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熟语之蒙古语翻译中探究译者风格论文

从《红楼梦》熟语之蒙古语翻译中探究译者风格论文

从 《红楼梦 》熟语之蒙古语翻译中探究译者风格 *

澳 丹 敖日格乐**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内容提要 ]自从《红楼梦》的蒙古语翻译本出现的40多年以来,诸多学者从翻译的多个角度进行探讨研究《红楼梦》的蒙古语翻译。但迄今为止,还未从熟语翻译的角度进行专门系统地分析。本文选择以赛因巴雅尔、钦达木尼、吉达、丹森尼玛等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为对象,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即《红楼梦》原语和译语的比较及译者的语言风格,分析对比《红楼梦》与《红楼梦》蒙译本,从中总结出译者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 《红楼梦》蒙古语全译本 熟语翻译 译者风格 翻译比较

语言风格,从广义上来说,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从狭义上来说,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产物,是在主客观因素制约引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各种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注] 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1990年版。

“风格”究竟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文学翻译如果缺少了风格,没有把属于原作者的个性特征体现出来,也就必然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译文不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特有的风采,看不到其真实的面目,是没有意义的。力求真实地表现出原作者的风格特征,是对译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译者不仅要尽量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且要努力传达出原文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读者知道原文“说了什么”,而且要让读者明白 “怎么说的”。这“怎么说的”就体现出原文的风格来。我们知道,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便是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个性。文学译者所要做到的,就是除了要表达出原作者的基本意思外,还要尽量传达出其风格个性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言谈举止,而文学译者就是要努力把不同作者的个性体现出来。

翻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双语转换活动,原作风格的再现取决于译者对它的体悟程度以及译者的语言表现能力。因此,翻译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译者的风格,特别是译者的语言风格。问题的焦点是,如何统一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张泽乾先生在《翻译经纬》一书中指出“翻译的风格涉及语言转换中译者对作者、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就译者而言,其艺术风格必须造就作者的艺术风格。作者风格包括作为共性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具有个性的独特风格、个人风格,而译者的风格应该是内隐于作者之中的风格”。孙致礼在《关于我国翻译理论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论述道:“译文风格应与原文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说得明确些,译文风格应该既是原作的风格,又带有译者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的译文,才能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地展现原作的艺术魅力”。

一 、《红楼梦 》原语和译语的比较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实质上是该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段等特点,与内容息息相关,融为一体。翻译文学作品不仅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而且要忠实于原著的风格,这样才能把原著真实面貌传达给读者。

关于这一点,英国泰特勒不仅指出“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注]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而且进一步强调传达风格之难:“正确地鉴别和恰当地模仿原文风格和笔调的各种特性所需要的一些品质,比了解原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更为难得。”[注]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显然,风格再现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又是十分困难的。

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异,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地再现出来。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的创造性,又要忠实于原作的面貌。这是对文学翻译的最高要求。

①关于“法律规定的机关”。从现行法律体系和有关法理上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中 “法律规定的机关”应当仅限定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当然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水行政主管部门之所以应当具有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理由:一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保护水事公共利益的法定职责,基于保护水事公共利益考虑理应有权提起公益诉讼;二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在发现破坏水事公共利益案件、及时启动公益诉讼程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设备、专业知识以及能力方面的优势,更易于通过诉讼维护水事公共利益。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赛因巴雅尔蒙古语翻译的《红楼梦》熟语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及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风格,同时二者在语言表达风格上又有着细微的差异。下面举例对比二者之熟语,看二者语言风格。

从图3可以得知,北斗区域系统各卫星时域码元波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所有卫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振铃效应,GEO类卫星振荡幅度整体较小,IGSO和MEO类卫星振荡幅度较大,振荡幅度最大的是MEO-4卫星,其过冲幅度达到了20%.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为69.85%(397/2 000),尿糖阳性检出率为66.30%(1 326/2 00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3.65%(1 473/2 00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 照组的 1.60%(8/500)、1.20%(6/500)、2.20%(1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一 )成语

