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论文_罗丽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五里亭社区中心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计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接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接种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08-03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duces Adverse Effects of 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DPT) Vaccine Luo Li,

Liuzhou City Workers Hospital,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545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DPT) vaccine. Method A total of 360 children receiving the DPT vaccine at the programming immunization clinic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 2015 to Sep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 = 18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18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oculation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d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parents'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vaccin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awareness rate of vaccination knowled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inoculating the DPT vaccine,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DPT) vaccine; Adverse reactions

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氢氧化铝佐剂配制而成的三合一疫苗,为我国现行免疫广泛的预防接种疫苗[1]。新生儿出生后满3、4、5个月龄时各注射一针,在18~24个月龄加强一针。有部分婴儿,氢氧化铝吸附剂较难吸收,抑或由于接种时未充分摇匀、接种时进针过浅、接种针次过频、注射和疫苗毒性的刺激等原因[2],容易于接种后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硬结等。有资料表明,在小儿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中,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4]。不良反应的发生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有报道显示[5],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疫苗中以百白破的发生率最高。所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非常重要,有证据表明,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儿童预防接种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笔者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对36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间本单位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健康适龄儿童36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入选标准[7]:接种儿童无任何禁忌症、过敏史;疫苗接种前两周身体无任何不适,体温<37℃。按照接种儿童接种的先后顺序,将本组360例儿童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0例,男95例,女85例,年龄3~22个月,平均年龄(5.1±0.6)个月;观察组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20个月,平均年龄(4.7±0.5)个月。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疫苗接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接种儿童建立个人接种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儿童姓名、出生日期、针次以及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并根据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三个阶段,分别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接种前护理干预 (1)严格筛查接种对象,接种前向家长仔细询问儿童近期身体状况,既往过敏史、疾病史,排除有无接种禁忌症。(2)接种人员须向家长讲解预防接种方面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人性化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如发放接种知识宣传册,不定期更新宣传海报,建立微信群,公布咨询电话等各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使家长能及时地带儿童来接种。(3)重视并做好儿童家长的心理干预工作,同时和家长沟通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家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4)嘱家长接种前给儿童洗澡,更换宽松舒适清洁的衣服再过来进行接种。

1.2.2接种中护理干预 (1)接种室常规配齐1:1000肾上腺素、温度计、急救物品等,专人负责。每天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小时。接种室和观察室整洁舒适、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室内装饰图案可爱温馨,设置婴幼儿喜欢的玩偶及画册等等;接种人员态度温和可亲,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心理,并为接种儿童准备小奖品,如小红花等。(2)接种前仔细核对接种对象和疫苗:核对接种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名称、接种剂次、有效期、批号、药物有无浑浊、安瓿是否有裂缝等,坚决杜绝错拿疫苗过保质期使用的现象发生。(3)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应充分摇匀疫苗,注射部位首选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棉签消毒后以垂直方向进针,进针深度不能小于针头长度的2/3。注射时,注意两侧手臂交替深部肌肉注射,避免局部硬结的发生而影响吸收效果。注射完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2~3分钟,注意不要揉搓注射部位,以防止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从而引发感染。

1.2.3接种后护理干预 (1)交待家长儿童接种完毕后需在观察室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才可离开。(2)叮嘱家长,儿童接种当日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以免刺激局部皮肤,尽量避免搔抓,给予增加饮水量来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3)疫苗注射后出现轻微的发热为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嘱家长不必恐慌;若温度超过38.5℃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急性反应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急诊。(4)接种后6小时可用清洁毛巾尽早湿热敷,方法是用清洁毛巾叠成方块,沸水中煮2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70℃,将毛巾稍拧干后敷在接种部位,每5分钟更换一次,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连敷3天,肿痛、硬结明显时,加按摩效果更佳[8]。(5)如儿童出现高热、抽搐、惊厥等异常症状,不可注射第二针。(6)儿童每次接种后,都给家长发放下次接种的预约单,同时发放下次接种疫苗的接种告知单,要求家长回家后仔细阅读并签字,在下次接种时上交备案[9]。(7)接种后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随访,有轻微不良反应的给予家庭护理指导,每天追踪儿童情况至好转为止。

