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东亚的经济前景_台湾经济论文

21世纪初东亚的经济前景_台湾经济论文

21世纪初东亚经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经济复苏轨迹

进入2000年,除印尼和泰国复苏步伐相对滞后外,东亚其他地区经济仍持续强劲复苏,预计香港年经济增长率近达10%,韩国为8.3%,新加坡为8.0%,马来西亚亦将达7.8%(注:台湾《经济日报》2000年9月19日。)。

韩国 2000年韩国继续复苏进程,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后,其经济成长已逐渐放缓,前三季度累计经济成长率达10.4%,全年经济成长率可达8%以上。2000年,韩国工业生产畅旺的产业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和电脑,其余大部陷于低迷,产业发展冷热两极化。需求方面,投资与供给均上升,但消费低迷,前三季度批零销售额指数增幅仅为上年同期的一半,显示金融市场不稳和景气反转对消费预期的影响。种种迹象显示,当前韩国经济复苏已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外贸方面,2000年出口景气曾一度畅旺,5~8月间,出口增幅超过20%。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韩国出口增长开始趋缓,加之国际油价上涨,以及劳务和旅游收支恶化,全年是否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也未可知。由于经常顺差减少,加上企业和消费者亦紧缩开支,韩国央行预测,2001年经济增幅将减半。

新加坡 2000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呈双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及信息科技快速成长,制造业表现亮丽。与此同时,由民间需求带动的自发性经济复苏也十分强劲。因而,政府已将2000年全年预测值由原先的5.5%~7.5%调高至7.5%~8.5%。

在1999年扭转负增长局面的基础上,制造业投资已步向较快增长的轨道。2000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幅达12.7%,其中外国投资增幅为10.8%。预期2001年新加坡不仅银行业将保持相对强劲增长势头,而且政府也有足够的空间实行财政刺激,加上利率下调和股价可能上扬,外来资本则将有稳步增长。

香港 2000年香港经济在祖国内地经济增长加快及外资陆续流入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本地市场不断调整,股市、外贸、楼市等诸多方面均摆脱低迷状态,整体经济稳步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继一季度劲扬14.3%后,二、三季度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高升幅,前三季度合计升幅达11.7%,特区政府已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先的8.5%调高至10%(注:《经济参考报》2000年12月1日。)。

贸易方面,由于祖国内地及亚洲地区需求活络,及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进出口已连续8个月呈双位数增长。2000年前三季度,整体出口增长17.7%,较上年同期增幅高。与此同时,由于访港游客增加和离岸贸易蓬勃发展,服务出口额也明显增长,前三季度增幅达12.6%(注:《经济参考报》2000年12月1日。)。预期中国加入WTO后,经港转口比例将下降,但整体贸易量将上升。香港的转口贸易、金融中心地位不会改变。

展望2001年,从宏观角度看,消费热将重现,可能引发通胀,加之油价大幅攀升,息口变化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美国加息则将对香港不利。总之,由于上年经济强劲复苏,基数加大,及利率高企不利因素,2001年香港经济增长放缓在所必然,但复苏势头仍将持续。

台湾 2000年春,台股曾一度升破万点大关,然而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政局不稳,导致股市重挫。

2000年台湾总的经济形势已由上年的“外温内冷”转为“内外皆温”。新的一年,台湾灾后重建会加速推进,加上高铁、大型高科技投资陆续启动,整体内需将逐渐升温。“主计处”预估,全年经济增幅为6.47%(注:台湾《经济日报》2000年11月25日。)。“台经院”预测,全年民间消费成长率为6.65%,高于上年水平。民间投资方面,由于信息及半导体产业景气持续热络,带动业者扩大投资全年民间投资成长率将高达14.46%,较之上年民间投资近乎零增长的纪录,是极大的跃升(注:台湾《经济日报》2000年7月27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岛内民间投资动力不足,以致经济成长在内外需求同步降温的情况下明显减速,预计2001年为5.5%左右(注:台湾《经济日报》2000年12月19日。)。

对外贸易方面,纵观2000年前三季度,由于国际经济向好、美国经济依然强劲及欧亚景气加速复苏,岛内需求稳步扩张,出进口从上年第三季度起逐季扩张,前三季度累计对亚洲出口增幅达34.1%,对美国及欧洲出口增幅也分别达14.6%和20.1%。台“财政部”预估,2000年台湾出进口增幅分别可达23.3%和29.3%,油价若未再上扬,全年贸易出超金额为68亿美元(注:台湾《经济日报》2000年11月8日。)。