《红楼梦》中成语的数量较多、表现力强,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点。

曹雪芹的语言艺术得益于他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也得益于“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艺术磨炼。在语言风格上,《红楼梦》把叙事与抒情、通俗与典雅等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婉转流利,生动鲜明,既是准确的叙事,又是浓烈的抒怀。在语言使用上,作者词汇丰富,句法多变,根据生活的真实情态灵活使用恰当的熟语。如: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等,最大限度地发掘了汉语的文学表现力。而赛因巴雅尔等在翻译《红楼梦》中的熟语时则强调译文应符合译者本民族语言文化习惯,采用归化翻译法侧重意义翻译,这样的翻译带有译者本民族语言文化特点和译者个人翻译风格,读者品读时不觉得它是翻译作品。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具有口语的特点,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且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 《红楼梦》第60回)译为ömütü ügei cü tere ebüdüg cogorhai cu tere cöm adalihan bogol bolai(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第30回)、“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 《红楼梦》第68回 )uhagan sünesü inü oroi-bar-iyar garcu(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第8回)、“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红楼梦》第68回 )译为Cidal cu ügei hong`siyar cu ügei amasar-i anu tügjigsen budung metü(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68回)、“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红楼梦》第30回 )译为Oronggu yin eber sig hoyagula oni holbogatai saguju bayimoi(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第30回)。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族能歌善舞,酷爱摔跤、狩猎,有着悠久流传的民间故事。文中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出于何种思想创作时:“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所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被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蒙古语中将其翻译为:Teyin hü tere edür-ece bi,uridu-yin ejen tegri-yin hesig ebüge tegedü-yin ibegel dür sitüjü torg_a mangnug deger_e önghürijü toso mihan dur bildaju bayigsan cag tur,ah_a yehes un surgagsan hayir_a-yi omartan bagsi nöhüd un soyogsan aci-yi üdegercü,edügetel_e nige cü hereg bütügel ügei,hagas nasu ban talagar önggeregegsen aldal nigül-iyen namancilaju nigen iji tugurbin biciged delehei dahin_a tung`haglahu jorig-i barijuhui .在这段翻译中在开头结尾押韵,字数相同,而且运用的排比句恰到好处,句子中的成语巧妙地运用蒙古族口头流传的语句加以修饰之后使得句子流畅易懂。比如“锦衣纨裤”翻译为Torg_a mangnug,“饫甘餍肥” Tosu mihan dur bildaju、“教育之恩”Surgagsan hayir_a、“规训之德”Soyogsan aci 、“一技无成”Nige cü hereg bütügel ügei、“以告天下”delehei dahain_a tung`haglahu等成语就是按照其意思采用归化翻译法而翻译的。

(二 )歇后语的对比分析

“包揽词讼” Jargu jagalihai dur gar dürüjü asig eribei,“夯雀先飞” (unug_a magutan uridabar mordamoi,“暴殒轻生” Ami nasu ban hoorlagsan,“称奇道艳” Gayihan bisirejü ;《红楼梦》十六回中的“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推倒油瓶不扶,乐极生悲”, 这些成语能产生一种立体感,连续运用更突现绚丽的表现风格,在文章中使用能使语言生动而又内涵丰富。蒙译本里翻译为:Hümün u gar-iyar mogai barigulhu,Gal deger_e tosu dusugahu,unagagsan tosun longhu ban ergüjü abhu ügei,Jirgal hetürejü jobalang irbesü, 赛因巴雅尔的蒙译本成语翻译方面侧重于灵活性地意译,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的部分比较多。

从这些例句中可以看出,鉴于歇后语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形式,在翻译时大多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把前半部分表示的喻意和后半部分表示的本意相结合,用蒙古族常用谚语形象地表达了《红楼梦》歇后语表达的意思。

最后,法国最近的改革亦值得一提[注]由2016年2月10日第2016-131号法令引入。,它变更了民法典中关于契约与债的一般规定,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项改革引入了一些新条文(第1153条至第1161条),从而在民法典中设置了意定代理的一般范畴并对之进行规范。它遵循的是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尽管做了一些改变,还是保留了一些取自委任契约制度的规范。

(三 )谚语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收集和运用了两百多条谚语,语言简洁而生动、朴素而多彩、有表现力强的口语色彩、民族语言特色。曹雪芹用谚语来刻画人物塑造了人物的典型性。 如:“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红楼梦》第16回 )hümün aldarsibasu ayultai gahai targulabasu ayultai(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第16回)、“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红楼梦》第65回 )Daldalabacu dalu cinu ile nigubacu nirugu cinu ile(赛因巴雅尔译《红楼梦》第65回)、再比如大观园里闹鬼一事中用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妖”这一熟语,此处借用了蒙古族民间故事里赞美一匹好马时用的词:Tologai bar-iyan nagadcu togosun-ece ben bulhiju,segül-iyer iyen nagadcu seguder-ece-ben bulhiju …,稍作改动后翻译为ulus bügüdeger segül-ece-ben ürgüjü següder-ece-ben bulhiju sandurcagaba.

