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廇病理诊断进展体会论文_赵红

胃肠道间质廇病理诊断进展体会论文_赵红

赵红(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 云南开远 661600)

【中图分类号】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80-02

胃肠道间质廇(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肿瘤,最突出的特征在病理学改变。目前对于G I S T 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测做出。本文就G I S T 的病理诊断进展的体会如下。

1 GIST的病理特征

1.1 发生部分

G I S T 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研究显示G I S T 主要发生在胃,其次是小肠,其中胃约60% , 小肠约25%,结直肠等约10%, 食管约5%。候英勇等[1]总结GIST 发生840 例,发生部位胃(53%)、小肠(30%)结直肠(11%)、胃肠外(6%)。GIST 发生与KIT 基因或PDJFR-a 基因的活化突变有关。KIT 基因位于人4q11-21 染色体, 其突变多表现在外显子11、9、13、或17[2],外显子11 突变常发生于胃和小肠,其次是外显子9 的突变,主要小肠;而PDJFR-a 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4q11-21,其突变涉及外显子18 或12,多发生于胃。

近几年研究发现,G I S T 也可以于胃肠道外,称为胃肠外间质廇。胃肠外间质廇发生率较低,可见于网膜、腹膜、或肠系膜等。Barros[3] 等的报道142 例GIST 中有胃肠外间质廇9 例(6.3%),其中腹膜后3 例, 胰腺2 例,结肠系膜、小肠系膜、脾脏及盆腔那各1 例。梁小波等[4]报道胃肠外间质廇发生率相对较高(23.17%)胃肠外间质廇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等与GIST 相似,两者为同一种性质的肿瘤,共同起源于原始的、具有多浅能分化的中胚叶间质干细胞。胃肠外间质廇的发生机制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真正原发于胃肠外软组织的间质廇极其少见,,目前所诊断的绝大部分很可能是原发于胃肠壁,不断向外生长,最终与胃肠壁肌层完全分离[5]

1.2 大体形态

G I S T 多呈球形或半球形粘膜下隆起,多为单发,其大小不一。梁小波等[4]记录了154 例GIST 肿瘤的大小,肿瘤直径1 cm -30cm,平均肿瘤直径7.8cm,其中直径5 cm 以下的肿瘤占27.92%,直径6 cm -10 cm 占43.51%,直径10 cm 以上占28.57%。GIST 在内镜下所见表面粘膜光滑,色泽与周围粘膜相同,廇体边缘清楚,顶部有时可出现充血、糜烂或缺血坏死性溃疡;直径大于2c m 者多见桥形皱襞。G I S T 切面质地从稍韧到软,黄褐色,较大肿瘤可有大片的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恶性GIST 的病理形态特征如下:①②③④切面质嫩呈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②浸润临近器官;③网膜、腹膜、肠系膜等多处转移; ④腹膜多结节种植是恶性GIST 的典型表现。

1.3 光学显微镜分类

GIST 组织形态及其在肿瘤内所占的比例,GIST 主要分三型,梭形细胞3 为主(50% -70%)、上皮样细胞为主型(20% -40%)和混合型(10%)。梭形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多呈交织的短条束状或漩涡状排列,部分可呈长条状或鱼骨样排列,有的是副神经廇样结构或类似神经鞘廇的栅栏状排列,也有的可见核仁及核周空泡。上皮样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多呈排片状,巢状排列,胞质透亮、空泡状,嗜伊红染色,有的核偏于一侧、呈印戒样,有时可见廇巨细胞,有的伴有玻璃样变性。细胞核分裂的多少与肿瘤的危险形相关,低度危险性G I S T 的细胞不密集,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无出血,坏死;高度危险性G I S T 的细胞密集,异型性大,可见较多核分裂象,> 5 个/ 50HPF。

1.4 危险称度评估

G I S T 良恶性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但判断相对较为困难。各研究对G I S T 的良恶性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但基本依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肿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有无坏死、浸润生长等作为区别良恶性重要参数。F l e t c h e r 等在2002 年提出根据肿瘤大小以及核分裂象作为判定指标,应用危险度代替良恶性,而不再用良恶性划分GIST,即:肿瘤直径2-5 cm,核分裂数< 5 个/50HPF, 为低度危险;肿瘤直径<,5cm,核分裂数6-10 个/50H P F >或肿瘤直径5-10 cm,核分裂数< 5 个/50HPF 为中度危险;肿瘤直径> 5 cm,核分裂数> 5 个/50H P F 或只要肿瘤直径> 10 c m,或仅有核分裂数> 10 个/50HPF 为高度危险。由于原发胃GIST 较非原发于胃GIST 的预后好, 美国国立卫生署(N I H)将原发肿瘤部位核肿瘤破裂作为预后评估指标之一[6]。