马来西亚 在危机的冲击下,马来西亚1998年出现7.5%的负增长。1999年开始复苏,转为5.4%的正增长。2000年呈现强劲复苏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0.3%,主要依存于出口旺盛,国内消费激增,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2000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仍可望达5%~7%,全年将达7.5%,高于原先预计的5.8%。

对外贸易方面,以家电和电子产品为中心的出口增长是推动马来西亚复苏的主要动力。除了以北美为主的出口市场扩大和半导体需求增长外,马元贬值也是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2000年头7月,马来西亚外贸出超达330亿马元,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96亿马元。2000年6月底,马来西亚外汇储备达340亿美元,较1999年初增长20%。

在外国投资方面,2000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同期衰退54.3%,对外资的过分限制,制约着来自海外的投资,同一期间外国投资衰退达68.2%。2001年总预算缺乏吸引外资重返大马股市的诱因,而股市低迷将影响企业的债务重整计划,当地银行的不良债款负担将更加沉重。

泰国 经过两年多痛苦的调整与改革,泰国经济已明显复苏。由于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向好,已于2000年6月从IMF援助项目“毕业”,穆迪公司也将泰国投资信用等级从“垃圾”级提升至投资级。

对于以外向型为特征的泰国经济而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东亚地区经济复苏使得占泰国出口近半的区内贸易亦形活络,2000年头4月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24.38%,政府将全年出口增幅目标由原先的6%调升为10%~12%(注:《人民日报》2000年7月3日。)。

扩大内需是当前东亚各地推动经济复苏的另一重要举措。为刺激内需,继1998年8月之后,泰国政府于1999年3月再次推出一项总额达3300亿铢(合34.2亿美元)的一揽子方案,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并将1998~1999财年的预算赤字由占GDP的5%提高到6%。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公共支出的政策起到了启动经济的作用。

居民消费的增长是推动泰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引擎。随着人们对就业前景信心的增强和利率的下降,199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日用消费品、服装及化妆品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2.1%。

但是,作为推动泰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的私人投资却一直不振。目前由于泰国银行呆账仍占其贷款总额的40%,为避免产生新的呆账,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致使投资市场疲软。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增加银行企业贷款,刺激私人投资是当务之急。

因而,泰国经济虽然目前已摆脱危机走出谷底,但离彻底“康复”还有一段距离。按美元计算,1999年泰国的GDP只相当于危机前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巨额的财政赤字已使泰国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刺激内需的余地十分有限。同时,深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在于,居高不下的银行呆账正严重地阻碍着泰国经济复苏的进程。

菲律宾 根据菲律宾经济发展局公布的数字,2000年上半年菲律宾GDP和GNP增长率分别为3.9%和4.0%,预计2000年全年GDP增幅4%~5%和GNP增幅4.5%~5.5%的目标可以达到。经济发展局预测,2001年GDP增幅可达4.5%~5.5%,略高于2000年的水平。

2000年埃斯特拉达收受贿款的丑闻,使菲国政局动荡,并危及经济发展。目前菲国经济形势应视比索走向,因比索贬值导致菲国外债大幅膨胀,从第一季度占GDP的48%,上升至第四季度的47%。菲国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国际油价飙升,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由于比索贬值,电子产品出口受惠不及进口零件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电子产品出口衰退。目前菲律宾财政状况正持续恶化,预算赤字已达380亿比索,远高于IMF设定的全年635亿比索的贷款条件。

印度尼西亚 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印尼GDP增幅为3.8%。种种迹象表明,2000年印尼经济成长的动力已由过去的内需推动转为海外投资与需求带动,2000年全年经济增幅可望达5%以上,超过原先预期的4%。

进出口贸易方面,印尼统计局数字显示,2000年上半年印尼出超155.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33.5%,其中出口增35.0%,进口增18.6%。油价陡涨和货币贬值,使得占出口总额五分之一以上的油气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增幅达72.2%。进口中成长最为显著的是汽车及零件,增幅达102.5%。汽车及电子电器产品在国内外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预期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成为进出口成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有利于扩大税收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海外投资亦处于停滞状态,倘若政局动荡,外商则更失去对印尼投资的积极性,因而政权的稳定将成为左右经济前景的关键。