蒙古族的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史诗、神话传说、诗歌、谚语、寓言、赞歌民间艺术好来宝(联韵唱词)、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陶力(英雄史诗)、伊若乐(祝颂)、玛克塔拉(赞词)、岱日查(对答唱)等民间口头文学。尤其民歌在民间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其内容丰富,数量浩瀚,旋律优美,语言精辟,富有草原生活气息。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为了使广大读者在读译作时能够更深入了解原著,读懂其韵味内涵,蒙古语翻译的《红楼梦》运用这些民歌、赞词、祝颂的丰富语言形式表现出了作者的语言风格。例如第六十六回中尤三姐托梦柳湘莲,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说毕便走。这里的翻译便运用了察哈尔部广为传唱的名为《 Minji-yin hang`gai-yin dabag_a 》民歌中“Minji-yin hang`gai-yin dabagan du mecid-iyen singgetel_e hüliyetel_e,mendü üü cü ügei jörihü-yi cini medegsen bol hüü ben yagu yi u ni dashal_a da” gejü gemsin dagülagsan bayidag.“不期君果冷心冷面”这句话的翻译便借用了歌词中的部分“ Abugai tan-i eyin hü‘ mendü üü cü ügei jörimüi ’” Hemen yerü sanagsan ügei.如逐字翻译成Hüiten höhe cirai üjegülümüi hemen yerü sanagsan ügei.这样的翻译虽然也表达了原作的内容,但远不如结合蒙古族民歌歌词来表达其意思。还有察哈尔部民歌《Bulagan tohoi 》里“Elegdehü-yin emün_e-ece engher tohoi hoyar,erigdehü-yin emün_ece eji le abu hoyar a ”。这句词运用到了翻译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的哀悼文:“抛残绣线,银笺彩袖谁裁?褶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里根据其内容翻译为( Engher tohoi minu elegdebesü eng tai torg_a-yi hen eshemüi,Hancui-yin üjügür semerebesü hambu hiling-i hen hayicilamui 。这也委婉地表达了晴雯姑娘的心灵手巧,曾为宝玉彻夜病补雀金裘,表达晴雯对宝玉的情真意切。

二 、译者的语言风格

翻译是艺术创作,但翻译者对原作的再创作不是随心所欲,是有限度的。刘宓庆在《文本与翻译》一书中专门论述了翻译的风格,他指出翻译风格所关注的焦点是“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如何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并将译文的适应性概括为八个字,即“文随其体,语随其人”[注]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 。

从上一节《红楼梦》的原语和译语比较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

微笑能够给旅客传递愉快、亲切的信息,微笑也能散发出特有的魅力。除此之外,微笑还可以对烦躁的情绪进行舒缓,微笑服务更可以提高航空服务人员的亲和力,创造更好的客舱氛围。

《红楼梦》里部分成语来源于古代语言、历史故事、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古语性很强,与其他词语配合使用使作品显得风格文雅而庄重。如:

从以上举例中可以总结出,由于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完全等值地再现原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不可能的。蒙汉翻译的预备工作中要认识到一些细微的环节,在不破坏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忠实于原文,而不是一味地一字一句逐个翻译,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作为沟通原作者与读者、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桥梁。赛因巴雅尔在翻译中采用了归化翻译法,确保原文的流畅,尽其所能地忠实原文内容、内涵。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红楼梦》中根据我国东北部蒙古族民歌中的“ Tegri-yin salhin tegsi ügei,törögsen bey_e mönghe ügei,mönghe-yin rasiyan-i hen cü uuguju henem,mönöhen cilögen degen jirgay_a bide ”歌词的头半句“Tegri-yin salhin tegsi ügei,Törögsen bey_e mönghe ügei”凸显贾迎春的丫头司琪与做小厮的表弟潘又安相爱。有一次在园内幽会时,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害怕鸳鸯会说出此事,吓得连家也不敢回,逃走了。司棋得知此事,又气又怕,也生了重病,幸亏鸳鸯劝解,司琪说道:“我的病好了,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烧香磕头,保佑你一辈子福寿双全的”。这里的成语 “福寿双全”同样模仿汲取了东北部蒙古族民歌中的歌词翻译为Hesig buyan cinu delgerehü-yi dagadhan mörgüsügei,使之有了蒙古族写作的韵味特点。