1.3 判断标准

1.3.1不良反应评定标准[10] 观察两组儿童接种后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注射局部皮肤表现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不良反应:体温37.1℃~37.5℃,局部红肿直径≤2.5cm;中度不良反应:体温37.6℃~38.6℃,局部红肿直径2.6~5.0cm;严重不良反应:体温高于38.6℃,局部红肿直径≥5.1cm,甚至淋巴结肿大。

1.3.2满意度判断标准通过满意度调查,统计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例数,作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价。

1.4 回访

接种后当天、第7天、第14天进行电话或微信方式回访,了解接种儿童有无发热,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硬结及范围大小,并对接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观察组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目的、接种时间、预防疾病、注意事项、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轻微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明显比对照组的5.55%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见表2。

2.3 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89%,对照组家长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0.05)。

3.讨论

百日咳、破伤风与白喉均属于较为严重的传染病,10岁以下儿童感染上此类传染病,会导致智力受损、发育缓慢、甚至威胁生命,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11]。有临床研究证实,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硬结、局部红肿热痛等,从而影响疫苗接种效果[13]。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1)疫苗原因: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精致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其中含有一种较难吸收的氢氧化铝吸附剂,如果在注射前没有充分的将药液摇匀混合,容易使局部注射药物浓度偏高,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硬结的发生。(2)接种人员原因:接种人员违反相关操作规定,如接种前未将药液彻底摇匀、接种时注射部位不够深等,导致药物吸收差而致局部硬结形成。(3)儿童自身原因:儿童的生长发育快,药物的刺激或局部的针刺会加速局部细胞的生长,从而产生硬结。(4)接种后的作息:接种后,儿童若不多饮水、不注意休息、运动过度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因此,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所谓护理干预就是通过使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接种疫苗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小儿抵抗力弱,而家长社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医患纠纷的产生变得更为频繁[14]。这就要求接种人员认真做好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工作。

通过对36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干预,本文观察发现:在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接种儿童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66%VS5.55%,P<0.05);并且观察组的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对照组高(见表1);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高(98.89%VS88.33%,P<0.05)。作者认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如下优点:(1)家长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认知度的提高是接种工作成功的前提。接种前期的护理干预,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家长对百白破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认识,与儿童建立亲切信任的关系,安定受种儿童及家长的情绪,使其配合接种,并制造温馨的环境,使儿童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接种,有助于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质量及安全性。(2)疫苗的规范使用和随访指导家庭护理是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接种单位可以预先筛选出有疫苗禁忌症和需推迟接种的儿童,停止疫苗接种。(3)接种人员选择好疫苗后必须充分摇匀,接种部位的正确选择及掌握好注射的深浅度都至关重要,接种前后对儿童家长进行护理指导,使其正确掌握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置措施等等。

综上所述,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给儿童及其家长,可以有效降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家长对接种工作满意度的提高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对疫苗接种工作的实施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取爱.预防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828-829.

[2]徐彩霞,叶剑芳.局部湿热敷配合鲜鱼腥草外敷治疗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硬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1A):61-63.

[3]孙惠颖.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观察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90-1191.

[4]黄文静,曾建蓉,李悦文.马铃薯外敷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7(13):1859-1861.

[5]王鹏.2013年城阳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统计分析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100-102.

[6] Aguilar MJ,Garcia PA,Gonzalez E,et al.A nursing educational internation help by One Touch Ultra Smart improve monitoring and glycated haemoglobin levels in type I diabetic chidren [J].J Clin Nurs,2012,21(7/8):1024-1032.

[7]文玉秀.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236.

[8]谢桂香,陈锋.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14-15.

[9]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10]李桂玉,李应翠.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反应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2(4):771-772.

[11]唐君,曹慧梅,克力克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强化接种后不良反应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698-700.

[12]谢桂香,陈锋.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14-15.

[13]胡冬梅,张艳玲,王新,等.赛肤润预防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435例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58-359.

[14]李振玲,张艳玲,隋凤湖.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8(9):77-78.

论文作者:罗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论文_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