复苏因素分析

强劲复苏的外部环境 2000年东亚各地经济持续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为东亚各地出口的迅速恢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日本经济经多年停滞徘徊走出谷底,亦为亚洲市场复苏增添了新的活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则为东亚各地经济复苏提供了敦实的基础。然而,人们还应看到,2000年第三季度开始的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世纪初东亚经济的持续复苏产生强烈冲击。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改革措施 1998年末开始,许多亚洲国家的财政政策逐步由紧缩转向适度扩张,推动经济的复苏,同时还陆续推出金融改革措施,以便健全金融体制,稳定金融市场。各国银行纷纷推出银行重组和重整资本计划,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都相继推出了重组企业债务方案和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债权。为了健全金融监管机制,许多国家亦开始改革监督制度,制定更严格的公开财务资料标准,提高透明度。

区内贸易活跃,形成自律增长的良性循环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区内分工取得进展,区内贸易日益活跃,区内需求刺激区内生产,从而导致新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例如,1998~2000年1~7月间,台湾对亚洲(除日本外)的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从36.9%上升至40.5%,增加了3.6个百分点;对日本的出口也增加了2.6个百分点,而对美国的出口却减少了3.1个百分点(注:《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9月10日。)。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呈现出与台湾相同的趋势。

表1 东亚五国出口市场(占总出口的比例)

 (单位:%)

对美国对欧盟对日本

 区域内[*]

1990 23.9 16.1 22.2 22.7

1995 19.5 13.8 15.7 33.6

1998 20.6 16.1 12.2 31.4

*东亚五国指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区域内指中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Asia Recovery Report 2000,2000.10.

信息科技产业蓬勃兴起的推动 世纪之交,亚洲各地普遍加快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步伐,印度已成为世界软件出口大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正迈向信息化时代的第二波的征程,起步较晚的泰国也开始创建软件开发基地,中国在积极推动硬件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软件业的开发进程。近来,尽管国际市场对个人电脑的需求增长有所减缓,高科技股价重挫,然而,由于带动亚洲经济复苏的出口的主要项目是信息科技产品,从而使得信息科技扩展依然是亚洲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崛起和因特网发展而来的是电子商务的迅猛扩展。可以断言,电子商务的扩展将给流通和生产领域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专家估计,当前亚太地区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年将以100%的速率向前扩展,3年内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水平(注:[德]《法兰克福汇报》2000年9月18日。)。

油价震荡的冲击 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而在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能源消耗的状况却在恶化。香港汇丰银行的数据显示,同1970年比较,目前美国单位经济产品的能耗是那时的55%,欧洲是59%,而亚洲(除日本和中国外)则是101%(注:[美]《洛杉矶时报》2000年9月24日。)。1990~1998年间,英国的石油消费量在下降,美国仅增长9%;而同一期间,泰国则增长了近80%,韩国增长了90%(注: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2000年9月5日。),说明亚洲地区对世界石油的依赖在加深。油价上涨对亚洲国家的直接影响是进口费用的增加,至于一些依赖石油进口的地区,如韩国、台湾、泰国、菲律宾等,受到的影响则更大。然而,一般估计,油价的冲击将是暂时的。最近世界银行预计,由于供应增加和需求减少,2000~2002年间国际市场平均每桶油价将从28美元降至21美元(注:世界银行:《2001年全球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2000年12月5日。)。

2001年经济发展前景

在危机的冲击下,1998年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了大幅负增长的纪录,进入1999年又大多转为正增长,截至2000年第二季度,韩、马、港、新均达到双位数正增长,整个东亚经济出现了V字型的复苏局面。然而与顺利复苏势头相反,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动向。与1999年东亚股市迅速回升相反,2000年3月再次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2000年迄今,按当地货币计算,东亚几个市场股市下降了40%,抵销了上年的升幅。2000年10月18日,台北、东京和香港股市跌幅达3%~5%;与此同时,受菲律宾比索大幅贬值的影响,泰铢、印尼盾、新元和韩元也相继贬值。美国摩根公司估计,2000年上半年亚洲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2001年将下降两个百分点,降至5.4%(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0年12月22日。)。当前,东亚股市汇市的新动荡,除受国际油价上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欧美经济放缓和东亚电子产品出口增幅缩小影响外,也同各地改革和结构调整未能迅速推进有关。