2 病理诊断方法

G I S T 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国胃肠道间质廇诊断治疗共识提出,GI S T 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做出[7]。组织学符合典型G I S T,C D117 阳性的病例可做出G I S T 的诊断,且C D117 的阳性表达应定位在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如果诊断有怀疑( 部分CD117 阴性GIST),KIT 和PDGFRA 基因突变分析可以帮助确诊为GIST,建议所有GIST 诊断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G I S T 的关键,近年来发现,G I S T 最具特征的标志物是C D117,是高特异度、高敏感度的标记物[8],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蛋白,此外也是骨髓原始造血干细胞分子标志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 D117 表达可见于所有组织学类型,包括良性和恶性G I S T, 并可见于不同部位的G I S T。正常胃肠道肌层内C a j a l 细胞和肥大细胞CD117 阳性,而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CD117 阴性。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CD117 比CD34 对G I S T 具有相对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阳性表达80% -100%。CD34 在GIST 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70%,且恶性GIST 病人CD34 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良性GIST,特异性较差。CD34 可用于鉴别GIST 和典型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因为后者的C D34 一般是阴性。此外,大部分G I S T 表达C D34, C D34 可在近80% 的胃部的间质瘤表达,在50%的小肠间质廇表达,在95%的食管和直肠的间质瘤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于正常胃肠道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瘤细胞。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仅20% 0-40% GI ST 表达SMA, 且常呈局灶阳性 [9]。结蛋白(desmin)在大多数GIST 中几乎不表达。而胃肠道粘膜肌及血管平滑肌均表达desmin。通常GIST ,S-100 蛋白阴性,部分报道S -100 蛋白阳性率较高。陈丽荣[10]报道C D117 在GIST 全部阳性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yn)、(CgA)、(CD99)、和(CD56)也表达阳性,提示GIST 向神经内分泌方向分化。

D O G1 是由D O G1 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为近年研究发现的G I S T 的新标志物,尚未应用于临床。研究显示D O G1 是由8 个跨膜区域组成的,钙调节的氯通道蛋白,在非G I S T 中几乎不表达,而仅在突变的GIST 中表达。Dei Tos 等[11]报道156 例GIST 中DOG1 阳性率为99.4%,认为DOG1 应列入GIST 的免疫组化常规检测指标。姜兴莲[12] 对84 例GIST 进行分析,DOG1 阳性率95.2%。蛋白激酶C(PKCθ) 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可调控细胞的增殖,骨细胞的分化及癌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PKCθ 为GIST 的又一新标记物,可作为GIST 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尤其是对CD117 阴性表达是一重要补充,并认为的表达与GIST 的危险度分级有关,但与预后无关。Poole 等[13]利用DNA 微阵列技术证实P K Cθ 与C D117 共同表达于豚鼠消化道的I C C。陈立权等[14]对86 例G I S T 进行免疫组化分析,P KCθ 阳性表达率为89.5%,在CD117 阴性组为69.2%,联合检测CD117、PKCθ,GIST 诊断率可达95%。

虽然近年来在GIST 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GIST 诊断和预后的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及指标仍需近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候英勇,朱雄增,卢韶华,等.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指标的研究[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5):325.

[2]Sandrasegaran K, Rajesh A , Rushing DA,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T and MRI fingings[J].European Radiology,2005,15(7):1407.

[3]Barros A, Linhares E, Valadao M,et al.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EGIST):A Series of Cases Reports[J].HepatoGastroenterolo gy,2011,58(107-108):865.

[4] 梁小波,于红宾,王立平,等.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8);505.

[5]Gob BK ,Chow PK ,Kesavan SM ,et al. 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 with eight CD117-positive primary extragastrointest stromal tumors:Critical appraisal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ir gastrointestinal counterparts [J].J Gastrointest surg, 2009,13(6):1466.

[6]Joensuu H.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J].Hum Pathol , 2008,39(10):1411.

[7] 朱雄增,吴秉铨,郑杰,等.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0):697.

[8] 赵文娣, 祁义军, 王岳君, 等.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54-457.

[9]Koon N, Schneider-Stock R, Sarlomo –Rikala M, et al. Molecule targets for tumour progression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J].Gut,2004,53(2):235- 240.

[10] 陈丽荣,王海军,许晶虹,等. 胃肠道间质瘤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2):101-105.

[11]Dei Tos AP, Rossi S, Flanagan A, et al. 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DOG1 expression in KIT - negative GIST[R].ASCO Annual Meeting:2008 .

[12] 姜兴莲,杨红,李科,等. D O G1 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315.

[13] Poole DB, Van Nguyen T, Kawai M, et al .Protein Kinases express by interstitial cells Cajal [J]. Histochem Cell Biol , 2004,121(1):21.

[14] 陈立权,刘弋,吴强,等. D O G1、P K Cθ、CD105 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84.

论文作者:赵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胃肠道间质廇病理诊断进展体会论文_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