脑水肿或脑脊液压力变大。改组中有恶心、血压升高、头疼、肌肉痉挛病症的有10 例患者。

2.5 营养不良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一般消耗的热量较多,但是其蛋白质却摄入不够,又因为患者消化吸收能力降低,最终会造成低蛋白血症。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会随着透析的进行逐渐减少,营养成分损失,随之患者会有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出现。

3 护理对策3.1 宣传要到位通过在患者中介绍血液透析的利弊,在患者心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患者透析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并进行指导,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思想准备,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透析,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个体化配合治疗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方式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的技术手法。

压缩透析时间,提高透析次数可以有效地预防失衡综合征,对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可采用碳酸盐透析,提高透析钠浓度适当降低透析温度,一般34~36℃。

3.3 提高社会支持力度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家庭经济条件,了解其是否具有承担透析费用的能力,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患者要采用一些支援方法。

通过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实际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减少家属对患者的抱怨情况以方便对患者提供帮助。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安慰、鼓励可使患者孤独感、失落感、遗憾感等得到减轻和消除,动员家属,尊重和接纳病人。

3.4 提高与患者的沟通频率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患者的动态,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提高在患者心中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发挥语言作用,利用勤接触患者的机会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有效实施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

针对不同患者采用适合的个体化整体护理。

3.5 合理安排日常作息对患者进行讲解透析期间如何合理饮食,参加循序渐进的体育锻,如步行、慢跑、徒手体操、太极拳等,可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改变患者的情绪状态。

3.6 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想要提高护理水平,首先要求的就是护理人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和较强的护理技能,并且对待患者要细心、耐心。透析过程中要多次定期查看患者情况,严密观察血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要求耐心、细心、贴心、面带笑容,让患者感觉透析中心是他生命中另一个赖以生存的家。

4 讨论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疾病和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身体素质差,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加之,患者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透析治疗效果,甚至会缩短患者的寿命。所以,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王振英,郭梅,李淑英,择期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4 年08 期[2]林海英,陈小珍,迟雁青,王保兴,刘茂东,李英,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5 年06 期[3]吴春兰,袁利,陈永华,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 年05 期[4]向国平,彭文涛,周凤玲,重症监护患儿舒适护理64 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 年04 期[5]王文绢,SF-36 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 年07 期

论文作者:蔡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蔡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