表2 东亚各地1997~2001年经济增长率

 (单位:%)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东南亚国家 4.0

 -6.9

 3.2

  4.8

  5.1

印尼

  4.6

 13.7

 0.2

  4.0

  5.0

马来西亚  7.7

 -7.5

 5.6

  7.5

  7.0

菲律宾

5.2

 -0.5

 3.2

  3.8

  3.3

泰国

 -0.4

-10.0

 4.2

  4.5

  4.6

新兴工业经济体

6.1

 -1.4

 5 8.2

  6.3

香港

  5.3

 -5.1

 2.9

  9.5

  7.5

韩国

  5.0

 -6.1

10.7

  8.5

  6.0

新加坡

8.0

  0.3

 5.4

  8.8

  6.0

台湾

  6.8

  4.8

 5.7

  6.8

  6.0

中国

  8.8

  7.8

 7.2

  8.0

  7.5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2001年亚洲发展展望》,转引自《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11月28日。

总的说来,2001年东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

结构改革进展迟缓 其中,泰国和印尼两国的金融系统还存在着负面影响的因素,泰国虽然为处理不良债权问题,各个银行独自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但是在注入公共资金的问题上,没取得进展,不良债权比率没有得到大的改善。而印尼虽然对银行进行了重组,商业银行已从160家减少到82家,但银行结构改革远未完成,尤其在对国营银行和国有化银行的处理方面进展不大。当前阻碍结构改革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政府投入了巨额的公共资金,公共债务急剧增加,从而使得财政失去了支持改革的能力;其二,国民对将带来暂时痛苦的改革的抵触情绪在增强。

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对出口的影响 根据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2000年亚洲复苏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东亚区域内的贸易比重已由20%上升到30%以上,然而美、日、西欧依然占据相当份额。根据IMF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将由2000年的4.7%放缓至4.2%以下。2001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趋缓,以及计算机市场衰退期的到来,必将对韩国、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出口大户形成强烈的冲击。美国美林公司悲观估计,2001年亚洲出口增幅将由2000年的20%降为7%。但香港和新加坡则可能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及美元贬值中获益,利率下降和资金流入带来的好处,将部分抵销电子产品出口的损失。

表3 各出口市场经济成长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对东亚五国经济成长的影响

 (单位:%)

美国 欧盟 日本 合计

印尼 -0.076-0.076-0.099-0.255

韩国 -0.076-0.076-0.061-0.259

马来西亚

 -0.116-0.116-0.086-0.363

菲律宾-0.095-0.095-0.084-0.373

泰国 -0.109-0.109-0.088-0.346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Asia Recovery Report 2000,2000.10.

复苏不平衡趋向加剧 东亚各地复苏进程中,改革与结构调整滞后,金融问题依然严峻,使得能够顺利取得资金的外资企业和部分绩优企业,与难以筹措资金的当地企业间,形成明显的两极化格局,为实现稳定增长,必须及早解决供给方面的双重结构问题。另一方面,东亚各地复苏进程中,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差距,则使得地区内各个实体间,以及相对稳定的马来西亚、韩国和问题较多的泰国、印尼、菲律宾之间的发展两极化趋向也日益严重。

政局不稳的负面效应 在韩国,1999年高级官员受贿事件及随后的大宇集团破产和现代集团经营危机,导致对金大中政权支持率下降。印尼瓦希德政权在民族矛盾与内部纷争的困扰下,政局亦仍处于不稳状态。在菲律宾,埃斯特拉达腐败丑闻曝光后,股市下跌,比索贬值,政经形势混乱。在台湾,“核四”争谔及陈水扁绯闻引发信任危机,2000年11月20日,台股跌破5000点大关,创1996年3月13日以来最低纪录。上述种种政局不稳局面将对东亚经济复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究竟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从整个东亚地区的形势考察,虽然东亚地区汇率和股市低迷,但是,实体经济的状况并不像金融指标显示的那么黯淡。诚然,由于逆资产效果,股市低迷使个人消费有所减少,但却没有产生剧减的状况。此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胀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综合考察,尽管21世纪初东亚经济增长将放缓,但复苏势头则仍将持续。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虽然美国以个人电脑为主的信息产业投资将减速,但全球对信息技术相关产品的需求仍十分旺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日本与新兴工业经济体自由贸易协商取得进展,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将重新建立起新的垂直和水平分工体系,投资活动将日趋活跃。此外,伴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磋商的进行,以服务业为主的新的资本和人才交流亦将逐步深入。因而,一般而言,21世纪初东亚经济增速将大大趋缓,但不会走向衰退,其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标签:;  ;  ;  ;  ;  ;  ;  

21世纪初东亚的经济前景_台湾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