式中:Δm为滤筒增重mg;C为样品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ug/mL;V为样品溶液总体积,mL;d为每个空白滤筒所含硫酸根离子的量,μg;98.08为1molH2SO4分子的质量,g;96.06为1mol硫酸根离子的质量,g;Vnd为标准状态下干气的采样体积,L。

在东北部蒙古族当中广为流传的说书艺术—乌力格尔,汉译为说书,讲故事的意思,是以英雄史诗为内容,以“胡尔”为伴奏乐器应运而生。如贾宝玉因马道婆的整蛊,噩梦连连,梦里:“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魔沾满了一地”。这里翻译“青面獠牙” 时结合蒙古族说书中蟒古斯的形象进行翻译 的。即Gahai dörben soyog_a anu gadagsi ban dotogsi ban jörildüjü garhan hoyar nidü inu gabala dotor_a ban ergildüjü。将这成语假如翻译成Huiten höhe cirai tai hürel temür soyog_a tai)也算正确,但不及借用蒙古族千古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表达其意可相比。

在蒙古族当中婚礼颂辞、赞词赞歌广为流传,词汇华丽,气度豁达。《红楼梦》第五回中称其薛宝钗的一生因果时曰:“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中的成语“齐眉举案”的汉语意思为古代婚嫁时新娘给夫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在蒙古族的婚宴仪式中新婚夫妇按照其风俗习惯端着洁白的奶食品举行祭火仪式,新郎与新娘各执红绸一端由火上掠过,返回身面对火堆跪拜,由祝词人唱起祝赞词:“ Boro üsü-yi ni hagalju burhan gal duni mörgügülüy_e,har_a üsü-yi ni hagalju halagun gal duni mörgügülüy_e … ”。译者根据两个民族婚嫁习俗的差异,把成语“齐眉举案”译为Har_a üsü ben hagalju halagun gal dur mörgügsen atal_a,Harincu sedhil-i togtagahuy_a berhe.还有同样运用蒙古族婚嫁习俗,把“明媒正娶 ”译为Sang ergijü sagadag agsaju,这样的翻译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能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提供怎样的帮助,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需求的分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和现实生活等外部条件,再分析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认知情况。从而准确地找出符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 “耳鬓厮磨”这句成语,汉语意思为: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在蒙古语中其相近的用语有öbür türei degen ösügsen yom、Agujim tebel degen omdaju,urtu morin-dagan sundalagsagar ösügsen yom .再例如 “情人眼里出西施”如翻译成duralagsan hümün dü si ?i metü üjegden_e,之后还要对西施是何等佳人进行长篇大论地解释,与其这样逐字逐句地翻译不如根据其意,译为Sanagsan hümün u nidün dü samaga linghua ceceg,这样更能体现上述短语的意思。谚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有翻译为ühüjü töröhü-yi jayag_a meden_e,ügeyirejü bayajihu-yi tegri meden_e,而是运用了蒙古语谚语译成“Togalaju talbigsan nasu tögelejü talbigsan bey_e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红楼梦》里出现了两次,在翻译过程中也活灵活现地来将其译为Temegen hom baragdabacu eljigen tohom hoyar garumoi,后面出现的时候便译为Mogai gurba tasurabacu gorbel ün hiri hoyar bayimoi。这也是译作的画龙点睛之处。

从这些翻译例句中可以看出,在《红楼梦》蒙古语翻译中译者做到兼顾作家写作风格、个人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语言简洁而生动,准确而精炼,朴素而多彩,富有极强的语言表现力。呈现出译者本民族的多元化因素,通俗平易的语言风格,让文学翻译成为“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地语言转换。

[中图分类号 ]K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067(2019)01-0097-05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17ZDA155);2017年度国家民委教改项目 “《世界民族志 》教材与系列教学资源库建设 ”(17003)

**[作者简介] 澳丹,女(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博士后。敖日格乐,男(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那次克道尔吉]

标签:;  ;  ;  ;  ;  

从《红楼梦》熟语之蒙古语翻译中探究译者风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