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博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房屋的质量好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目前所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宗旨,也是人们对于住房的主要要求。随着近年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工业、民用建筑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趋势下如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施工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建筑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话题。本文就建筑业中的各种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介绍了其在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就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关键技术 ;施工技术
1屋面防水处理技术
1.1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
如今防水材料非常的多,新型的防水材料连续不断的研制出来并且进入市场,但是不管使用哪种防水材料都必须根据设计及其实际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一般的防水材料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质量较好、材料性能好、可贮存运输方便、施工方便、材料稳定性能好、使用寿命较长、材料的价格适当。
1.2改变传统的批挡及粘贴材料
现在比较常用的是水泥砂浆粘贴面砖或者在砂浆中掺入107胶。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107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面砖粘贴的防渗性、安全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建议采用先进的粘贴材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粘贴的效果。传统的批挡层大多数采用13水泥砂浆,这种砂浆容易产生裂缝并且与基层粘贴不牢固,建议使用水泥砂JS改性剂以提高施工质量。
1.3 在建筑墙面增设防水保护层
该产品是一种无味、无毒、不挥发、无色或淡黄色、不燃烧的液体。按照比例的倍数经稀释之后喷涂在防水基层的表面,可以很快的渗入到其内部,而与其内部产生脱水的铰链反应并且膨胀结膜,能够与水形成反作用的张力,这种张力的能够使建筑物的防水基层的内部形成一道肉眼看不见的不但透气而且又憎水的隐形的防水保护层,其内部的潮气能够向外部散发,而相应的外部的雨水不会渗入到其内部,具有荷叶的效果,没有水迹。此有机硅用在混合水泥砂浆的时侯,同样使建筑物防水基层的内部形成了一道不但透气而且又憎水的隐形保护层。
2 加强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要依据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和工程质量要求的标准,精心精确地进行设计。对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表面平整、模板裂隙、隔离剂涂刷、模板结构的牢固程度等,都要有逐项明确的设计要求。模板的选材也十分重要,模板材料的好坏及合格与否,对工程的外行、安全、进度、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近年来高层建筑工程曾多,混凝土工程量曾大,梁、板、柱之多。整个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的连接,形成上下纵横交叉连网。高层建筑工程的模板设计和使用模板的材料选择就更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模板及其支架材料,最好选用钢材,钢材应符合(GB700―79)中的3号钢材标准。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和木材,木材应符合(GBJ206―83)中的承重标准。树种可以按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但材料不得低于三级材。制作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接受各种压力和荷载。构造坚固、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板缝要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在使用前一定要刷隔离剂,用后要妥善保管维护,防止变形和锈蚀,以便再行使用。掌握好轴线及水平标高,必须在模板安装前进行反复的测量,因为高层建筑工程必须严格控制其整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要保留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偏差度越小越好。预埋件及预留洞的位置要正确,墙、柱等侧位下要留好清扫口,以便清理垃圾和积水等。
3 加强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工程在施工前,要按图纸要求的直径、级别、根数、形状、尺寸作好钢筋下料。接头的位置、保护层的大小,都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钢筋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图纸要求及规范要求施工。严格防止偷工减料和以小代大,以次从好的错误做法。钢筋在制作前,要将其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皮清除干净。对现场缺少与图纸要求型号不符的钢材,需要用其他的规格钢材进行代替时,必须请工程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同意,并办好设计变更的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按钢筋下料单加工各部位的钢筋制作件。编制下料单或下料卡。标了编号、形状、规格尺寸、数量和部位。将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分门别类地整齐放在棚内。并注意保管,以防止污染和锈蚀。
钢筋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倍数进行焊接,作到既节省材料,有能保证施工质量。对已经绑扎好、安装完的钢筋,尤其是梁、板的构造钢筋和弯起钢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防踩踏,以免发生变形。所以在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工要跟板做业,以便随时调整和加固。特别要强调的是原始试化验和现场的复试工作,以化验单为依据,非合格品一律不得使用。加强自检、互检、抽查工作,对绑扎已经完成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相较核,不得有任何误差。
4 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在混凝土工程开工前,要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和配合比实验。在实验时要采取严格的工程措施和规范,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并把实验结果作为实际施工中的严格参照标准。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一定要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因素,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在确保混凝土没有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等方法开展。浇筑完成后,还应该在混凝土初凝前加上安全的覆盖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没有超过混凝土初凝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冷缝的出现。
基础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使用数量庞大,在实际施工中常用混凝土泵送的方式。根据浇筑量和泵送距离选择泵送型号。如果基础尺寸大,选择带布管,采用一次接长至最远处、边浇边拆。
混凝土要采用振捣棒二次振捣,并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通过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在混凝土浇筑后,通常还要对混凝土板块进行后续的处理。首先是平整表面,其次在混凝土凝结前,用滚轮进行压平,最后通过塑料薄膜和特殊工艺制成的草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如果采用矿渣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对于房屋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建筑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于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社会上各种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只有考虑到不断进步的科技、工业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前提,才能利用高科技施工技术满足现代建筑的要求,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整体的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JGJ,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
[3]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4]李伟,王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论文作者:宋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砂浆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